焦點分析 | 市值跌去五分之四,這家巨頭背后是一個光伏帝國的憂患
作者 | 袁斯來
編輯 | 蘇建勛
因為巨額虧損,2月7日,協鑫集團旗下組件上市公司協鑫集成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
2021年,協鑫集成歸母扣非凈虧13-21億,不過比起2020年歸母扣非凈利潤虧24億,2021年他們還算有些起色。
去年是光伏大年,已經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有七成業績都增長40%以上,協鑫集成不在這些幸運兒中。甚至在協鑫集團內,它們業績也黯然失色。協鑫系中做硅料的保利協鑫吃到漲價紅利后,2月9日晚對外宣稱,將盡快回歸A股,“A+H”兩地上市 。
協鑫集成給出的解釋,是材料漲價、但終端漲價不及漲幅導致的毛利大幅下降。疫情期間,國際海運成本上升,海外業務占了七成的協鑫集成飽受沖擊。
協鑫集成最高峰曾經市值千億,如今跌到只有200億,只能靠賣電站回血。資金鏈緊繃、缺少技術積累加上過渡依賴單一業務,讓這家公司短期內很難看到翻身機會。協鑫集成是協鑫系盤根錯節叢林中重要的一顆,在它巨虧背后,協鑫集團也顯出了頹勢。
協鑫帝國
梳理光伏產業鏈,繞不開協鑫系。
2005年,當時已經經營熱電廠成功的鹽城人朱共山,承接了政府的多晶硅項目,邁入了硅料行業,成立保利協鑫。他們也是國內第一家量產多晶硅的廠商。經歷2008年多晶硅暴漲后,2009年,保利協鑫已經邁入全球多晶硅料前三的位置,成為名副其實的巨頭。
光伏行業中,硅料處于最上游,無論是單晶硅棒還是多晶硅錠,溯源都由多晶硅料制造。在很長一段時間,多晶硅料都需要從海外進口。保利協鑫、通威、大全能源等本土企業崛起后,才逐漸擺脫原材料受制于人的困局,朱共山甚至有了“世界硅王”這樣一個頗為高調張揚的名號,2013年以108億元資產躋身福布斯富豪榜。
保利協鑫在香港上市后,2010年開始做起多晶硅片,這也是電池片的原材料,他們收購了一家硅片供應商高佳太陽能,11個月中成了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生產商。
朱共山顯然不滿足于只做硅料。行業自硅料向下延伸,包括硅片、電池片、組件,終端是電站。越往下游,技術壁壘越低,涉及的上游廠商也越復雜,毛利逐漸下跌,朱共山仍然一個都不想放過,他要建造一個光伏帝國,而非硅料廠家。
2014年,主營電站的“協鑫新能源”在香港上市,協鑫只缺中游的組件環節。組件也就是太陽能電池板,外觀像“夾心餅干”,背板、鋼化玻璃和EVA材料夾塊電池片。如果極端點說,只有組件業務的廠家,做的就是來料加工,將電池片串聯或并聯后封裝,再安裝鋁制邊框等輔料。
組件商盈利與否很大程度寄于上游材料和下游電站的風吹草動。不過,保利協鑫從鏈條頂端向下伸展,有些上游材料的成本優勢。
他們瞄準上市42個月就破產的組件生產商超日太陽能,成為控股股東后,2014年將其更名為協鑫集成,做起組件業務。
然而,協鑫從來沒進入過行業前列。根據Global Data的數據,2016年光伏組件排名,協鑫集成出貨量為4.6-5GW,位列第六。
他們很快就做起了系統集成服務包,也就是已經打包好的成品,比如BOS(平衡系統)集成包就包括逆變器、充電器、能量優化器等等組件之外的輔助部件。這部分業務占比已經占了協鑫集成營收的64%,而且毛利比組件高出5%。
當然,集成包也不算技術密集型環節,10.59%的毛利之下,掙的仍然是辛苦錢。如果協鑫集成僅靠賣組件和成品系統集合包,自然談不上長遠發展。
組件危機
2021年,周期的力量如此明顯。
因為政策紅利期到來,下游組件廠商大肆擴張,硅片廠家也陸陸續續復工,加之新能源車等等需要用到硅料的新行業也開始搶產能,需求爆發式增長。但上游硅料擴產周期更長,出現很明顯的供需失衡。硅料價格從2021年1月8萬元/噸暴漲到今年2月24萬元/噸。
最受掣肘的自然是更偏下游的電池和組件廠商。除了直接要使用硅片的電池,組件其余輔材如夾電池片的光伏玻璃,也出現程度不同的價格上漲。
已經公布業績預告的公司中,硅料和硅片廠商風光無限。大全能源歸母凈利超過50億,通威股份整了40多億,合盛硅業歸母凈利高達85億,同比增長了5倍。同為協鑫系,做硅料的保利協鑫發布公告,2021年光伏材料業務分部盈利就高達54億。
下游廠商的日子在大興土木中,反而不太好過。協鑫集成也不是唯一慘淡經營的公司。除了行業龍頭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掙錢,東方日升、億晶光電、愛康科技等等組件廠商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虧損。甚至如隆基這樣的巨頭,也因為硅料暴漲不敢貿然擴產,甚至收縮部分產能。
這類組件廠商會繼續向下延伸去承包電站,如億晶光電、隆基都會有EPC業務。所謂EPC(工程總承包),其實是種電站開發方式??蛻魧㈦娬驹O計、采購、施工統一外包給協鑫集成,項目驗收合格后,承包商再賣給客戶。
2017年,協鑫集成花10億港元收購了協鑫新能源10%的股權,當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投資下游電站。
這意味著協鑫集成這類總承包商需要提前墊付大量資金。電站項目通常和地方政府打交道,因為施工周期長,期間很容易出現政策變化。就是那一年,他們扣非后凈虧8億,給出的原因,就是未將電站項目并網。
對于隆基這樣資金實力雄厚且相對穩健的公司,從硅片一直做到電站其實無可厚非。但協鑫系旗下公司,都是高杠桿高負債,保利協鑫因為硅料大漲暫時紓困,但做電站的協鑫新能源2020年負債率達到81%,協鑫集成資產負債率為68.73%。
這也算是涉及下游電站企業的通病,晶科能源最近幾年負債率都在70%以上。但對從上游布局到下游的龐然大物,做組件和電站更考驗企業的操盤能力,甚至需要更多謹慎,如隆基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負債率在55.5%。協鑫系風格凌厲整體,習慣高負債經營,一旦硅料價格巨幅波動,將會遭遇更大的風暴。
36氪制圖
標簽: 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