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國內首創!濟鄭高鐵濮陽到濟南段正在施工建設

    日,濟鄭高鐵濮陽到濟南段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建設。為加快建設進度,施工方中鐵三局國內首創,將裝配式蓋梁智能建造技術用于高鐵建設領域,使高鐵建設“如虎添翼”,標志著我國高鐵智能建造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7月25日,科技日報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傳統的大量作業工人現場立模綁扎鋼筋、澆筑橋墩混凝土的場面不復存在。施工人員提前在智能車間將蓋梁、墩柱等高鐵橋墩的主要工程構件預制好,然后運送到施工區域,像“搭積木”一樣迅速完成組裝。

    “裝配式蓋梁智能建造技術改變了傳統的高鐵建造模式。”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告訴記者,“打個比方,這就像是蓋房子。傳統的蓋房子是在現場一塊磚一塊磚地砌筑,既費時費力,又污染環境。現在是在工廠里面做好‘預制板塊’,到現場只需要組裝就可以了。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效率,減少污染,并且由于標準化的設計和生產,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年來,國家大力推動傳統制造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中鐵三局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工程建設從傳統建造方式向智能建造方向的轉型升級,增加工程建造新動能、新活力。

    “我們瞄準痛點需求,自2021年5月鄭濟項目開工建設開始,在裝配式橋墩的蓋梁生產中,將數字仿真、智能視覺、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融入各生產工序,建設了國內首條大中型裝配式混凝土預制品智能生產線,實現了對鄭濟高鐵河南省界段裝配式橋墩構件的智能工廠預制。”中鐵三局技術開發部部長王金告訴記者。

    據了解,智能化預制通過先進的數智技術,在智能工廠內對蓋梁生產中的人、機、料、法、環進行全面管理,提升蓋梁生產效率,保證蓋梁生產質量,顯著提升了蓋梁預制生產設備的智能化程度。

    “智能化預制在鄭濟高鐵中成功應用,有效縮短了生產建造周期,提高產品及工程質量控制水,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為安全、優質、智能、綠色地進行高鐵建設提供了有效保障。”王金說,對比傳統建造方式,采用裝配式施工,效率提高30%以上,減少現場作業人員40%以上。

    在7月17日河南濮陽舉辦的“裝配式蓋梁智能建造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上,孫茂松、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玉、中國電科54所副總工程師吳巍等業內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研發技術難度大、綜合強,獲得一批國內技術專利授權,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總體技術水達到國際領先,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

    據介紹,裝配式蓋梁智能建造技術在鄭濟高鐵上的成功應用,將產生聯動和示范效應,推動高鐵智能化建造水的提升,增加鐵路橋梁建造方式的多樣,更適應城市區域、環境保護區等環境下對工程施工快速、環保、低噪音等高標準要求。

    “未來,中鐵三局將把工程智能建造做成一個系列化的技術產業來推進,形成簡支箱梁、橋墩、軌道板(枕)、附屬構件等大、中、小型系列混凝土構件智能工廠化生產,將混凝土構件預制智能工廠做大做強,做出品牌。”王金說。

    標簽: 濟鄭高鐵濮 濮陽到濟南 人工智能 智能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