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常州多措施并舉推進國際化智能城市建設

    今年來,江蘇省常州市通過設立科創基金、引重大項目,全力加快建設國際化智造名城。在近日舉行的2021中國常州科技經貿洽談會上,常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盛蕾透露,今年起,常州將組建科技創新“航母編隊”,高標準建設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每年引進10萬名人才,到2025年末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0家、“專精特新”示范企業達300家、上市企業超150家、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20家。

    盛蕾介紹,5年來,常州圍繞建設國際化智造名城,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出臺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和重大舉措,重點建設了一批科研平臺和創新載體,引入了一批高端產業項目。“十三五”期間,全市有76個省重大產業項目,占全省13.6%;新增各類人才35萬人、引進2000多個領軍型人才,今年已引進各類人才8.1萬人。

    常州還高度重視國際合作平臺建設,已擁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合作園區,中以常州創新園是中以兩國政府唯一共建的園區,將致力打造成為新時期國際創新合作新典范,中德、中歐、中瑞等4家園區被認定為省級國際合作園區,獲評數居全省第一。

    目前,世界500強企業中有68家在常州投資119個項目,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到422億美元。

    在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看來,做強優質項目,常州有集群發展的“生態圈”。常州經過多年創新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呈現產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大的優勢,制造業規模突破1.3萬億元。未來5年是常州乘勢而上、贏得新一輪發展機遇的關鍵時期。

    記者了解到,進入“十四五”,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要圍繞“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大力實施“532”發展戰略,加快建設長三角交通中軸、創新中軸、產業中軸、生態中軸、文旅中軸,高標準打造長三角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現代物流中心、休閑度假中心,不斷提升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統籌發展和安全示范區建設水平。

    陳金虎告訴記者,今年來,常州針對創新存在的痛點、堵點、難點,圍繞創新鏈加速部署人才鏈,出臺了《關于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促進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等,并設立市創新委員會,統籌全市創新發展工作,協調推進重大創新事項。

    常州推出了“龍城英才”計劃、青年人才“生活居住雙資助”政策,未來5年引進各類人才50萬人以上;設立400億元科創基金,1∶4撬動各類社會資本,5年將形成2000億元創新投入;組織開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創新創業贏未來”活動,由市4套領導班子帶隊,赴14個重點城市開展人才招引,為項目建設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全方位激發了創新活力,打造出科技創新“常州模式”、智能制造“常州樣板”。

    “下一步,我們要推動產業橫向聯合、縱向整合,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加速壯大,要讓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八大高成長性產業鏈拔節起勢。同時,正在著手打造企業總部集聚區。”陳金虎說。

    本次以“聚力國際智造名城,打造開放創新高地”為主題的科技經貿洽談會開幕式上,27個涉及創新載體、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的優質項目集中簽約,折合人民幣總投資超過6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