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獨家】圖森未來CEO離奇被炒:當事人否認指控,股民集體訴訟在即
10月31日,一家在中美兩地都有業務和團隊的自動駕駛明星公司圖森未來 (TuSimple)的一個人事變動受到外部關注。該公司一份電子郵件信息顯示,董事會解除了此前公司的絕對核心人物侯曉迪CEO、CTO、總裁以及董事長的職位,公司原運營執行副總裁 Ersin Yumer 博士暫時代理 CEO 兼總裁職位。
圖森未來是一家創始團隊為中國背景、總部位于美國加州、業務一度橫跨中美兩地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其所在的重卡賽道牽涉大量交通道路信息,比一般的自動駕駛應用場景更敏感。
(資料圖片)
由于事發突然,圖森未來股價一夜之間跌去45%,截至發稿,圖森未來報收3.43美元,市值為7.7億美元,這個數字距離高點股價已下跌超過90%。
這次事件的源頭,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對圖森未來的調查。上述機構懷疑,侯曉迪沒有適當披露與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氫動力卡車的初創公司Hydron Inc.(中文名圖靈智卡)之間的關系,后者為圖森未來聯合創始人陳默離開公司后,于今年6月新創辦的一家氫動力卡車公司。
陳默當時離開圖森未來公司,外界普遍認為與應對中美兩地監管有關。2015年,陳默和侯曉迪等人聯合創立了圖森未來,成立初期就獲得了新浪5000萬元的A輪投資。兩人均為華裔,但均非中國國籍。陳默為加拿大籍,有內部人士稱,侯曉迪于2019年、2020年左右拿到美國國籍,主要就是出于公司上市需要。2021年4月,頭頂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光環,圖森未來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以每股40美元的價格出售了3380萬股A類普通股,總收益為10.31億美元。
這家公司因為中國創始人背景的原因,自上市以來一直受到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安全審查。今年2月,圖森未來宣布,最大股東新浪董事長曹國偉退出董事會,新浪不再增持圖森股份。中國團隊不能再訪問美國團隊的自動駕駛源代碼和數據,且在董事會下設立安全委員會,定期向海外投資委員會報告。作為交換條件,圖森受到近一年的調查告一段落。
風波卻沒有平息。伴隨著外界甚囂塵上的“圖森未來擬分拆中國業務,專注美國市場”傳聞,不久之后,原本擔任董事長的聯合創始人陳默宣布辭去董事長一職,繼續擔任董事;原 CEO 呂程辭去所有職位;原 CTO 侯曉迪成為圖森新董事長兼 CEO。
陳默和侯曉迪曾經分別帶隊中美團隊,因此這一舉動被解讀為這家公司正在切割兩地業務。也就是說,根據監管要求,圖森未來的中美業務本應該分家,但是,現在,美國監管懷疑這種分割并不徹底,依舊存在某種利益或技術輸送。這是侯曉迪昨日遭到免職的主要原因。
調查仍在進行。無論結果如何,對中國的自動駕駛公司而言,這件事的意義不僅在于調查結果,更在于調查本身——自動駕駛正成為中美科技競爭前沿,中國公司應該怎么做?
一位參與圖森未來業務重組的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情況相當混亂。
另一位專注此領域的美國律師向《財經十一人》表示,現在的指控集中在未披露兩家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這個事情本身不算是最嚴重的罪名,如果關聯交易的金額不大可能會以罰款和解,但是如果后續查出有存在違反和美國政府和解協議的行為,也存在被判刑的可能。
《財經十一人》注意到,目前,一些美國律所已經開始了針對在圖森未來投資中虧損的股民的招募通知,也就是說,接下來很快將會有股民發起集體訴訟——一旦惡意不披露關聯交易的行為坐實,欺詐投資者的罪名將很可能成立。
調查
美國監管機構對圖森未來的調查核心,在于侯曉迪是否向中國氫燃料重卡初創公司Hydron融資和轉讓技術,以及這些行為是否傷害了投資者利益。
對此,侯曉迪回應媒體稱,對任何調查不知情。
今年6月10日,陳默宣布創立新公司Hydron,總部設在美國加州安大略市。Hydron業務涵蓋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可搭載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氫燃料重卡,所生產的卡車產品將直接銷售給自動駕駛公司和大型物流客戶,目標市場包括北美、歐洲和中東等地區。
隨后,根據官方說法,Hydron 和包括圖森未來在內的多家自動駕駛公司之間開始進行技術合作。也就是說,Hydron負責造車,圖森未來等公司則提供技術。
根據圖森未來董事會提交的文件顯示,今年7月開始,董事會已經展開了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圖森未來的中國公司是否孵化了Hydron,以及是否在未進行披露的情況下向Hydron提供了資金和轉讓技術。
根據調查結果,董事會認為,早在2021年,一些圖森未來職員工在工作時間內,便開始從事和Hydron相關的工作,這些工作的價值不超過30萬美元,但是從沒有告知或者被批準過。此外,Hydron在參與圖森未來潛在合作伙伴的評估過程中,雙方共享了一些機密信息。
根據《華爾街日報》援引圖森未來的一位發言人消息稱,該公司不知道美國聯邦調查局、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調查詳情,侯曉迪從未成為Hydron的員工,且在Hydron并沒有經濟利益。
根據近期財報披露,目前,侯曉迪和陳默仍為圖森未來主要股東。陳默和侯曉迪還共同持有公司約60%的投票權。
圖森未來董事會在郵件中稱,“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對侯曉迪博士的判斷力、決策力以及作為CEO領導公司的能力失去了信任和信心,我們一致認為,終止其職務是必要的,這也符合股東的最佳利益。”
共性
圖森未來面臨的問題帶有個例性質。
貨運自動駕駛牽涉數據本來就比普通小客車更為敏感。圖森未來此前在全球擁有70輛自動駕駛卡車,三分之二以上在美國,也就說,雖然業務此前橫跨中美,但是運營市場主要在美國,最大股東卻又為中國公司——這些特質均決定了不會有大量的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在短期內就遭遇類似審查。
例如,百度阿波羅、滴滴自動駕駛、小馬智行等一批中國背景的自動駕駛公司雖然在美國擁有研發團隊和測試車輛,但是并沒有展開實質上的商業化運營,風險敞口遠低于圖森。
中美兩國在前沿科技的競爭正變得愈發激烈,一方面,自動駕駛一方面作為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車的重合地帶,對產業鏈有巨大的撬動作用;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本質上是一個以數據驅動的行業,而數據正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在世界各地受到嚴格監管。
對中國公司而言,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成為美國新一輪遏制目標似乎只是時間問題。可以預見的是,包括有中資股權、運營主體為中國背景、以及面向中國市場的自動駕駛公司,在美國開展業務將會受到更大的監管壓力。
2021 年 3 月,也就是在圖森上市前一個月,CFIUS 啟動對圖森的調查,最初圍繞著中國投資者對圖森的投資是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及至2021年下半年,重點變為敏感技術和數據泄露。
一位圖森未來競品公司的高管曾在此前對《財經十一人》表達過遭遇圖森未來類似麻煩的擔憂:他表示,據其了解,美國政府格外警惕這類公司中美團隊之間技術和代碼的共享。不僅因為擔心數據的泄露,也包括擔心安全性問題——由于自動駕駛是一個可被操控的軟件系統,而卡車又是重要的基建設施,理論上,雙方如果沒有做好技術和代碼的隔離,美國的卡車也可能會被中國反向操控,進而可能危害國家安全。
他透露,上述問題是目前所有自動駕駛行業公司走出國門都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當務之急。通常來說,對公司來說,現在不僅代碼、技術要做到隔離,他們也在尋求兩套團隊、兩套供應商,隨時做好應對監管的準備。
不過,多位受訪人士向《財經十一人》表達了同一個觀點,對于自動駕駛公司而言,存活下去的基礎關鍵仍在產品力。事實上,圖森未來上市之后一直表現不振。除了宏觀環境變化之外,與自動駕駛難落地、其缺乏量產能力有直接關系。
2022年8月1日,有美國媒體發表了一篇題為《自動駕駛卡車事故引起了對圖森未來安全的關注》的文章,該文章以2022年4月6日發生的一起圖森未來卡車事故為例,文章稱,這家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在向市場交付無人駕駛卡車的過程中,在公共道路上冒著安全風險。
據《財經十一人》了解,圖森未來此前希望以 10 億美元估值為中國子公司引入新投資人,使美國上市主體不再控股中國子公司,圖森聯合創始人陳默等核心團隊保持不變。這些計劃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過去,圖森未來重心在美國,在國內的業務開展并不順利,由此引入新投資人,并作出分割,似乎是最好的止損方式。
不過,對當下的圖森來說,這種止損正在逐漸喪失主動性,公司前景也因此蒙塵。
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談及中美業務分割時,陳默曾表示,“沒有什么行為可以避免現在的情況。”
在此次個人聲明中,侯曉迪完全否認對任何關于他有瀆職行為的指控,他強調了自己行為的誠信、對公司的愛和奉獻,并對董事會的程序和結論表示懷疑。
他說,“自動駕駛本身就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使命,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你們的奉獻精神令我感到謙卑。但很遺憾的是,我們一起付出的努力,做出的犧牲,無法被那些不懂自動駕駛技術復雜性的人所理解。我們共同追求的夢想被政治所阻礙,是一件極其不公平的事情。”
作者為《財經》記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經十一人”(ID:caijingEleven),作者:顧翎羽,編輯:謝麗容,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