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元兇到底是誰?
一切都有結束的一天,但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時,常令人措手不及。
美股歷史上的“黑色星期一”并不是突如其來的,那場股災發生前就已經有了預警信號。
在1987年10月19日美股市場崩盤之前,從1982年8月開始的牛市一路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由776.91點推高至2722.42點,該指數市盈率達到25年來最高,與此同時,利率升至10年來最高水平。
1987年10月14日那個周三到來時,道指已經連續六周處于橫盤整理的狀態,14日該指數下跌95.46點,跌幅3.81%,第二天又下跌了57.61點,到了周五,股市出現了牛市以來最大的逆轉,道指暴跌了108.36 點。
艾倫·阿貝爾森(Alan Abelson)在接下來的那個周一(1987年10月19日)《巴倫周刊》Up & Down Wall Street專欄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華爾街血流成河”到底預示著回調還是熊市?他寫道:“當股市回調時,別人的股票下跌,而在熊市中,你自己的股票會下跌。”
后來事實證明,股市進入了熊市,所有股票都跌了。道指在那個周一暴跌了507.99點,單日跌幅高達22.61%,創下紀錄,比1929年美股崩盤或新冠疫情暴發后的跌幅還要高出10個百分點。暴跌隨后蔓延至全球股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第二天經歷了“黑色星期二”。
和大多數股市崩盤一樣,黑色星期一似乎是是突如其來的,因為股市崩盤非常罕見且極具破壞性。一切都有結束的一天,但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時,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如今,在股市擺脫疫情造成的破壞并再次屢創新高之際,投資者不應忘記過去的教訓。
美林(Merrill Lynch)分析師鮑勃·法雷爾(Bob Farrell)在1987年8月31日對阿貝爾森說,他認為牛市將持續到10月,然后會出現一場“幅度在15%左右”的回調。這是“黑色星期一”的一個預警信號。
當時《巴倫周刊》市場專欄作者弗洛伊德·諾里斯(Floyd Norris)指出,券商Shearson的伊萊恩·加扎雷利(Elaine Garzarelli)在8月份立場轉為看跌,“及時在股市崩盤前挽救了自己的共同基金”。但是跟著她這樣做的投資者并不多,大多數投資者都傻了眼:到底發生了什么?
“引發周一開盤后股市遭拋售的原因尚不清楚,”諾里斯在10月26日寫道,當時和現在的市場觀察人士也是這么說的。
諾里斯和其他市場觀察人士指出,股市暴跌的罪魁禍首之一是資產組合保險(porfolio insurance),這是一種相對較新的自動交易,在股票上漲時買入指數期貨,在股票下跌時賣出指數期貨。諾里斯認為,雖然資產組合保險確實造成了下跌,但單憑這一個因素還不會造成如此程度的暴跌。
幾個月前,Shearson的加扎雷利曾警告說牛市還有其他潛在障礙。她在4月6日告訴《華爾街日報》:“投資者只有在看到利率大幅上升或者美聯儲收緊信貸政策時才會失去信心。”1987年,美聯儲確實在通脹加劇的情況下收緊了政策。《巴倫周刊》撰稿人蘭德爾·W·福賽斯(Randall W. Forsyth)在10月19日寫道:7月份時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達到8.5%,在本周三“近10年來首次突破了10%的關口”。
福賽思寫道:“利率上升本身不足以解釋股市走勢的劇變”,他提到了引發此前一周拋售的另外兩個潛在誘因:令人失望的貿易逆差數據和被一位經濟學家稱為來自眾議院的“可怕的稅收提案”。
福賽斯在10年后寫道:“1987年10月崩盤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貨幣政策”,他提到了當時各國控制外匯匯率的措施。
諾里斯在1987年寫道:無論引發周一拋售的原因是什么,結果是造成了“恐慌”。股市快速下跌200點后又上漲了100點,因為一些人在“抄底”,但隨后股市出現了“自由落體式下跌“,跌幅超過了1929年10月28日創下的記錄,也就是最初的那個“黑色星期一”。
股市崩盤結束后,美國經濟沒有陷入蕭條,連衰退都沒發生。當然,崩盤造成了財富損失和公司破產。但熊市只持續了三個多月,在接下來的兩年里,道指收復失地并再次飆升。
時任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周二表態:“美聯儲已準備好通過提供流動性支持經濟和金融系統”,從而安撫了市場,后人將此稱為“格林斯潘看跌期權”或“美聯儲看跌期權”。美聯儲的這一承諾至今仍在起著支撐市場的作用。
不過,有關股市復蘇的解釋和股市崩盤的原因一樣并不充分,成為股市歷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
“黑色星期一”的令人費解之處正是其令人恐懼之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股市會像森林一樣,只需一丁點火花就會燃燒起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巴倫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肯尼斯G普林格爾,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