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今熱點:為啥買個奔馳EQC,還會被特斯拉的銷售嘲笑?

    “我因為買了奔馳的電車,被特斯拉的銷售鄙視了。”

    最近這個事兒在車圈引起了一波高潮,事情的起因呢,是有位用戶在挑選新車的時候,去體驗了特斯拉和其他車型,最后他選擇了買奔馳的電車。


    (資料圖片)

    然后在提車一個月后,他接到了特斯拉銷售的電話,對方在聽到他是買了奔馳EQC后,用簡單的四個字展示了中國話的強大——哎呀媽呀

    首先,差評君想說一句,這位特斯拉工作人員的態度肯定是不對的,雖然對方沒有選擇你們的產品,但你這樣嘲笑人家真的不禮貌。

    其次,呃。。。沒有其次了,直接看評論吧。

    在奔馳 EQC 上吃瓜網友們的觀點非常一致:奔馳可以,EQC真的不行

    那今天,差評君也來聊聊,為啥買 EQC 會被噴成這樣。

    咱們先簡單看看這個車, EQC 是奔馳的首款純電車型,設計來源于奔馳在 2016 年發布的概念車 Generation EQ Concept 。

    作為奔馳在電動領域的開山之作,這款車的研發整整進行了 4 年,光測試就跑了 7 個國家。

    所以當時大家對EQC還是挺期待的,不少人覺得傳統車企轉型一旦在電動上發力,那新勢力就岌岌可危了

    然而,在這款車上市后,大家反應了過來,怎么奔馳也搞“概念林志玲,量產羅玉鳳”啊?

    這個EQC就是換殼奔馳自家的GLC,是個不折不扣的“油改電”

    油改電差友們肯定早就聽過了,這是傳統車企做電動車最簡單的方法,相當于整車平臺不用重新設計,直接把原來燃油車發動機、變速箱這些結構替換成電動車的三電系統

    這當然省事了,畢竟開發一款全新平臺可沒那么簡單,成本上的巨額投入不說,時間上也要花費很久。

    像大眾為純電車型搞的 MEB 平臺,研發了 5 年才推出首款車型。

    但油改電,你直接借用原來的車架,往里填東西就行了。

    這樣造出的車有啥缺點呢,首先在外觀上我們就能找出差別。

    雖然沒有了復雜的傳動機構,但是 EQC 后排地板依然留著燃油車才有的大凸起。

    而在前備廂已經成為電動車標配的時候了,打開 EQC 的機蓋,別想了,肯定不可能的。

    當然,空間上的差距其實還能忍受,但在電車最關鍵的續航參數上,油改電車型可就不頂用了。

    EQC 的純電續航只有 440公里,相比之下同級別大小的 Model Y 卻可以做到 660公里的續航,在現在的電車市場, 400多的續航真是連及格線都夠不到。

    續航這么拉,大伙可能以為是油車的底子放不進太多的電池。

    一開始差評君也是這么覺得,不過在稍微研究了一下發現,這種說法對,但不全對。

    還是把EQC和Model Y對比,這倆車的電池容量幾乎相同(都是79kWh左右),但是兩輛車的車重差了有半噸

    小馬拉大車,可不就干不動嘛。

    EQC之所以這么重,第一個原因就是電池太沉了

    雖然電池容量差不多,但 Model Y 的電池能量密度是 168Wh/kg ,而 EQC 的只有 125Wh/kg ,簡單算一下就會發現, EQC 的電池重了 167kg 。

    搞這么低的能量密度,大家可能以為奔馳是為了電池安全,所以用了磷酸鐵鋰(一般在 90 - 120Wh/kg ),而不是三元鋰(可以做到 200Wh/kg)。

    但實際上, EQC 用的還就是三元鋰。。。

    EQC的電池能量密度之所以這么低,是因為它用不了目前主流的CTP( Cell to Pack )技術。

    CTP其實就是在電池結構上做了減法,以前的電池是電芯組成模組,模組再組成電池包。

    而CTP去除掉了電池結構中的模組,電芯直接到電池包,這樣電池的利用率提高了,能量密度也就提升了,更進一步的還有CTC( Cell to Chassis )技術。

    而這個能大幅提升電池能量密度的 CTP 技術,本身就是為純電平臺而設計的,像奔馳 EQC 這樣的燃油車身也就沒法用了。

    并且,因為燃油車的底子沒有專門針對電池的保護設計,油改電就需要額外增加一些吸能結構來保護電池。

    比如 EQC 在電池包周圍加上了一體式防撞車架,車架與電池之間也設計了吸能潰縮結構,并且填充吸能材料。

    還有在電驅周圍的這圈副車架,奔馳說是為了保護電驅單元,不過這個結構在其他品牌的電車上可都沒見過,反而有可能是因為從 GLC 拿掉了動力系統,所以要在結構上進行一個彌補。

    這些加出來的結構顯然也為 EQC 2.5 噸的車重貢獻了不少。

    這么低的電池密度搭上這么重的車身,結果就是,EQC這么一款產品,要續航沒續航,要性能也沒性能,拿出來和同級別的這些競品一比,根本打不過。

    雖然在產品性能上很拉胯,但 EQC 最大的問題還是價格。

    就這么一款續航 400多公里的車型,竟然敢賣到了 50萬元,大伙兒都說一半以上的錢是用來買三叉星徽這個車標的。

    而且EQC不僅不值這個錢,還有非常嚴重的質量問題

    今年 1 月,有 100多位用戶反映,他們的車輛提示“加注冷卻液”,然后在去 4S 店進行加注后,發生了冷卻液滲透燒毀電機的問題。

    在車主們主動維權后,奔馳發布了召回計劃,官方的說法是由于電動驅動模塊制造偏差,導致冷卻液滲透。

    但車主們普遍認為是設計缺陷,有用戶就說已經換了幾次電機了,問題還是存在。

    這次官方召回了 10104 輛 EQC ,而這基本上是它在國內市場的所有銷量了。

    上市兩年多,本身就銷量慘淡的 EQC ,在這次召回事故后更是口碑崩塌。

    你能想象降價十幾萬會出在奔馳這樣的一線豪華品牌上嗎?在 EQC 身上就實現了。

    為了能挽回點損失,奔馳 EQC 瘋狂打折,這款 50萬的車,終端價格已經降到 30+萬了。

    這輛車上的槽點真的太多了,一篇文章根本捋不完。

    比如它雖然是 SUV ,但是強行塞入的電池包讓它的離地間隙只有 144mm ,和轎車差不多。

    也正是EQC有這么多缺陷,才讓廣大網友一致認為,正常人誰買EQC啊

    說句實在話,EQC的風評能崩成這樣,其實也映射出了傳統車企在電動化這條路上,真的是大象轉身,并不簡單

    其他傳統車企也遇到了類似的困擾。

    寶馬的 iX3 也是油改電,上市 13 個月就召回了 4 次,兩次都是電池問題。

    日產在 18 年推出的了軒逸純電,續航里程只能做到 338km ,但卻定出了 23.8 萬的價格,銷量自然慘淡,上市不到兩年就停產了。

    至于油改電的車型,你要問我能不能買,我的回答是,你要真的喜歡也可以試試,買不買是你的自由,但試試的代價可能真的挺高的

    圖片資料來源

    汽車之家

    奔馳官網

    知乎 @ 車轍

    電動兄弟,奔馳eqc底盤詳細解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差評”(ID:chaping321),作者:白日夢,編輯:面線,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能量密度 電池容量 已經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