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兩次“狼來了”,馬斯克你可長點心吧
上周,特斯拉收購Twitter的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馬斯克還在Twitter發布了一條消息:“接下來我要收購可口可樂公司,再把可卡因重新加進去。”
圖源 | Twitter@elonmusk
可卡因是一種毒品,服用后能夠讓人有快感或精神激動,但短時間使用后很可能出現依賴性。使用可卡因也會增加中風、心肌梗死、肺部問題、甚至引發猝死。
1885年,藥劑師John Stith Pemberton發明了可口可樂,最初配方里面含有可卡因成分。18世紀開始,有美國人反對在專利藥中加入讓人上癮的成分,因此可卡因的含量也開始減少。
藥劑師John Stith Pemberton和可口可樂
摻雜在可樂里的毒品——可卡因
圖源網絡
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了解可卡因的危害。直到1929年,可卡因從可口可樂的配方中被去掉。如果可卡因真的要被重新添加回來,不僅會遭到抵制,在法律上也會面臨巨大風險。雖然美國對可卡因的政策并不像中國一樣嚴格,但它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所引發的貧窮、犯罪等問題,全球有目共睹。
果然,1小時后,馬斯克發微博補充道“我開玩笑的”。
圖源網絡
這不是馬斯克第一次開這種黑色國際玩笑。
2018年7月,馬斯克推文表示:“正考慮由管理層以每股420美元收購特斯拉,公司準備下市,資金備妥!” 面對“可卡因”玩笑,大家或許能夠很容易看穿其中的荒誕,一笑了之。但“下市”玩笑的口吻和場景,不得不讓人提高警惕。
發文之后,特斯拉的股價狂飆,被證實是謊言之后又急速下跌,經歷了一場起起落落的過山車。
美國證券暨交易委員會(SEC)對特斯拉提出欺詐控訴,之后雙方達成和解,但馬斯克需要接受的條件是:支付罰金、提高董事會的監督功能,且馬斯克日后的推文須經由特斯拉內部律師審核。
對推文中錯誤信息不滿的投資人也提出了民事集體訴訟,但始終未獲解決。
這次的“可卡因”事件,不知是律師并未監督到位還是馬斯克瞞過了律師,總之,“發推前接受內部律師審核”的承諾并未履行到位。
兩次“狼來了”讓特斯拉兩次登上了全球熱搜,但并不怎么光彩。ESG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企業家“口嗨”,讓股民利益受損。
ESG的規定是這樣的:企業在運轉時,不僅要追求投資回報,還要考慮社會、環境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的權益。這個利益相關方除了股東之外,還有員工、顧客、供應商、債權人和政府等。
如果說“做自己”是一個企業家追求的目標,那馬斯克這次行為的代價,落到了千萬股民身上。股價一起一落,股民的血汗錢可能就蒸發了。
在ESG評級機構的評價中,特斯拉幾乎是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公司之一,橫跨了最高等級和最低等級。
MSCI的評級更強調產品的環境影響力,因此特斯拉評級為A。Just capital 更強調勞資關系,特斯拉的員工安全存在問題,且發生過報復吹哨者的行為,因此特斯拉獲得了10%的最低評級。英國富時的FTSE重視企業的環境披露、人力資源政策及產品質量,認為特斯拉在這些方面需要改善。Sustainalytics認為,特斯拉ESG報告里面的數字未經校驗和審計,所以給出的評級也不高。
從特斯拉的業務角度看,作為一個電動汽車及清潔能源公司,它在E(環境)層面有很多貢獻,比如減少碳排、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等。
但回歸到特斯拉作為一個產品公司本身,又會涉及到產品質量與安全、勞工健康與安全、產品設計和生命周期管理、公司治理等問題。
首先,特斯拉長久以來都面臨產品質量的爭議,尤其是電池設計瑕疵、太陽能板失火、自動輔助駕駛失控等安全問題。
在去年4月上海國際車展公開日首日,一位女子在特斯拉展館大聲維權,情緒激動地跳上了展車車頂,原因是特斯拉剎車失靈導致其父母受傷住院,但維權不暢。此事引起熱議,網友接連留言舉證“我也是“,才得到官方的重視和正面回應。
圖源 | 鈦媒體
在管理層面,馬斯克一直以來兼任CEO和董事長,且特斯拉內線董事過多。SolarCity收購案,把馬斯克再度推上風口浪尖。
太陽能發電系統供應商SolarCity創立于2008年,創始人是馬斯克的兩位表親,2012年上市,2016年被特斯拉收購。收購價26億美元,價格有過高之嫌。
之后特斯拉股東狀告馬斯克在2016年收購SolarCity時,曾向特斯拉董事施加壓力,強迫董事會以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并完成交易。特斯拉股東要求馬斯克賠償高達130億美元的損失。
直到10天前,當地時間4月27日,特拉華州法院裁定馬斯克勝訴,這場沸沸揚揚的并購案才暫時告一段落。
但股東們對馬斯克的討伐,似乎還未終止。在并購案結束后不久,加州教師養老金及愛馬仕股東服務公司對其提出過優化治理的要求:特斯拉必須對“萬年董事會”整改,每年重選董事。
馬斯克則不以為然:“這些投資者應該去買福特汽車股票。”
技術的創新和由此帶來的環保貢獻,掩飾不了特斯拉逃避產品質量問題、無視員工權益的惡劣行徑,再聰明的決策者也難免有疏漏,將權力絕對集中,也是一次過分自信的豪賭。
ESG報告不是偏科者的粉飾答卷,公司回避了實質性問題,其實是放棄了一次借用ESG整治問題的機會。
“不長心”的,也不只馬斯克一人。
參考文章:
1.邱慈觀:《特斯拉的ESG》.2020.財新網.
2.Tesla, 2019. Impact Report 2018. California[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著陸TouchBase”(ID:Touch-Base),作者:國佳佳,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