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微頭條丨一條需要遵守ESG的“狗”
四足機器狗有什么用?
如今,智能仿生機器狗已經不算是十足新鮮的玩意兒,從電商上就可以買到。它可以陪你跑步、跳舞,或者幫你馱快遞。
圖: 波士頓動力的機器狗Spot的表演視頻
(資料圖)
在多數人眼中,機器狗還只是個昂貴的玩物,缺少“殺手級”的應用。
沒料到,有人轉念一想:真的讓機器狗成為“殺手”又如何?
近日,這個背槍機器狗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一個改裝后的民用機器狗背上駕著一支沖鋒槍,執行著射擊、巡邏等任務。
視頻中很難確認射擊場地的具體信息。不過,根據網友的考證,視頻是由一個名叫Alexander Atamanov的人最先傳到Youtube上的。Atamanov本人是個技術創業者,有俄羅斯和美國的居住史。
視頻背景中的裝甲車,為前蘇聯制BRDM-2A或BDRM-2M裝甲車。槍的型號為俄制的PP-19-01“勇士”沖鋒槍。
而機器狗的型號,非常像是宇樹科技的Go1機器狗。該款機器狗在國內售價16000元,并且通過多個渠道向國外銷售。
圖: 宇樹科技Go1機器狗來源:宇樹科技官網
圖: Atamanov在社交網絡發布的背槍機器狗照片
如果網友分析屬實的話,宇樹科技被迫做了一回“軍工產品”。
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是一個急需企業警惕的ESG風險。
01 ESG投資禁區
企業一旦真的成為軍工供應商,很可能導致持ESG策略的投資機構撤資。這是因為,軍工行業被ESG視為一個“爭議行業”。
根據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ESG的主要發起機構之一)的建議,ESG投資者應遠離具有負面道德色彩的行業,例如軍工、煙草、博彩、酒類、成人娛樂、化石能源等。
這些行業的特點主要是,它們產生社會/生態上的負價值,或依靠人性的弱點、成癮性來盈利。
這并不是說,這些行業是全然“罪惡”的行業,但它們一定是存在爭議的行業。爭議,就意味著難以預測的非財務風險。
在操作中,通常ESG評級機構、ESG基金并不會簡單粗暴地把軍工、酒類、化石能源等行業全盤否定,而是在政策中更明確地定義自己的倫理訴求。
比如,ESG投資機構會在軍工行業中區分國防工業和軍火生意,認為后者是真正意義上的“負面行業”;而企業與軍方進行安保方面的合作,屬于正常的商業行為。
標普ESG指數出于禁槍的考慮,從指數中剔除了美國的民用槍支生產商。
再比如,酒類之所以被列為爭議行業,是因為一些宗教信仰禁止飲酒或醉酒,于是持相應信仰的投資者就不愿投資酒類行業。而在中國的ESG投資領域,酒類行業的爭議不大。
總之,ESG“爭議行業”里面的是非糾葛更多,企業如果沒有戰略上的必要,應該避免牽涉其中。
02 制造“負責任機器人”
具體到“軍用機器人”這個細分行業,ESG的態度又如何呢?
“軍用機器人”在軍事和國際法的術語上,稱為“致命自主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 Systems, LAWS)。
2017年,埃隆·馬斯克和硅谷AI科學家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曾率領116位行業科學家,呼吁聯合國禁止各國進行“殺人機器人”的研發。當時還在世的斯蒂芬·霍金也參與了相關的宣傳活動。
隨后,也有國家(如比利時)開始立法禁止“殺人機器人”的研發。
人們把最終解決的希望,寄托在五年一度的聯合國日內瓦《特定常規武器公約》(CCW)會議上。歷史上,CCW會議禁掉了很多非人道的武器,包括汽油彈、集束炸彈等。
會議于2021年12月召開。會上,代表們還討論到利比亞內戰,這場戰爭中可能首次出現了死于機器人武器的死者。
令人惋惜的是,會議并未達成一致意見。各國已經在機器人武器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沒有協商出一個國際統一的管控措施。
但國際社會對“殺人機器人”的抗爭仍在繼續。
ESG是一種重要的抗爭方式。比如,晨星旗下的ESG評級機構Sustainalytics就表示,接受有關“殺人機器人”公司業務的舉報,且會在全球資本市場對相關業務進行曝光和質詢。
正如文章開篇的“持槍機器狗”案例,機器人企業可能會“被迫”成為機器人武器的“供應商”。
它們確實值得同情和理解,不過另一方面,從業者也可以參考現行的“負責任AI”、“負責任機器人”原則,積極處理智能產品的治理問題。
2019年6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文件提出了“負責任AI”的8個治理原則,值得相關從業者參考。
例如文件提出了“共擔責任”原則,要求AI的研發者、使用者和其他相關方,應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共同防范不法分子利用AI進行犯罪活動。
這一原則可以適用于“持槍機器狗”的案例。
03 如何應對“被軍工”??
例子中的宇樹科技,是國內仿生機器人方面的領先創業公司。宇樹科技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實現機器狗商業化的企業之一。
著名的企業比如波士頓動力,其主力產品是Spot機器狗,售價高達74000美元。這一售價,或許構成了阻止產品被非法使用的真正壁壘。
而國內的宇樹科技和小米( HK:01810 ),把仿生機器狗產品的售價壓到了萬元人民幣的水平。其相對低廉的售價引起了國際市場的關注。
圖: 小米出品的機器狗“鐵蛋”
民用機器狗是智能時代的新產品,在商業化探索的同時,也需要探索履行社會責任、管控產品風險的新途徑。
制造商雖然從初衷上希望科技行善,但難免要對產品的不道德使用,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這些措施從被動到主動,包含多個層次。
首先,企業的態度要明確。
比如,波士頓動力在Spot機器狗產品使用說明中,規定了五類禁止的用途,包括“禁止故意使用本產品傷害、恐嚇任何人或動物;禁止將本產品用作武器,或用于操控武器”。
在表明“禁止”態度的同時,企業也不能忘記“責任”的態度。
這方面,宇樹科技的做法就值得商榷。公司機器狗產品的《免責聲明》稱:“使用者承諾僅出于正當目的使用本產品……宇樹科技不承擔因用戶未按照本指引、《用戶操作手冊》使用產品所引發的一切損失及后果。”
這種“本公司概不負責”的立場,顯然沒有考慮到產品被用于非法目的的情況,也有違“共擔責任”的原則。
企業可以采取更為積極的責任立場,聲明對產品的非法用途、非官方軍事用途的反對態度,并且采取措施阻止相關的使用。比如,企業可以改善產品設計,使之難以被改裝。
在明確立場之后,企業可以進一步采取主動的產品治理措施。
04 豐田和波士頓動力的實踐經驗
這方面,豐田汽車( NYSE:TM )擁有一些實踐經驗。
豐田是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商。豐田皮卡由于性能堅實可靠,適用于崎嶇地形,尤其受到軍隊、國際組織、維和部隊的青睞。
但另一方面,豐田也擋不住各種非法軍事組織同樣喜愛豐田皮卡。并且豐田皮卡容易進行軍事化改裝,頻頻在中東各地的軍事沖突中露臉。
圖: 乍得-利比亞沖突(又稱“豐田戰爭”)中的豐田皮卡
對豐田的社會形象打擊最大的是,它的皮卡經常出現在恐怖組織的影像里。
公司首先從銷售環節采取措施,來消弱這部分負面形象。
豐田嚴格控制汽車產品在中東地區的銷售,拒絕將汽車賣給可能將其用于軍事目的、或對其進行軍事化改裝的客戶。
2022年,豐田的新款Land Rover在日本發售之后,購車者收到的合同中還包含這樣一份承諾書附件。
承諾書開宗明義,要求“客戶同意此次交易不是以‘出口’和‘轉賣’為目的的購買”;同時解釋說,出口和轉賣“可能導致全球安全方面的重大風險”。
這實質上是為了防止汽車通過非正規渠道落入非法軍事組織手中。同時,豐田也要求經銷商在嚴格的合規范圍內銷售公司產品。
此外,豐田還與各國政府合作,追蹤車輛的全球流向,打擊車輛的走私渠道。
波士頓動力作為重要的機器人研發商,也在為產品的ESG風險尋求對策。
在機器狗Spot剛剛推出不久,馬薩諸塞州警局就引進了一只Spot,裝備在防爆小隊,開始與警察配合進行拆彈方面的演練。
圖: 馬薩諸塞州警局訓練Spot打開房門
這還是引發了居民的反對。一些民間組織指出,警方應該公布Spot的執法原則,確保Spot在執法中保護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
當然,這一要求不是馬薩諸塞州警局能做到的,甚至也不是波士頓動力能做到的。它需要系統地改革人類政治制度,確保機器人按照人類的道德行事。
波士頓動力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出改進。
業務發展副總裁Michael Perry指出,公司在考慮采用租賃的方式來實現機器狗的商用落地。
這樣,公司能夠把機器狗的所有權握在自己手里,對產品保持更嚴密的控制。一旦發現誤用,就立即收回。
05 總結與啟示
總結起來,“持槍機器狗”的案例,在ESG“爭議行業”方面帶給我們啟示是:
如果企業沒有在戰略上篤定進入所謂的“爭議行業”,那么還是在產品治理和公關管理上多加注意,與這些行業保持距離,防范相應的風險。
這要求企業不斷更新對自身產品責任的認識,并制定與時俱進的策略。
具體到機器人的研發,企業或許也難以預料產品將以怎樣的方式被社會接受,是否會以合法的方式被使用。畢竟,新技術產品的責任治理,正在超出企業的能力范圍。
新科技的ESG治理,需要企業發揮社會責任方面的創造力,并且尋求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合作。這些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社會機構,也包括持ESG理念的資管機構。
也正是如此,在智能產品治理的探索中擔任領導力量,也將成為企業的一種優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阿爾法工場ESG”(ID:ESG_ASIA),作者:Ziqi,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