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要做汽水音樂,最大挑戰可能正是抖音?
短視頻平臺想進軍音樂市場,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而臨近年末,字節和快手又開始搞起了新動作。
快手音樂宣布撒幣,表示將對過去一年在版權相關領域支持快手音樂的合作方,發放價值千萬的年終激勵。字節跳動則又布局了新產品,據了解目前名為“汽水音樂”的音樂APP已經在內測中。
在動輒過億的音樂版權采買生意中,快手音樂的千萬激勵能帶來多少額外價值,今天咱們先不展開討論。而“汽水音樂”的入局,則很值得關注。
不過就我而言,最關注的點與其說是它怎么破網易云、騰訊音樂的局;不如說是,汽水音樂如何才能首先破抖音的局?
現階段,汽水音樂最大的挑戰可能并不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字節內部的抖音。
01視頻化音樂APP還是音樂化視頻APP?
據Tech星球報道,抖音稍早前做了一份調研問卷,“其中有一道選擇題是讓用戶在6個不同的音樂App圖標設計中選擇一個,不排除這6個圖標中的一個或將可能會成為汽水音樂的logo。”
(圖片來源:Tech星球)
看到這6個圖標,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其中2、3、5這三個圖標,初看應該都是基于抖音的主logo變化產生的;而第4個和第6個圖標則很有趣,前者用了黑膠唱片元素,這同樣也是網易云歌曲播放界面極具特色的元素;后者則與網易云音樂APP的logo多少有些“神似”。
這似乎多少反映出“汽水音樂”這款產品自身的特質:兼具音樂APP和視頻APP的屬性。而在深瞳商業看來,汽水音樂更像是一個音樂化的視頻APP。
據了解,汽水音樂產品形態與Resso相似,以視頻化的“單曲推薦”模式為主,產品體驗接近于短視頻的上下滑動。
系統同時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停留時長、點贊收藏)等來進行后續推薦。
深入分析的話,我們可以發現,汽水音樂在產品形態的三個重要方面都更接近短視頻APP而非音樂流媒體APP。
首先,在音視頻形態上,汽水音樂做的是視頻播放,而非單純的音頻播放。
從媒體報道釋出的圖片來看,在汽水音樂上與其說是“聽”音樂,不如說是“看”音樂。
(左為Resso播放界面,右為汽水音樂設計草圖,圖源Tech星球)
視頻與音頻是完全不同的產品形態,一般我們會認為視頻是“前端”使用時長,音頻平臺則更多是“后端”使用時長,前者更受到廣告商的青睞。
但另一方面,音頻平臺也因此建立了自身獨特的“聲音賽道”壁壘。
這也是為什么不管網易云做播客,還是酷我做酷我暢聽,用戶的接受度都比較高的原因所在。
其次,在推薦與搜索機制方面,汽水音樂以“系統推薦”為主。這也與傳統音樂流媒體截然不同。
例如,以個性化推薦知名的網易云,其招股書顯示平臺用戶每聽10首歌有3首來自系統推薦,這已經是一個比較高的比例。
系統推薦機制意味著平臺對于內容有更強的掌控能力。但這也并不是說它就一定完全優于搜索機制,否則搜索為主的百度APP也不會如今依然是流量聚集的頭部產品。
而在系統推薦之外,還有一種重要的推薦機制“人與人之間的分享推薦”,這也是網易云等音樂產品起飛時的重要策略之一。
汽水音樂如果純以系統推薦為主,則接近的還是抖音等短視頻算法機制。
再次,在用戶互動上,汽水音樂是信息流模式為主。
今日頭條、抖音采取的都是這種信息流模式,本質原因在于它們都是“強娛樂”類產品,追求的是短平快的內容消費。
如果我們把音樂市場分為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就會發現,歸屬于社交娛樂的音樂直播等產品,更多采用這種信息流模式;但在線音樂服務方面,則除了“私人FM”等功能的模式與此接近,其他的體驗并不會完全采用信息流模式。
音樂消費(至少到目前為止),最短的時間消費單元仍然是3-4分鐘,而非短視頻的15秒;消費方式也是多次消費(例如循環播放),而非視頻市場的一次性消費。這讓音樂平臺形成了UGC歌單架構為主的聽歌體驗。這與汽水音樂的路線顯然是不同的。
02汽水音樂必然不應該成為“音樂版抖音”
可能有人會問,汽水音樂與目前的音樂流媒體有這么多不同,不正是體現它的差異化嗎?
這樣說當然也不能算錯,但是卻忽視了更為重要的一點:汽水音樂和抖音在很多方面的相似度是不是過高了?
如果汽水音樂不是字節跳動的產品倒還好,正是因為它是字節跳動的產品,如果它本質上同樣是一個“殺時間”的視頻類產品,又同樣在國內存量市場廝殺,字節憑什么把資源給它,而不是給抖音APP呢?
更具體來說,在內部賽馬中,汽水音樂至少有三重挑戰需要去面對。
第一重挑戰:用戶體驗上,如何提供差異化的音樂內容體驗。
字節跳動已經有抖音了,顯然不需要再有一個專門推薦“神曲”的APP。如果汽水音樂做的品類打算以洗腦作品為主的話,可能可以洗洗睡了。
從公開報道看來,汽水音樂還想嘗試兒童音樂內容等領域。
這當然是一條路子,但必須指出的,國內的兒童音樂市場并不繁榮。
我說的不是聽歌需求不足,而是兒童音樂作品的創作問題:幾十年前創作的歌曲仍然占據非常高的收聽比例。
全新作品的創作、傳播都是一個不小的難題。這方面,抖音可能也給不了汽水音樂太多的借鑒。
到底從哪個品類,或者說哪個細分賽道入手破局,恐怕還需要汽水音樂團隊更長時間的思考。
第二重挑戰:商業化方面,如何提供更有競爭力的投入產出ROI。
不管是字節跳動還是張一鳴本人,都非常關注ROI。那么,汽水音樂未來的商業化應該采取怎樣的模式?
有報道指出,相關人士透露,汽水音樂的盈利模式或類似于國內主流的會員付費。我對這個觀點半信半疑。
從長期來看,音樂產品以會員付費模式盈利當然沒有問題;但從中短期來看這種模式則不太現實。
會員模式,用戶消費的本質是海量優質內容。而不管是從吸引新增用戶的角度,還是從中短期曲庫量必然有瓶頸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汽水音樂在未來一兩年全面推進會員模式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汽水音樂要盡快開始進行商業化,天然適合信息流的“廣告”模式則顯然更近一步。這也是抖音APP迅速開始賺錢的原因所在。
但假若如此的話,就又回到之前的核心問題了:同樣是廣告投放,不管是廣告客戶資源也好還是各部門提供的支持也好,有什么理由不優先給抖音APP,而匹配給汽水音樂呢?
第三重挑戰:版權成本問題
看投入產出的ROI,除了要看商業化收入能力問題,另一面則就是要看成本問題。
要知道,用戶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UGC上傳內容,平臺早期承擔的內容成本在一定時間內基本可以認定為0。到后期運營激勵、獨家簽約等需要花錢了,成本才開始上來。
但中國音樂市場的版權成本,在多年獨家版權模式的影響之下,早就已經非常高,前面已經說過,一次版權合作動輒需要億級的采買成本。如果純粹從“在線音樂服務板塊”來看,不管騰訊音樂還是網易云,目前都沒有辦法盈利,版權成本的拖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音樂市場不是沒有過各種各樣的創新者,多米音樂、蝦米音樂都曾經是口碑擔當。但在高額版權成本之下,也只能紛紛黯然退場。
字節跳動固然不缺錢,但在互聯網大廠都做好準備過冬的當下,要在音樂版權方面敞開“買買買”或者“自制自制自制”;以及忍受更長的商業化回報周期,都需要不小的戰略勇氣與戰略投入。
從行業觀察者的角度來說,我當然非常期待汽水音樂,以及更多新的入局者,能以不一樣的方式在音樂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因為那不僅意味著某個產品的成功,也預示著在線音樂市場將迎來真正百花盛開的春天。
(報告來源:艾瑞咨詢)
畢竟互聯網的生命力,永遠在于創新,在于創新者總有機會出頭。
但必須指出,學抖音者生,似抖音者死,特別是在字節跳動內部。汽水音樂如果想要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而非短暫涌出的氣泡,一定不能成為所謂的“音樂版抖音”。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瞳商業”(ID:DEEP-FOCUS),作者:楚青舟,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