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推薦:小熊U租母公司IPO:3年半虧超7億,資不抵債,騰訊等提前減持
做電腦IT設備租賃、回收生意的小熊u租母公司,要在港交所上市了。
近日,港交所官網公布消息,小熊U租的母公司凌雄科技集團(下稱“凌雄科技)通過了聆訊,不久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凌雄科技成立于2004年,創始人胡祚雄從深圳華強北賣電腦起家,一路帶領企業轉型成為了面向企業出租電腦等IT辦公設備,回收設備、提供軟件服務等業務的TOB型服務公司。
(資料圖)
2018年,凌雄科技正式推出了小熊U租。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3年時間,小熊U租吸引了市場眾多資本投資,從A輪到戰略融資輪,先后有京東、騰訊、聯想創投等投資,累計融資金額近10億元。
2022年4月,小熊U租母公司凌雄科技啟動港股IPO,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經過近半年時間,凌雄科技通過了港交所聆訊,正式拿到了上市的門票。
不過,拿到上市門票只是美好的開始,業績虧損、股東離場、現金流緊張,資不抵債等風險依舊制約著公司的下一步發展。
3年半虧7億,毛利率走低
凌雄科技最初是從事電腦組裝服務以及售賣二手電腦業務,后來逐步開始進入IT辦公設備租賃以及回收業務。
2019年,凌雄科技又新增Dass模式(數據/設備即服務)。這樣的模式包含設備訂閱、IT技術訂閱、基于SaaS的設備管理服務等,相當于從銷售、租賃、回收再到軟件服務,形成一個生態閉環。
據招股書顯示,目前凌雄科技主要有三大業務,分別是設備回收、設備訂閱、IT技術訂閱。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凌雄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00億元、10.22億元、13.3億元、8.54億元。其中,設備回收業務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凌雄科技設備回收業務收入分別為3.03億元、7.65億元、9.24億元、6.32億元。每年的收入占總收入比都在60%以上。其中,2022年上半年,營收占比達到74%。
凌雄科技的設備回收業務,簡單解釋就是,公司從一些大企業購買淘汰的IT設備,然后進行翻新,翻新后把設備在出租給其他公司用,或者在零售平臺賣掉翻新后的二手設備。
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凌雄科技分別賣掉IT設備15.12萬臺、59.87萬臺、85.71萬臺。
雖然在回收設備收入的支撐下,凌雄科技的營業收入在2019年-2021年整年中都在不斷增長,但是卻改變不了其虧損的局面。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凌雄科技凈利潤分別虧損6034.6萬元、1.77億元、4.49億元。2022年上半年,凌雄科技虧損5830萬元。三年半時間,公司累計虧損達7.44億元。
凌雄科技長期虧損的背后,其實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凌雄科技從事的設備租賃以及設備回收業務,是重資產行業,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租賃業務需要采購大量的設備以供業務正常經營,設備回收業務需要大量的廠房去收納,因此公司的營業成本是比較高的。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凌雄科技的銷售成本占到了營業收入的80%以上,2022年上半年,銷售成本占營業收入比達到88.3%。
另一方面就是公司的毛利并不高,毛利率下滑,特別是公司營收支柱設備回收業務,毛利很低。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設備回收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0.1%、6.5%、3.1%,2022年上半年,設備回收業務的毛利率僅2%。可以看到,該業務毛利率不僅不穩定,還特別低。
營收支柱業務毛利率極低,拉低了凌雄科技整體的毛利率。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凌雄科技的整體毛利率分別為16%、14.4%、14.5%、11.7%。
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可對比公司易點云的毛利率是凌雄科技的好幾倍。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易點云的整體毛利率分別為38%、41.4%、47.7%。
高成本,低毛利制約了凌雄科的盈利能力,使得公司至今仍未盈利。
此外,長期虧損不盈利是凌雄科技面臨的挑戰,更困難的是,公司真的缺錢,已經出現資不抵債現象。
資不抵債,騰訊等股東提前減持套現
看了凌雄科技的招股書后發現,這個公司的現金流存在壓力,真的缺錢。
上面提到,凌雄科技從事的IT設備租賃是重資產行業,需要囤積大量的設備和投建儲存廠房。這些成本會在現金流量表中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項目中體現。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凌雄科技的投資活動現金流分別為2.24億元、3.2億元、4.51億元。其中,購買物業、廠房及設備(主要為IT設備)的金額分別達到2.09億元、3.08億元、4.40億元,占投資活動現金流比達到90%以上。
并且設備的購買是長期的活動,需要大量資金支撐。錢從哪里來?通常企業通過兩個途徑:借債和融資。
上面提到,2018年-2021年,凌雄科技得到了騰訊、京東等多家資本的投資,從資本身上融到了近10億元發展。然而,在看不到盈利的情況下,資本不可能無限去投資。
此外,上市之前,騰訊、京東等資本方還提前減持套現,凌雄科技回購了資本減持的股份。根據天眼查數據,2022年2月份,凌雄科技消減了組測資本,包括京東江蘇、騰訊深圳、聯想北京等出資方減持了大部分出資,公司的注冊資本一度由1.07億元降低到5415.56萬元。
招股書數據顯示,上市前,京東江蘇占13.22%,降了1.46個百分點;達晨創通持股10.98%,降了1.22%;騰訊持股1.88%,降了0.2個百分點;聯想北京持股0.9%,降了0.1個百分點。
在資本方減少投資的情況下,凌雄科技只能選擇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舉債借款來籌集資金。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凌雄科技的流動負債增長很快,從2.89億元增長至6.77億元,增長了134%。
2019到2021年,銀行借款分別為1.76億元、3.04億元、5.41億元,對應的是借款的利息開支為1020萬、1739萬和3476萬元。招股書還披露,小熊U租的實際年利率分別介乎5.6%至15.5%、5.4%至15.5%、5.2%至12.8%。
疊加非流動負債的增長,截至2022年6月30日,上半年,凌雄科技的總負債達19.28億元。
然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末,凌雄科技的總資產僅13.16億元,賬上的現金及等價物只有2.06億元,合計不過15.22億元。明顯可以看到,2022年上半年末,凌雄科技已經處于資不抵債的情況,缺口為4億元左右。
對于資不抵債情況,凌雄科技解釋,中國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行業處于早期階段,公司為了擴大用戶群及推動業務增長做了大量投資,除此之外,還推出了三次員工激勵計劃,導致資不抵債。
在資不抵債情況下,為了公司業務發展,凌雄科技只能選擇上市融資這條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科技發展,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的發展,對于凌雄科技等從事IT設備租賃的企業是不小挑戰。
云計算辦公與租賃設備辦公相比,前者的優勢巨大。隨著云計算進一步發展,未來企業可能只要一臺顯示器和一根網線就可以實現隨時隨地辦公,云計算很可能進一步壓擠IT辦公租賃市場的發展。
當然,凌雄科技也意識到這些,在2019年推出了Daas模式,也在提供軟件服務,并且創始人胡祚雄多次公開表示,Daas將會是公司未來收入主要來源。但是,相比傳統的企業服務軟件提供商,凌雄科技的優勢不明顯,這些服務未來發展如何還有待驗證。
目前,凌雄科技通過了港交所聆訊,拿到了上市的門票,但是上市后,在面對凌雄科技自身眾多隱憂情況下,資本市場是否看好其發展呢?我們將保持關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德林社”(ID:delinshe),作者:劉振濤,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