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害類還是益類(蝙蝠屬于什么類型動物)
這只美洲假吸血蝠正在享用一只昭短尾葉鼻蝠,美洲假吸血蝠是西半球更大的蝙蝠。攝影:MARCO TSCHAPKA
撰文:JASON BITTEL
在伯利茲LAMANAI瑪雅遺址——“美洲假吸血蝠!”Winifred Frick在前面黑漆漆的小路上喊道。周圍的雨林里響起了蟈蟈的叫聲,而吼猴則在潮濕的夜里呼嘯。當我在霧網(科學家們用來捕捉蝙蝠進行研究的一卷黑色網)旁追上Frick時,我沿著她肩膀上方看過去,看到這一幕,我的心怦怦直跳。
Frick是非營利組織“保護蝙蝠國際組織”(Bat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的首席科學家,同時也是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的生態學家。在去年11月的這次探險中,我在Lamanai瑪雅遺址近距離看到了幾十只蝙蝠:襞面蝠的臉像斗牛犬,纓蝠的鼻子像匹諾曹,甚至還有咧著嘴笑的吸血蝠。
它們當中沒有一種比鳴禽大。但現在盯著我看的那只蝙蝠卻有烏鴉那么大,長著大灰狼的耳朵、鼻子和牙齒。美洲假吸血蝠(Vampyrum spectrum),通常被稱為spectral bat,是西半球更大的蝙蝠,翅膀可以伸展超過0.9米。
美洲假吸血蝠有時也被稱為“the great false vampire bat”——說它“假”,是因為它不像吸血蝠那樣啜飲血液;它吃肉。這些頂級掠食者獵殺嚙齒動物、大型昆蟲、鳥類和其他蝙蝠,有時就在飛行途中攻擊它們。
Frick在她20年的職業生涯中接觸過成千上萬只蝙蝠,但從未與美洲假吸血蝠打過交道。考慮到這一層,Frick從她的背包中拿出一副更厚的皮手套。Frick說:"一不小心,它就會把我咬死"。
一周前,另一個捕獵隊抓到了一只雌性美洲假吸血蝠——這是14年來在這里進行的年度調查中首次發現這一物種。
將蝙蝠從網中分離出來仔細觀察,Frick驚訝地發現,它的兩只翅膀上都有打洞的痕跡,這說明這是同事們之前抓到的那只母蝙蝠。(打洞是一種快速且無害的研究 *** ,用于獲取基因樣本。皮膚會迅速自我修復,而且不會妨礙飛行)。
"Frick說:"蝙蝠是哺乳動物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美洲假吸血蝠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令人驚嘆。"它們如同中美洲和南美洲雨林中展翅高飛的美洲虎"。
“一種特別的蝙蝠”
Melissa Inga百思特網la是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助理,她和同事們在蝙蝠的皮膚下放置了一個小的PIT標簽,并采集了糞便樣本,以確定它最近吃了什么。如果這只蝙蝠再次被捕獲,研究小組可以比較糞便樣本,看看它的飲食是否發生了變化——這是關于動物行為的重要信息,Ingala說。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哺乳動物系主任南希Nancy Simmons說:“能捕捉到這些小家伙屬實罕見,我們對它們知之甚少。”Simmons 和加拿大西部大學的名譽教授Brock Fenton組織了這些年度蝙蝠調查,到目前為止,這個項目至少貢獻了60份科學出版物。
Simmons 說:“我認為美洲假吸血蝠會在森林里游蕩,尋找小型脊椎動物,當它們聽到奇怪的東西時,就會走上前去打探。”
蝙蝠通常被認為以昆蟲、水果或花蜜為食,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吸血蝙蝠是九種符合食肉動物標準的蝙蝠之一。
研究表明,這些物種,包括絨假吸血蝠屬(Chrotopterus auritus)和繸唇蝠(Trachops grachsus)作為其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控制了獵物的數量,發揮的作用卻未得到應有重視。
從墨西哥南部一直到巴西,蝙蝠在夜間翱翔,從樹枝或巢穴中捕捉鳥類。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還能抓住在落葉堆中亂竄的嚙齒動物。
墨西哥大學的生態學家Rodrigo a . Medelln說:“它們俯沖下來,用翅膀像扇子一樣包住獵物。”他是近期關于食肉蝙蝠研究的合著者,但不是伯利茲探險隊百思特網的成員。
然后,就像美洲虎一樣,“它們進行致命的撕咬,通常是咬獵物的頭頂或脖子后面。”
盡管聽起來很戲劇化,但科學家們很少看到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美洲假吸血蝠的密度非常低,與其他頂級捕食者類似。此外,由于捕食者需要狩獵空間,棲息地的喪失對它們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將美洲假吸血蝠列為瀕臨滅絕的物種。
“這片森林可能有5只——可能只有這只雌性美洲假吸血蝠,她的配偶和它們的后代,”英格拉說。相比之下,同一片森林里可能有數百種甚至數千種不同種類的蝙蝠。
“這種蝙蝠非常特別,”英格拉說。
這些食肉動物把家庭放在之一位
為了更多地了解美洲假吸血蝠,Medelln掛出了長期“懸賞”,如果有人能在他的家鄉墨西哥找到美洲假吸血蝠的巢穴并帶他去參觀,就當場給他們1000美元。到目前為止,這一獎勵已有成效,他已找到了三個巢穴。
“我比世界上任何人知道的都多三個,”Medelln打趣道,他也是國百思特網家地理探險家。
這些為數不多的棲息地已透露出有價值的信息。例如,Medelln和他的團隊觀察到,當雌性美洲假吸血蝠被困在家里,帶著一只幾乎只有它們一半大小的幼崽時,雄性蝙蝠會把嚙齒動物和其他獵物帶回她身邊。
Medelln說:“蝙蝠中這種“補充營養”的方式,我們從前并不知道。”
類似地,Medelln對捕獲的美洲假吸血蝠進行的實驗表明,當它們接近獵物時,就會停止回聲定位——也許是因為超聲波會暴露其他蝙蝠甚至一些嚙齒動物。相反,它們似乎依賴于獵物發出的聲音。
他說:“還有一種假設我需要驗證:蝙蝠可能也會利用嗅覺。”這是因為美洲假吸血蝠吃的許多鳥類,如杜鵑和山鳥,有強烈的體臭且共同筑巢。Medelln說:“這對捕食者來說,無疑是在‘打廣告’。”
Medelln說他對蝙蝠殺死并吃掉大型鳥類這點很感興趣,比如亞馬遜鸚鵡。它們可能比美洲假吸血蝠還要重,而且“可以輕易用喙將(蝙蝠)斬首,”他說。“可它們依舊還會成為美洲假吸血蝠的獵物。”
美洲假吸血蝠的世界
Medelln最近的研究指出,一些食肉蝙蝠物種的領地會有交叉,它們的存在或消失似乎也會影響其他蝙蝠的行為。
例如,他指出,美洲假吸血蝠和絨假吸血蝠都喜歡棲息在空心樹中。然而,在兩種物種都出現的地區,絨假吸血蝠往往棲息在洞穴、考古遺址和涵洞中。
他說:“但是,當‘美洲假吸血蝠’的位置下降,或者所在的海拔或緯度上升,那么絨假吸血蝠就會回到空心樹中。”
所有這些都表明,生活在美洲假吸血蝠屬世界的其他蝙蝠物種為了自身安全會調整自己的行為。現在我親眼見到了一只美洲假吸血蝠,所以就不能怪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