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敗退大影像押寶口腔AI,獲王小川投資的DeepCare能翻盤嗎?

    2021年10月15日,搜狗正式融入騰訊,搜狗CEO王小川發內部信宣布卸任任職4083天的搜狗CEO,離開了任職21年搜狐。王小川表示,往后二十年,若能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盡一份力,為大眾健康做出一點貢獻。

    就在內部信發布后不到一周的時間,王小川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動作就已經出現。2021年10月19日,醫療人工智能企業DeepCare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王小川赫然出現在投資人之列。

    在醫療AI和王小川的雙重熱度下,DeepCare再次出現在闊別已久的大眾視野中。然而,此時的DeepCare已經從最初被人熟知的病理轉移到口腔領域,并且開始以“AI口腔影像領跑者”自居,口腔將會是DeepCare的最終答案?

    01 4年未融資,DeepCare在意投資人的資源?

    今天,圈內提到醫療影像AI企業時,想到更多的是獲得NMPA三類證書的企業,或者是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企業,而這些DeepCare都不沾邊。

    早在2016年,在丁鵬的帶領下,DeepCare便獲得峰瑞資本的6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估值5000萬;2017年更是獲得中關村發展集團和中關村發展啟航產業投資基金的兩輪融資。要知道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之前,資本對于醫療AI的投資十分謹慎,很少有企業能像DeepCare這般順利,彼時DeepCare儼然一副行業領先者的姿態

    DeepCare的高光,一方面在于創始團隊,達特茅斯學院博士畢業的丁鵬和馬里蘭大學博士畢業的白海龍是典型的青年海歸,備受資本市場認可,推想醫療和體素科技也都是如此。另一方面在于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在病理領域。在這個領域低年資醫生與高年資醫生的診斷差距達30%,急需資深醫生。早在2016年,DeepCare自行開發出的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算法模型對疾病的診斷準確率高達92.5%,備受醫療市場認可。

    △病理識別

    在丁鵬看來,在中國,技術公司要商業先行。這也讓DeepCare開始在商業化上發力,這種“務實”的行為也讓DeepCare慢了下來,市場上的聲音越來越小。據統計,全國有執照的病理醫生接近1萬人,缺口高達9萬人,但是面臨巨大的市場缺口,DeepCare在病理的商業化上似乎取得成就并不如他們預期。或許丁鵬意料不到的是哪怕在今天,醫療AI的商業化難題依然沒能攻克,幾乎所有的醫療AI企業依然處于虧損的現狀,這并非病理領域的問題

    DeepCare重新思考未來方向,最終將目光放到了口腔小影像上。2018年9月,DeepCare 發布了口腔 AI 產品,并“號稱”產品在上線兩個月時間就收獲了擁有了上百家客戶。官網數據,到目前已經完成了400萬+顆牙齒的智能診斷。其實,病理很商業化并非完全不可能,武漢蘭丁醫學多年深耕病理,同樣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轉戰口腔是DeepCare看到未來,又或是戰略不堅定呢?

    △口腔AI

    丁鵬認為,智能化的產品將連接、整合、推動整個行業,催生出新的模式甚至新的業態,必將是口腔產業下一個黃金十年發展的根本驅動力。2020年,DeepCare完成了基于口腔曲面體層放射影像的AI分析功能,并且將會長期扎根口腔領域,并計劃2025年之前,完成由AI驅動的口腔分析平臺建設。

    從2017年10月27日到2021年10月19日,DeepCare的兩輪融資相隔長達4年,對于一個曾經處于風口行業頭部的企業,是十分讓人詫異的事情。要知道醫準智能成立時間是2017年11月6日,已經完成了6輪融資;2017年12月4日成立的睿心醫療同樣完成了5輪融資,并且獲得了NMPA三類證書?;蛟SDeepCare在資本上的遲鈍,一方面在于公司希望自給自足,另外一方面在于DeepCare對于投資人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希望投資人可以為其提供錢之外的資源支持。

    在本輪融資中,安耐德投資在人工智能、醫療健康上有長期的布局,并且有政府基金、養老金、捐贈基金、保險公司等客戶;松柏投資更是口腔學科與產業的建設者,在上中下游全產業鏈都有豐富的資源,賦能超過50家口腔全產業鏈中的企業。毫無疑問這兩家企業都可以為DeepCare帶來大量的口腔領域的潛在客戶

    松柏投資合伙人胡杰章更是明確表示幫助DeepCare產品落地,“DeepCare深耕于人工智能與口腔醫療場景的結合與創新,是松柏投資一貫欣賞和支持的具有專精新特品質的科創企業。松柏將分享產業趨勢分析和場景洞察,對接松柏旗下的全球影像、種植、修復、正畸、數字化、渠道等資源網絡,支持DeepCare在口腔全球產業中落地,加快成長為全球口腔技術領導者。”

    很明顯,在本輪融資后,DeepCare與松柏投資之前的合作,并不僅僅限于資金。但是,有資源的企業和投資機構眾多,DeepCare如此長時間未獲得融資也很讓人詫異。

    02 敗退大影像,口腔是DeepCare的未來嗎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大部分醫療AI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影像,比如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推想醫療拳頭產品是肺部識別產品,數坤科技和科亞醫療則是心血管領域產品,僅有鷹瞳Airdoc和體素科技等少數企業將小影像作為自己的主要應用場景。

    △醫療AI企業分布情況

    醫療AI產品主要集中在大影像是出自于臨床需求和商業化角度的綜合考量,大影像的檢測量更多和診斷難度也更高,急需醫療AI產品的賦能。在商業化角度,盡管如今醫療AI已經探索出2H、2B、2C、2I、2G等眾多商業模式,但是任何一家機構都離不開2H的銷售,特別是三甲醫院。

    牙片在醫療當中有需求嗎?答案毫無質疑的。直接掃描患者口腔內獲取三維信息的牙片,可以直觀的分析患者的口腔詳情,從而幫助醫生更好的判斷疾病,大大節約了患者的看病時間和看病體驗。盡管口掃設備昂貴,但依然被眾多口腔醫院所采用。據《世界牙科技術》雜志估計,2016年,已經約5%-10%的牙科醫生使用口內掃描儀獲取數字印模,并且這一數字在快速提升。

    那么問題來了,牙片對于臨床的作用至關重要,那么人工智能是必要的嗎?答案或許是不一定。

    《2019年中國口腔產業趨勢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口腔醫療機構大約有10萬所。2019中國注冊牙醫數量約20萬,而從業牙醫為注冊的1.5倍。按照14.1億人口對比,大概在1:4700,能夠滿足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牙醫:人口比例的建議值為1:5000。也就是說,我國并不缺少牙科醫生,口腔AI的出發點與其他領域完全不同。

    從臨床上看,相比較大影像和視網膜病種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牙片的標準化程度更高,目前大概有四種:阻生智齒牙片、牙周病牙片、根尖周病牙片、正常牙片,牙片診斷更加容易。當然,疑難雜癥除外。

    △口腔CT影像

    蛋殼研究院統計, 2020年8月26日到2021 8月25日的,三甲醫院占醫療人工智能產品院內銷售的47%。在三甲醫院,并不缺少牙片的診斷能力,對于口腔AI的需求并不大。那么專科和連鎖口腔醫院呢?

    從臨床上分析,大多數患者去口腔醫院都是為了看病,在這個場景也就意味著有牙科醫生的陪伴。自從1997年起,國家開始鼓勵民營口腔醫院的建設。2014年我國推進規范醫師多點執業,提出口腔等類別醫師可進行多點執業,口腔醫師作為公認最適合進行多點執業醫師職業,也一定程度緩解了我國目前口腔醫療行業快速擴張所帶來的口腔醫師資源稀缺問題,為行業整體供給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也就是說幾乎每個口腔醫院都不缺少牙科醫生,民營醫院也不缺少牙片的診斷能力。

    這意味著,盡管理論市場巨大,但DeepCare不管是2B針對民營連鎖,還是2H針對綜合醫院或者??漆t院,商業化前景都不明朗。

    其次就是證書,盡管口腔細分化做的更好,但作為醫療機構并不能忽視產品合規的重要性。這是醫療AI在醫院大規模商業化臨床的先決條件,目前DeepCare的商業化行為并不具備合規性

    2020年,我國公立口腔??漆t院人均診療費用約為452.0元/人次,民營口腔??漆t院人均診療費用約為655.3元/人次,然而民營口腔醫院診療人數占比卻高達79.9%。在費用遠高于公立醫院,民營口腔醫院醫院醫院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離不開馬太效應愈發明顯、口腔產業的數字化不可逆、更加注重服務與診療體驗。

    深潛atom認為,口腔醫生有為AI付費的動力。從消費者角度,口腔領域都是十分“豪氣”的。為了更好的獲取和留存用戶,不惜花費大價錢購買設備,并且花費巨額營銷費用。

    我們相信,口腔影像AI會是未來口腔醫院的重要一環。當然這也是投資人相信的,不然作為行業資深玩家的松柏投資也不會投資DeepCare。但對于DeepCare來說,需要證明口腔AI對于口腔醫院的價值。隨著人工智能的進入,能否凸顯口腔醫院服務與診療體驗至關重要。希望DeepCare不要像之前重蹈病理領域的覆轍,遇到困難再換領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深潛atom”(ID:deepatom),作者:深潛atomer,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