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訊:天齊鋰業再度赴港上市,特斯拉參與IPO認購?
國內可能將迎來第二家“A+H”兩地上市的鋰業巨頭。
近日,鋰礦龍頭天齊鋰業(002466.SZ)通過了港交所的聆訊,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招銀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資料圖片)
根據6月3日的公告顯示,中國證監會核準天齊鋰業發行不超過約4.25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全部為普通股。據悉,天齊鋰業此次IPO募集資金總額將在10億-15億美元之間,如若屬實,這有望成為港股今年最大規模的IPO。
從遞交的招股書中可知,天齊鋰業H股IPO募集資金主要投向三方面:一是償還并購智利礦業化工所欠貸款的未償還債務及相關交易費用;二是為安居工廠一期建設撥資;三是補充營運資金。
這并非天齊鋰業首次屬意港交所。2018年年底,天齊鋰業曾經上演過“蛇吞象”的戲碼,用現金40.6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智利鋰礦廠商SQM的23.77%股份,其中有35億美元的收購資金是向境內外銀團借款。彼時,天齊鋰業的凈資產僅為120億元。
“蛇吞象”式的收購給天齊鋰業帶來了巨大的債務壓力,為了緩解這種壓力,天齊鋰業擬赴港IPO,但由于SQM產能收益尚未兌現、全球鋰礦價格低迷,加之公司年度溢利連續虧損,此次港股上市計劃最終宣告暫停。
如今,天齊鋰業算是再次站在了港交所的門前,那么這次能進去嗎?
1蛇吞象
相較于國內另一大鋰業巨頭贛鋒鋰業的穩健,天齊鋰業有著 “劍走偏鋒”的風格。
身處鋰資源行業,天齊鋰業天然依賴上游提供的鋰輝石原料。中國的鋰資源并不匱乏,總儲量位于全球第四,占比約7%,但由于成本高、開采難等因素,主要的鋰資源還是來自進口。自1996年,天齊鋰業就向泰利森進口鋰精礦,巔峰時期,其一家就要吃下后者1/3的量。
彼時,泰利森占據了全球鋰資源供應35%的市場份額,更是天齊鋰業唯一的原材料供應商,兩者地位相差萬里。
但在公司董事長蔣衛平賭上了全部家當、國內一眾友商紛紛助力的情況下,最終天齊鋰業于2013年截胡美國鋰業巨頭洛克伍德、以50億元的價格成功搶先收購了泰利森。
這次收購令天齊鋰業從原本偏安于四川的一個小廠一躍成為了國內的鋰業巨頭,2014年,公司營收漲至14億元,凈利潤超2.8億元。
2018年,天齊鋰業再次上演了“蛇吞象”的戲碼,以258.93億元代價,成為SQM的第二大股東,持股23.77%。但隨之帶來的并購后遺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令天齊鋰業苦不堪言。
首先,收購后不久,鋰價便進入了下行周期,到2019年底,SQM股價已從收購時的65美元/股跌至不到27美元/股。
其次,收購SQM股份所用到的財團貸款產生了持續不斷、堪稱高額的利息支出。
根據財報數據,2019年、2020年天齊鋰業的利息支出高達20.5億元和18.2億元,分別是2018年4.2億元利息支出的4.9倍和4.3倍。而2019年、2020年,天齊鋰業的營收分別為48.41億元、32.29億元。這意味著,天齊鋰業大約4成的營收將用于支付利息,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由2018年的73%不斷升高到了2019年的80.88%和2020年的82.32%。
市場下行疊加巨額債務,彼時的天齊鋰業形如當前的部分地產企業,一時間陷入泥沼中。
2019-2020年,天齊鋰業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2.19億元和-12.94億元,后有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準意見,認為公司在持續經營能力上存在不確定性。2021年1月15日,天齊鋰業擬募資159.26億元用來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但以失敗告終。
2隨鋰起飛
為了緩解債務問題,試圖定增補血不成的天齊鋰業開始尋求引入戰投。
2021年7月,澳大利亞上市公司IGO成為天齊鋰業的戰略投資者,天齊鋰業獲得13.95億美元的輸血資金,其中約有12億美元將用于償還并購貸款,IGO則獲得澳大利亞奎納納項目49%的股權以及泰利森24.99%的股權。
如果說這筆交易暫時讓天齊鋰業渡過了難關,那么如今2021年新能源市場持續走高、鋰行業迎來春天則徹底使天齊鋰業的公司基本面來了個大變樣。
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火爆,自2021年以來,鋰價一路飛漲。根據上海有色網的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一季度每噸價格已突破50萬元,盡管5月需求疲軟出現小幅下滑,但近期價格仍維持在高位震蕩,最新市場均價為每噸47.75萬元。業內普遍預計,今年鋰價仍將維持高位。而在2020年年末,碳酸鋰價格還尚在4.5萬元/噸左右。
財報顯示,2021年,天齊鋰業實現營業收入76.63億元,同比大增了136.56%,歸母凈利潤20.79億元,同比高漲213.37%,在2020年虧損18.33億元的基礎上扭虧為盈。今年一季度,天齊鋰業的營收更是大增481.41%至52.57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28.34億元,已超過2021年全年的13.34億元。
利潤走高大幅降低了天齊鋰業此前的高負債率。截至2022年3月底,天齊鋰業總資產467.3億元,總負債242.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1.85%,這一數字較2020年年度債務危機時的82.32%,要大降了30.47個百分點。
2021年,天齊鋰業的股價也在不斷上漲,并于2021年9月3日沖至143.17元/股的最高點,后雖有震蕩波動,但近兩個月內,股價又從58元/股的低位一路攀升至當前的114元/股左右,公司市值接近1700億元。
如今回看天齊鋰業2018年首次沖擊港交所時的情景,已與今日有著近乎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下,新能源產業鏈公司已成為港交所上絕對的香餑餑,如單是天齊鋰業和中創新航兩家公司的預期募集資金就達到了181億元,超過了今年前5個月港交所21家已上市公司募資的145億元,由此,新能源產業鏈公司受資本的熱捧程度可見一斑。
3特斯拉參與認購?
鋰價一路上漲、處于高位徘徊,這也使得不少新能源車企有了進軍鋰礦行業的想法和動作。
隨著天齊鋰業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市場上也傳出特斯拉將參與本次天齊鋰業的IPO認購的消息,對此,天齊鋰業回應稱“一切以公司公告為準”,特斯拉方面則表示“不清楚,無可透露信息。”
雖然并未正面回復,但特斯拉不置可否的回答反而增添了外界對于其是否將參與天齊鋰業IPO認購的猜疑。今年4月,特斯拉老板馬斯克轉發了一條關于鋰價十年漲幅的推文,并公開表示:“鋰價已經漲到了瘋狂的水平。除非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不然特斯拉可能不得不直接進入大規模(鋰礦)開采和精煉業務。”
特斯拉與多家鋰礦企業簽署了供應協議。其中國內的贛鋒鋰業便是特斯拉的一個重要的鋰供應商,雙方自2018年起就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供應開展合作,并在2021年11月續簽了未來三年的訂單。國外方面,特斯拉也先后與澳大利亞石墨供應商Syrah Resources、澳大利亞鋰礦商Liontown Resources和Core Lithium等達成了供貨協議。
所以,在馬斯克轉發上述推文后,市場也猜測,特斯拉未來有可能會出手直接收購鋰礦公司。
事實上,車企“買鋰”已不再是新聞。今年3月初,由多家企業組成的豪華團隊認購了鋰行業上市公司欣旺達旗下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合計19.5495%的股權,后者獲得增資24.3億元,需要指出的是,這些企業里打頭陣的是理想、小鵬、蔚來三大“造車新勢力”。
5月末,根據澎湃新聞的報道,比亞迪在非洲覓得了六座鋰礦礦山,目前均已達成收購意向。這六座鋰礦的碳酸鋰產量達100萬噸,可覆蓋公司未來十年的原材料需求。
新能源車企“買鋰”、進軍鋰礦行業,是為了能夠借此在行業上游獲得更多的議價權以及穩定貨源。目前,想要尋求進入鋰行業的新生產商要面臨來自生產和技術經驗、投資和資本可用性等方面所帶來的壁壘,投資鋰企業或直接收購鋰礦則更為現實、高效。
而在車企捆綁上游鋰礦企業的背后,展現的是目前以碳酸鋰為首的原材料市場需求持續旺盛、而鋰原材料供給未來又長期存在供給不足的狀況。
如今,全球主要的鹽湖以及鋰礦等資源,多數已被美國的雅寶、中國的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等行業巨頭所布局,可預見的是,鋰行情還將持續走高,龍頭們會繼續享受著這波市場紅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藍媒匯財經”(ID:lanmeihcj),作者:藍忘機,編輯:齊秋實,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