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焦點分析 | 蘋果AR頭顯近了,和Facebook的全面戰爭不再遙遠

    作者 | 袁斯來

    編輯 | 蘇建勛

    蘋果的AR/MR設備終于不再是個幻影。

    12月8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布研報表示,蘋果已經剛開始規劃第二代AR/MR頭戴裝備,預計2024年下半年出貨,而它們的初期獨家NPI(新產品導入)供應商為“果鏈”龍頭立訊精密。

    這一消息帶動立訊精密當天股價大漲6.19%,立訊精密一方也回應表示:有關AR/MR頭戴裝置公司在技術上是有準備的,但有關大客戶的信息不方便對外透露。

    蘋果第一代AR設備還未見蹤影,而第二代已經在問世的路上,這則消息多少讓人意外。根據郭明錤報告,蘋果的頭戴裝備可以無縫切換VR和AR,第一代產品預計在明年發布,重300-400g,第二代主要改進的就是重量。

    和Facebook高調比起來,蘋果一直默默發力,包括投了20多家公司,其中一家做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II-VI公司獲得了4.1億美元。蘋果最近幾年的幾次成功,包括Apple Watch和AirPods,都讓新品類迅速風靡全球,似乎人們都相信,只有蘋果才能將AR帶入主流。

    這對Facebook來說并不是個好消息,在持續投入多年后,Oculus的銷量仍然離爆發很遠,根據高通公司CEO Ctristiano Amon 透露,OculusQuest 2銷量為1000 萬左右。而這已經是Oculus系列表現最好的產品。

    Facebook顯然是焦慮的,公司改名“Meta”后,直接帶動“元宇宙”這個有些難以理解的名詞炙手可熱,但概念大熱后,并沒有解決AR硬件和軟件困境。

    無論如何,Facebook也算得上在這一領域耕耘已久的老人,也占據了一席之地。能確定過的是,此前因為隱私問題已經齟齬不斷的Facebook和蘋果,將在AR領域更加針鋒相對。

    Apple VS Facebook

    Facebook和蘋果的戰爭,或許會在AR領域點燃。

    2019年夏天,愛達荷州太陽谷。扎克伯克和庫克照例出現在Allen & Company舉辦的年度座談會上。

    他們兩人已經不對付很久了,扎克伯格時不時和谷歌的CEO拉里佩奇見面,但和庫克,兩人不過是在公開場合維持著禮貌。

    那年夏天,Facebook正深陷“數據門”丑聞中,遭遇硅谷一幫大佬的批評,其中包括庫克。會上,扎克伯克問庫克,自己應該怎么處理這件事?庫克回答:Facebook應該刪除所有在核心應用之外收集的用戶信息。根據紐約時報報道,扎克伯格聽到這一帶著譏諷的回答,“目瞪口呆”。

    Facebook和蘋果之間的矛盾,其實是數據收集權力之爭。2018年,當MSNBC采訪庫克,問他如果自己也在扎克伯格位置上,會怎么處理隱私問題,庫克回答:我就不會落入這樣的處境。

    的確,蘋果多年來一向重視用戶安全和隱私,iOS的可靠性有目共睹,也成為用戶選擇蘋果的理由之一。

    蘋果也有這樣做的底氣。他們的iPhone 12上市7個月在全球賣掉了1億部,分析師預計iPhone 13全球能賣出超過1億,軟件方面,今年上半年App Store帶來超過400億美元營收。而兩家公司的財報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蘋果營收是Facebook的2.5倍。

    作為全球硬件和系統絕對龍頭的供應商,它的價值觀和行事風格足以左右游戲規則。今年Facebook營收受挫,很大的一個原因,即是蘋果更改了自己的隱私規則,新的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 (ATT)政策禁止開發商在用戶選擇拒絕時跟蹤數據,這將給Facebook、YouTube等等造成100億美元的損失。

    Facebook在接連不斷的抗議后也只能遵從蘋果的規則,更改自己的APP設計。在當前蘋果占據絕對主導的智能機生態中,Facebook沒有什么籌碼。

    Facebook也受夠了硬件廠商的制約。AR/VR也成為還比較可行的新方向。Facebook自己造硬件、做生態,其實就是希望如早年蘋果開創智能機時代一般,盡早占據制高點。只是就目前AR的進展看,Facebook并沒有成功。

    就過去的歷史看,大多數時候,蘋果進入一個新領域,都會翻動一次洗牌。就目前透露的信息看,蘋果初代產品會非常昂貴。根據彭博社Mark Gurman報道,蘋果的初代產品價格高達3000美元,而Oculus入門級產品售價在320美元左右,就價格來看,Oculus優勢的確很明顯。但顯然蘋果不會只是做款小眾高價的利基產品,未來隨著產品迭代,價格多半會跌落到普通用戶能承受的水平。

    Facebook正全力以赴。12月9日,Facebook的母公司MetaPlatforms將人工智能團隊合并至開發AR和VR的Reality Labs部門。他們很清楚,自己的時間其實并不充裕。

    蘋果能解決行業困局嗎?

    2022年或許會成為蘋果歷史上又一個關鍵時刻,在iPhone長期沒有大的迭代后,明年蘋果可能會推出AR和汽車。

    蘋果對自己的AR設備定位很明確,它將成為未來取代iPhone的產品,而非一個簡單的配件。根據郭明錤的報告,初代AR頭顯可以獨立于Mac和iPhone運行,蘋果會針對AR設備建立一個“全面的軟件”生態。在他們AR/VR部門工程師管理人員Hayden Lee發布的招聘中,他們尋求的是能夠建立“全新軟件范式”的人員。

    這也是對蘋果AR設備最大的不確定性:它究竟是一個獨立設備,還是會作為iPhone配件存在。根據The information今年9月的報道,蘋果的頭顯設備芯片并不如iPhone、Mac和iPad一樣功能強大,它缺少AI和機器學習能力,所以它能依舊需要手持設備的算力,否則不能進行AR復雜的圖像處理。

    這也是AR/VR頭顯設備目前主要的難點,即很難在輕便和性能之間取得平衡。iPhone只需要最多3個光學模組,也不需要連續不斷的計算,但AR頭顯需要至少6-8個光學模組,而且要源源不斷地為用戶提供AR影像。也正因為目前難以解決的物理性問題,在迭代幾次后,Facebook的Quest 2重量仍然超過500g。

    蘋果最大的優勢即是強大的芯片開發能力,根據郭明錤報告,蘋果的設備很可能會用上“M”級別的芯片。

    但即便如此,外界對蘋果能否解決這一本質問題仍心存疑慮。在information的報道中,供應鏈人士表示,蘋果設備處理視覺信號的CMOS傳感器尺寸特別大,甚至和鏡片尺寸相差無幾。即便是臺積電在生產芯片時也遭遇了良品率過低的問題。

    當然,蘋果也不是第一次制造出高價爆款,畢竟此前用戶很樂意為了上千元的AirPods買單。初代產品其實起的更多是試水作用,以此驗證這一市場是否可行。他們甚至需要摸索究竟是讓AR獨立成軍,還是暫時作為iPhone的依附,后者顯然沒什么想象力,但足夠安全。

    蘋果從2016年開始涉足AR,挖來微軟骨干,收購了Metaio和SensoMotoric,2018年整個AR/VR部門就有上千名工程師。蘋果顯然希望拿出一款真正改變現狀的設備,畢竟Google Glass的失敗已是前車之鑒。究竟是首先拿出一款不太復雜的配件過渡,還是直接讓AR獨立成軍,或許會決定蘋果AR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