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云米冰箱“失智”,問題不止“小米依賴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靈貓財經”(ID:lmcj066),作者:江豪,36氪經授權發布。

    “先賺賣硬件的錢,再賺用硬件的錢。”

    隨著互聯網科技逐漸滲透人們的生活,部分硬件廠家或許受到互聯網思維的影響,總覺得硬件應該像軟件那樣,為公司創造持續的長期價值。

    近日,云米冰箱強推廣告且不能關閉一事登上微博熱搜,網友反饋稱自己購買的云米大屏冰箱出現強制播放廣告的情況,并且無法關閉?!拔衣撓悼头f這個可以關閉嗎?已經影響到我的生活了。客服回應說,這個不能,只能開啟。”之后云米方回應稱,云米大屏冰箱推送的廣告在屏幕右上角一直有明顯的“關閉廣告”按鈕,用戶可以點擊一鍵關閉。

    在“關閉廣告”和“關閉推送”的文字游戲中,用戶的質疑與云米對用戶體驗的忽視等問題畢露無遺。

    四年時間從成立到上市,繞不過去的小米

    小米生態鏈企業云米成立于2014年,2018年9月25日晚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敲鐘致辭中,云米創始人、CEO陳小平感謝了兩個人,一個是小米雷軍,令一個是美的方洪波。陳小平的致辭大致解釋了云米的DNA構成,出身傳統家電巨頭美的,在家電領域有著渾厚的資歷背景,陳小平在敲鐘致辭中又提到,小米雷軍令他系統地會了互聯網方法,正是傳統家電企業工作經驗與互聯網思維的結合,才開創了云米全屋互聯網家電。

    背靠小米生態鏈的大樹,頗具底蘊的云米發展速度令人瞠目結舌,憑借小米、紅杉資本、順位資本等明星投資機構的助力,云米在上市初便已有40多條產品線。時至今日,目標是全屋智能的云米現已推出了自己的5G IOT架構及語音交互助手,云米蓬勃的野心似乎早已昭示天下。

    但對于從小米生態鏈發家的云米而言,小米對它所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智能”與“性價比”也是云米的產品特征。不容忽視的一點是,與小家電和手機相比,冰箱、油煙機等大家電的更換頻率較低,對產品耐用性等質量問題具有較高要求,這對以性價比作為殺手锏攻占市場的云米而言,則是一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

    云米的經營模式為F2C,意思是產品從工廠直接到消費者手中,通過減少中間環節來降低成本讓消費者買到更具性價比的產品。而在生產源頭的工廠方,云米選擇的是代工的方式,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而言云米是不受產能限制的,也不用承擔工廠停工的風險,是典型的輕資產經營模式,對發展初期的云米而言,輕資產模式更有利于企業的迅速擴張,但同時也為后期的發展埋下了病根。

    由于云米產品線拓展頻繁,新產品生產需要研發部門與生產車間磨合的情況下,代工模式難以保證產品質量,品控問題成為了云米高速發展過程中的遺留問題,加上小米生態鏈的性價比標簽,云米在部分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就成了低端產品。

    在走向高端才能增加利潤的共識中,對難以擺脫低端形象的云米而言,如何打入高端市場實現增收增利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對于發家于小米生態鏈的云米而言,性價比與高端市場的天然矛盾成了云米高端化進程路線上的阻礙問題。

    在如何擺脫低端形象打入高端市場這一悖論問題的解決上,對于先行者小米而言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性價比”這一標簽似乎從出生就貼在了小米系企業的身上,對已經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巨頭企業的小米而言,低端的品牌形象似乎也是一個難以擺脫的夢魘。

    遵循小米發展路線的云米如今面臨高端化的問題似乎不足為奇,既然享受了輕資產模式極速的擴張速度,就要承受因生產環節難以把控出現的品控和口碑問題?;氐轿氖滋岬降脑泼讖娭仆扑蛷V告問題來看,著急賺錢忽略用戶體驗的云米似乎面臨著一個本質問題——缺錢。

    而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或許是因為云米得了病,一種叫做“小米依賴癥”的病。

    難以擺脫的“小米依賴癥”

    成也小米,敗也小米。對小米生態鏈企業而言,要想擁有更廣闊的的發展空間,如何擺脫小米會是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以同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華米科技與石頭科技命運來看,小米生態鏈企業終將面臨著與小米既是伙伴又是對手的關系。

    對于把目標定在全屋智能的云米而言,與小米成為競爭對手已經成為了一個可以預見的問題,甚至當下云米面臨的經營問題就來自于和小米的正面碰撞,但另一方面而言,云米的銷售收入很大一部分又來自于小米,云米在對于小米的依賴和矛盾中掙扎求生。

    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云米科技向小米公司出售產品的營收分別為3.0億元、7.4億元、13.1億元,分別占同期總營收的95.9%、84.7%、52.2%;在2018-2020年,來自小米銷售的收入分別占云米總收入的51.2%、45.4%、49.6%。

    可以看出,來自小米的銷售收入占比整體呈下降態勢,但占比接近半的銷售收入證明了小米對于云米而言并非陣痛,小米是云米競爭對手的同時也是云米難以割舍的合作伙伴。

    另一數據顯示,云米2021年第二低度毛利率為21.2%,相比2020年度云米毛利率的18.6%雖然有所增長,但與2019年的23.3%相比,云米的毛利率處于下降態勢,并且在2017年、2018年,云米的毛利率則分別是31.5%、28.0%,雖然在2021年Q2毛利率實現增長,但在2020年云米毛利率已經連續3年下滑。

    云米雖未公布毛利率下降緣由,但聯系到小米近年來親自下場推出電視、空調等產品來看,云米毛利率下降與小米或許有著一定聯系。

    除經營數據之外,從消費者市場的反應也可以看出小米對于云米存在的影響。據悉,部分云米產品不支持接入米家,部分消費者反應因購買云米產品時沒有注意查看,到貨后才發現竟然無法接入米家或無法與小米生態其他傳感器進行聯動。羽翼尚未豐滿的云米似乎也犯了當下智能家居品牌的通病,大家都醉心于自建生態而忽略用戶體驗,一個個智能家居成了各自獨立的個體,不同的生態平臺將“智能”分割為了“智障”。暫且忽略這一問題,用戶得知無法接入米家后對于云米產品的評價部分是“質量問題堪憂、售后沒有保障,現在還不能接入米家生態,我為什么要選擇云米?”

    云米對于擺脫“小米依賴癥”似乎有些操之過急。

    重營銷輕研發,云米如何走向高端?

    除了“小米依賴癥”云米也犯了喊著技術主導型企業的通病,重營銷輕研發。

    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云米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992.6萬元、6074.9萬元、4904.7萬元,研發費用在營收占比分別為9.6%、7%、4.7%;而同期的銷售費用分別是2029.9萬元、9529.6萬元、14658.9萬元,銷售費用在營收占比分別是6.7%、10.9%、14.1%。

    可以看出,云米的研發費用在營收占比呈現下滑趨勢,而銷售費用在營收占比中呈上升態勢,到了2020年,云米銷售費用已經高達5.292億元,在總營收占比為9.08%。

    主打全屋智能的云米看起來更像是一家營銷驅動型企業,長期來看,在智能家居行業整體尚處于探索階段的當下,忽略技術研發把產品銷售放在首位的云米,或許會因為心急而吃不上熱豆腐,用戶需要的是產品質量可靠,科技實力過硬的智能家居品牌,而不是善于包裝,只會講故事的品牌。

    從云米這次的強推廣告且不能關閉熱搜事件來看,云米似乎在賺錢與用戶體驗的選擇中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并不利于品牌的口碑和長期發展,云米應該再賺錢與品牌生命力的天平中找到平衡點。

    在增加收入方面,云米除了這次在“廣告業務”的嘗試外,也做了打入高端市場的嘗試,通過高端品牌的溢價增加利潤似乎是個美好的選擇,但對于年輕的云米而言,品牌力與技術的雙重缺乏之下,云米該怎樣打入高端市場?

    20219年3月13日晚,云米舉辦了年度新品發布會,其中一款靈感來自航天發動機空氣動力學的AI油煙機產品引起了熱議,相比高大上的航天技術加持,其高達30萬的售價似乎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誠然,30萬的售價放在全球家電市場來看都是當之無愧的高端,但令人擔憂的是,真的會有人為這臺售價30萬的油煙機而買單嗎?

    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或許是個噱頭大于實用的產品,其高昂的售價似乎并沒有實際價值讓消費者認可,高端不該是噱頭的加持,應該是用心打磨的用戶體驗,或者是忠實可靠的售后服務保障。

    回到云米冰箱強制推送廣告的熱搜事件開看,云米在高端化道路上的進程似乎已經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