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微信農場能拯救朋友圈的“中年危機”嗎?

    4月12日,微信農場“空降”微博熱搜榜第一,4月13日,“微信逐漸QQ化了嗎?”又成為全網熱議的話題。4月19日,朋友圈即將迎來10周年,微信卻為了激發年輕人的社交活躍度絞盡腦汁,甚至親自下場“搞活”,不惜背上“抄襲QQ”的爭議。

    據媒體統計,在過去一年時間之內,iOS版微信進行了16項更新,主要圍繞增強社交功能而展開。此次全網營銷“微信農場”,也是為了讓已上線一年多的“微信狀態”順利出圈。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選擇“朋友圈三天可見”,當春節期間社交App啫喱火爆一時,微信正試圖通過在朋友圈之外開辟新的社交樂園,重新贏得年輕人的芳心。只是,不同于同齡人扎堆的QQ,在家人長輩老板同事“濟濟一堂”的微信,不愛玩朋友圈的年輕人會毫無顧忌地在農場養海綿寶寶嗎?

    01 微信農場,火爆背后有何玄機?

    如果拋開“QQ化”的爭議,僅從傳播效果來看,微信農場無疑是一次成功的互聯網產品推廣案例。如果僅僅對外宣布“微信狀態可以添加表情包了”,幾乎不可能激起什么水花,因為大部分用戶連微信狀態是什么都不清楚。

    然而,微信團隊找到了一個用戶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養動物,畢竟我們早已經過了開心農場、QQ農場等產品的教育

    經過“場景化包裝”之后,微信農場四個字一出來,所有人立刻心領神會,還會心甘情愿地按照指引主動找到微信狀態入口,。

    如此繁瑣的操作步驟并沒有阻擋用戶的好奇心,一連串操作下來,他們不僅對微信狀態有了概念,還學會了自由發布狀態,通過表情包來裝扮個人主頁。什么樣的產品引導也比不上“微信農場”更高效。

    2021年1月21日,微信狀態隨著微信iOS 8.1版正式亮相。然而,一年多時間過去了,這項低調上線的功能在微信中依然沒什么存在感。在我的3000名好友之中,僅有66位好友開通了狀態,滲透率僅為2%左右。而微信農場則是微信狀態的第一次出圈。

    隨著一大波用戶沉迷于養雞、養鵝、養兔子不可自拔,微信狀態的在微信內的存在感也終于凸顯出來,從過去的“個人簽名”升級為可以自由定義的個人主頁,朋友圈、視頻號之外的另一面“社交展示墻”正在開啟。

    02 微信能打造一片新“社交樂園”嗎?

    如果追溯一下微信狀態的“前世今生”,就會發現它寄托了三年多以來微信綿延不絕的社交焦慮。2018年12月21日,微信7.0上線,隨之而來的還有一項重磅更新——“時刻視頻”。20天后,微信7.02版又將這個動能改名為“視頻動態”。

    “視頻動態”采用的是下拉拍攝模式,視頻只保留24小時,并有氣泡點贊功能,借鑒的是當時在Snapchat、Instagram流行一時Story模式,是一種“閱后即焚”的輕量化分享方式。

    然而,一年之后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透露每天只有一百多萬人發布“視頻動態”,即便按照150萬人來計算,用戶滲透率也僅為0.125%,對于10億用戶量級的微信來說,完全可以用慘敗來形容。

    “視頻動態”之所以沒做起來,一方面是由于發布入口隱藏太深且缺乏引導,也因為展示在朋友圈頂部且無法分組、屏蔽,比朋友圈動態的社交壓力更大,哪怕只保留24小時也無法打消用戶分享時的顧慮。

    微信狀態吸取了“視頻動態”的慘敗教訓,在發布門檻和分享私密性上做出了調整。用戶不需要拍一條視頻來“匯報”每天的狀態,只需要從數十項心情&工作&生活狀態標簽中選取一個,比如“元氣滿滿”“沉迷學習”“運動”“玩游戲”等,只是舉手之勞。

    雖然狀態圖標會顯示在昵稱旁邊,在聊天頁、朋友圈、個人主頁和狀態廣場都能看到,但完全不會有發朋友圈、視頻動態那樣的心理壓力,不必擔心過多暴露,不會費心打造人設。

    然而,正因為微信狀態太過“輕量”了,所以一年多以來始終聊勝于無。逃離朋友圈的年輕人還是很容易就被啫喱的“換裝小人”勾引走。如果說啫喱的“虛擬形象”是一種2.0版的“可視化”“可互動”狀態,微信狀態還停留在1.0階段,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自然有限。

    或許正是受到了啫喱的啟發,微信終于決定讓狀態“動起來”。過去,微信狀態只是用戶名旁邊一個不起眼的小圖標,如今則成了用戶主頁中上躥下跳的表情包。在微信農場中養動物,等于是變相裝扮自己的個人空間,展現朋友圈之外的另一面。所有玩微信農場的用戶也在這片新社交樂園中找到了同類。

    從這個角度來看,說“微信逐漸QQ化”可能并不算是冤枉它。畢竟,QQ已經將年輕人社交已經做到了極致,微信如果像走年輕化路線,難免步其后塵。畢竟,對于年輕人來說,個性化的自我展示、新奇炫酷的互動玩法、肆無忌憚的社交氛圍才是最重要的,QQ吸引他們的也正在這些地方。微信有可能打造出一片相似的“社交樂園”嗎?

    03 “社交補丁“無法緩解微信的“中年焦慮”

    2019年微信之夜,微信曾經透露“朋友圈三天可見”功能使用數已經破億。2020年8月,中國青年報社對20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3.9%的受訪者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這項調查中90、00后占比高達70%,這意味著“朋友圈三天可見”在年輕人群體中正在成為主流。

    “朋友圈三天可見”功能剛發布時,一度曾引發微信好友之間的信任危機。但隨著“躺平”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這已經成為他們之間的一種社交默契。10年以來,隨著微信的社交關系鏈越來越不堪重負,朋友圈不再是曾經的“熟人生活廣場”。“三天可見”雖然部分減輕了社交壓力,但年輕人依然不愛發朋友圈了。啫喱瞄準的就是逃離朋友圈的年輕人,打出的slogan針鋒相對:重構你最親密的線上空間。

    從視頻動態到微信狀態,都是微信在朋友圈之外打的“社交補丁”,希望承載年輕用戶無處寄托的社交需求。然而,對于一款國民App來說,微信的每一步都只能謹小慎微,照顧到所有年輕層的用戶。視頻動態、微信狀態的接連失敗,意味著這種局部的“小修小補”無濟于事,無法緩解微信的中年危機,除非專門推出一款“青春版微信”,只允許年輕用戶入場。

    “大概是我老了,見不得花里胡哨、華而不實的東西。我現在就想要個干干凈凈、收發消息的軟件,沒有廣告、沒有彈窗,專注主業、講究品質。”

    在知乎《如何評價微信農場》問題下面,這個回答得到了最多的贊同。年輕用戶不再需要第二個QQ,但微信注定要一直被“中年危機”所困擾。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文娛價值官”(ID:wenyujiazhiguan),作者:張遠,編輯:美圻,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中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