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前沿】科學家開發出首個可編程光學量子存儲器

    德國帕德博恩大學和烏爾姆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首個可編程光學量子存儲器。新技術的工作原理類似于糾纏“裝配線”,其中糾纏的光子對會按順序創建并與存儲的光子結合。該研究作為“編輯推薦”發表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志上。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在量子糾纏實驗方面具有重要貢獻的3名科學家。量子糾纏是指在量子力學中處于糾纏態的兩個或多個粒子,即便分開很遠距離,有些狀態也會表現得像是一個整體。而能包含多個量子粒子的糾纏系統,在實現量子算法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這些算法有可能用于通信、數據安全或量子計算。

    但以前,試圖糾纏兩個以上的粒子只會導致非常低效的糾纏產生。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研究人員想要將兩個粒子與其他粒子聯系起來,則需要漫長的等待,因為促進這種糾纏的互連僅以有限的概率起作用。這意味著一旦下一個合適的粒子到達,光子就不再是實驗的一部分,因為存儲量子比特狀態代表了一項重大的實驗挑戰。

    研究人員解釋說:“我們現在開發了一種可編程的光學緩沖量子存儲器,它可在不同的模式——存儲模式、干涉模式和最終釋放模式之間動態地來回切換。”

    在實驗裝置中,一個小的量子態可被存儲,直到產生另一個狀態,然后兩者可糾纏在一起。這使得一個大的、糾纏的量子態能夠逐個粒子地“成長”。研究團隊使用這種方法來糾纏4個和6個粒子,使其比以前的任何實驗都更有效率,成功率分別是傳統方法的9倍和35倍。

    研究人員解釋說:“我們的系統允許逐漸建立越來越大的糾纏態——這比以前的任何方法都更快、更可靠、更有效。對我們來說,這代表了一個里程碑,使我們離有用的量子技術的大型糾纏態的實際應用越來越近了。”新方法可與所有常見的光子對源相結合,這意味著利用該方法,其他領域科學家也能夠獲得幫助。

    因為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糾纏的概念也在普通公眾中火了一把。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不僅可以被觀察到,也可以被制備出來。量子信息研究興起以來,實現多粒子量子糾纏一直是量子物理實驗研究的追求之一。此前,中國科學家在這方面也取得了許多成績。本文介紹了一種實驗裝置,可以相對快速地“生長”出糾纏的量子,形成多個量子的糾纏態。實現更大的量子糾纏,能為將來穩定地保存、傳輸和操縱量子,實現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打牢基礎。

    標簽: 可編程光學量子存儲器 固態量子存儲器 量子通信三大龍頭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