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為什么眼睛看到的美麗景物 用手機拍下來就沒那么好看?

    葉黃紛飛,遍地鋪金。眼下,我國多地銀杏進入了最佳觀賞期。

    看見金黃的銀杏葉,相信許多人都想拿出手機,拍下這難得的美景。可是,對于不少人來說,無論變換多少角度,都只能拍出一些平平無奇的照片。

    為什么我們眼睛看到的美麗景物,用手機拍下來就沒那么好看呢?是我們的攝影天分不夠,還是相機不夠先進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這件事。

    相機難以“腦補”出立體的世界

    看到美好的景物、掏出手機、打開相機App、按下拍攝鍵……記錄工作就完成了。在這一過程中,相機傳感器記錄下景物信息,接著將其轉換為數字信號并存儲起來。手機鏡頭“看見”的景物和屏幕顯示出的照片,它們之間是一致的,有嚴格的數據作對照。

    不過,人眼與手機鏡頭觀察同一景物的結果,可就大不一樣了,這就是問題所在。

    人的兩只眼睛看到的景象是有差別的,輪流眨眼就可以體會到這種差別。大腦利用兩只眼睛觀察到的景象“腦補”出了立體的世界,但相機拍攝的圖片卻是一張平面圖。

    現在,閉上一只眼睛,把自己左右手的兩根食指伸出來,將一根靠眼睛近點、一根靠眼睛遠點,你會發現光憑一只眼睛很難判定兩者的位置關系。這也是“困擾”相機的問題,物體的空間位置關系在平面圖里,很難被表現得很充分。

    如今,解決這一問題的技術已經出現了——模仿人眼視角記錄影像的設備,只是它的應用還比較局限。這種設備往往有兩個鏡頭,兩個鏡頭之間的距離與人兩只眼睛之間的距離相近。該設備可被用于3D電影的拍攝,但是在手機中的應用還比較少。

    二者清晰成像的橫向范圍有所不同

    人眼能夠觀察到的范圍很廣,單眼視場(可以觀察到的最大范圍)大約為150度,雙眼視場能夠達到200度。

    不過,人眼這個“鏡頭”能夠清晰成像的范圍很小,只有幾度而已。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眼睛一次能夠看清的字通常不會超過10個。

    不信?我們不妨試一試。你隨便盯著一個字,然后感覺一下周圍還有多少字是清晰的。

    這時候,可能會有人問了,那為什么還有“一目十行”的說法呢?

    這是因為人的眼球會快速轉動,雖然一次能夠看清的東西少,但是在眼球的快速移動下,就可以看清楚很多東西了。

    不過,相機可不是這樣。在視場范圍內、與相機距離一致但方位不同的物體,相機都能夠將其清晰成像。一般來說,手機上配備的鏡頭視場大多在40度到120度,只要在此范圍內,其拍攝出的圖片都是清晰的。

    從拍照設備的角度來看,把各個位置都拍得很清晰當然很好,但從攝影的角度來看,可能就不是這樣了。

    人們在欣賞美景時,清晰成像的部分往往是景物中比較美麗的那一部分,雜亂的次要部分則一般不在清晰成像范圍內,它們變成了模糊的旁景。眼睛被美麗的景物所吸引,在我們眼中景物周圍的東西都是模糊的,存在感很低。

    如果此時掏出手機、拍下照片,在回看照片時,我們常會感覺拍得很一般,而這就是因為美景周圍雜亂的旁景在照片里太清晰、太“搶戲”。

    最后,希望在學習了這些之后,大家都能更加了解手中的相機,在這絕美的秋季拍出一張又一張精彩的照片。

    標簽: 美麗景物 手機拍照 清晰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