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焦點分析 | Tableau退出中國市場,和阿里云聯手能1+1>2嗎?

    作者 | 詠儀

    編輯 | 蘇建勛

    11月17日晚間,有Tableau客戶稱收到郵件,Tableau宣布在從11月17日起停止在中國大陸的直接經營活動,并將在明年1月31日終止在中國大陸的現有合作伙伴關系。

    此后,Tableau在中國的業務將整合到Salesforce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關系中。從明年2月1日起,原有的客戶可以通過新加坡客戶解決方案團隊和合作團隊續訂訂閱和購買組件。

    簡單來說,Tableau在中國的原廠服務將停止運營,渠道歸母公司的中國合作伙伴阿里,而售后等團隊則歸新加坡。據Tableau學社,Tableau的中國區員工都將解聘,但接下來是否由阿里云收購中國區業務,還是純粹作為銷售合作伙伴,尚未可知。

    從進入中國市場,再到如今的黯然退潮,Tableau中國的歷程背后,是一代外資產品的縮影:從CRM、BI到如今的低代碼等等企服賽道,單一工具已經無法再獨步天下。隨著中國企服市場告別蠻荒時代,生態的馬太效應漸顯,獨立廠商若沒有足夠的原廠支持和足夠的業務投入,在當下的市場中也難以立足。

    開創性的BI玩家

    對中國用戶而言,不少人都是從Tableau酷炫的可視化報表認識BI(商業智能)的。

    BI市場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發展,隨著企業數據IT架構的不斷演變,客戶對于數據分析的需求也越來越剛需,到了2000年代后,BI逐步發展到數據智能時代,更加講求數據處理的智能化。

    Tableau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并且成為BI領域開創性的玩家。一位數據分析相關領域創業者對36氪表示,Tableau定義了BI行業的交互式標準。

    而中國BI市場興起于2000年后,不少廠商都深深受到Tableau的影響。

    從2010年開始,Tableau發展勢如破竹,進入Gartner著名的魔力象限,2014年更是已經一躍從競爭者到“領導者”象限。

    不過在2013年上市后,很長一段時間里,Tableau股價都是跌宕起伏,最重要的外力是各大巨頭在BI方向的發力。當時,微軟旗下的PowerBI經過走過一些彎路,從2015年開始觸底反彈,之后成為BI領域的有力競爭者。后來,能與Tableau同臺競爭的基本只有PowerBI,兩者遠遠拉開與其他BI玩家的差距。

    與此同時,Tableau在面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并沒有減少,最終選擇了被并購。在2019年,Salesforce以157億美元收購Tableau,有近50%的溢價。在當時,這被認為是Salesforce補足自身AI+BI層的核心戰略,對股價的提振和戰略意義遠大于溢價。

    Tableau被收購后,增速穩定。在2022財年Q2報告中,Tableau與另一塊被收購的業務Mulesoft增速領跑各個業務線,若年化收入可達37億美金,同比增加31%。

    來源:Salesforce

    與阿里云聯手,會1+1>2嗎?

    事實上,僅僅看Tableau在中國市場的財務和市場表現,完全不差。一位Tableau中國區創始成員在一篇文章中提及,2014年,Tableau在中國正式開設公司,此后幾年業務呈現幾何級數增長。2016年業績已是2013年的40倍,原廠的人數達到幾十人。

    那為何Salesforce選擇讓Tableau中國區退場?

    業務體量或是主要原因。Salesforce是CRM領域的巨頭,在近10年間都保持高速增長,從2014財年的41億美元增加到2022財年預期收入263.5億美元,CAGR高達26%。并且,當前Salesforce的主營業務收入還是主要來源于歐美市場,亞太市場雖增長迅速,但體量也還未到十分之一。

    Salesforce 2020年按地區收入 來源:富途牛牛

    Salesforce在中國一直水土不服,但由于主營業務年年高升,中國市場顯然沒有引起他們太多的注意,動作一直顯得有些佛系——此前,Salesforce在中國大陸一直交由阿里云等渠道伙伴負責銷售。而2010年后,國內CRM市場起勢迅猛,當前已經是紅海市場,Salesforce也沒有針對性的戰略。

    那么,Tableau中國區對于Salesforce來說,相當于十分之一業務中很小的部分,Salesforce連主營業務也沒有保留原廠渠道,那么對Tableau的調整也在情理之中。Salesforce也沒有發布官方通稿宣布此事,可見不是一個重大的決定。

    在國內,Tableau面對的是迅猛發展的市場,失去原廠渠道顯然不是好事。IDC 2020年下半年的BI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商業智能軟件市場規模為5.8億美元,同比增長17.1%。當前,國內也已經有發展多年的本土BI廠商,如帆軟、永洪等等,在售前和售后服務的本土化中均有優勢。其中,帆軟在2015年的營收就已經過億元,2020年銷售額已突破8.4億元。

    而企業、數據上云逐步深入,BI市場也將跟隨這樣的趨勢。云廠商是這一領域不可忽視的一方——國內的IaaS服務商已經斗得難舍難分,往PaaS層走成為共識。BI作為PaaS層的重要組成,無可避免地成為競爭版圖中的一部分。

    事實上,BI產品的分析屬性十分適合被收購,能夠與大廠業務互補,并且迅速增加交叉銷售,這是很多大廠收購BI公司的原因。在國外,BI的上一個并購大年發生在2007年——IBM以50億美元收購Cognos、SAP以68億美元收購BO、Oracle以33億美元收購Hyperion。

    中國的大廠們,也接近這個節點了。云廠商中,阿里云是跑得最快的一家,也是當前國內唯一一個進入BI領域Gartner魔力象限的廠商。對于阿里云而言,若能真正接手Tableau中國區業務,無疑是強強聯手,為自身的BI產品鋪路,進一步打開市場局面。這對其他獨立廠商而言,也是一個未知的大變數。

    無論如何,對Tableau來說,有一點是明確的:繼續單打獨斗,未來的路會更加難走;找到了阿里云作為合作伙伴,卻也是雙刃劍——阿里云自家BI產品已經有了QuickBI和DataV,阿里云如何平衡Tableau和自家產品的關系?會為他們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嗎?這成為Tableau未來命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