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父子聯手,今天拿下一個疫苗IPO

    今天,又一家疫苗企業站上了IPO敲鐘舞臺。

    投資界11月5日消息,三葉草生物今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此次每股發售價為13.38港元,首日股價平開,按此計算,市值達到155億港元。

    三葉草生物的背后,是醫藥圈一對父子接力創業的故事。2007年,在生命科學領域久負盛名的頂尖科學家梁朋回國創業,與多位同領域知名科學家(包括百濟神州創始人王曉東)一道創辦了三葉草生物,打算將其此前發明的突破性Trimer-Tag?(蛋白質三聚體)技術產業化,隨著COVID-19的爆發,該技術后來用于研發針對新冠疫情的重組蛋白疫苗。

    梁朋專于科學研發,對業務開拓卻不擅長,最嚴重時期公司賬上只有100萬美元。艱難之際,2016年,梁朋之子梁果應邀接手管理三葉草生物,他曾在美國投行從事生物制藥領域的投資并購,對于公司戰略了如指掌。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梁果幫助三葉草生物擴張了團隊,吸引來了多輪投資,并最終將公司帶到了IPO敲鐘的舞臺,王曉東曾評價,自梁果加入以后,“三葉草生物開始騰飛了。”

    與大多數生物醫藥企業一樣,招股書顯示,三葉草生物仍未實現盈利。不過,這并未澆滅VC/PE們的投資熱情,出于對疫情持續期的判斷,高瓴、淡馬錫、奧博資本、海松資本等眾多知名機構一路加持投資,截至IPO前,三葉草生物共完成五輪融資,其中高瓴連投三輪,成為三葉草生物全球發售完成后的第一大機構股東。

    父親專注科學研究,90后兒子負責業務,他們聯手做出155億市值

    三葉草生物的掌舵者是一對父子——梁朋和梁果。

    從招股書和過往的媒體報道中,我們可以大致窺得父子兩人創業的歷程。梁朋,196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他在北京大學獲得生物學理學學士學位后,作為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批留學生,遠赴美國深造。1990年5月,他取得伊利諾伊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五年后,他又到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專業完成了博士后研究。他還曾獲得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頒發的科技創新獎及德國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協會頒發的分子生物分析學獎。不僅如此,梁朋還曾在范德比爾特大學擔任副教授。

    讀書期間,梁朋便發明了“基因差異顯示技術”,1992年,他成立GenHunter公司成功將該技術商業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三葉草生物獨有的技術平臺——蛋白質三聚體化技術(Trimer-Tag)也是由梁朋發明。2007年,梁朋出資聯合多位科學家,在家鄉成都創辦三葉草生物。同年11月起,梁博士還擔任四川大學客座教授一職。

    由于梁朋專注于科學研究,并不擅長業務拓展。他的兒子梁果,恰好彌補了自己的不足。目前,梁果擔任三葉草生物的執行董事兼CEO,是一位90后,剛剛29歲。梁果從小在父親的實驗室中長大。由于父親曾在大學擔任副教授,他從小就有大把的機會接觸基礎生物學研究。高中時期,梁果在研究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TRAIL)重組蛋白的時候,無意中,他得知母親確診乳腺癌的消息,因此堅定了自己投身生物技術領域的決心。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生命科學和工商管理學的雙學位后,梁果先后在多家銀行實習,也曾在福泰制藥Vertex Pharmaceuticals從事基因表達的研究工作。后來,他決定從更廣泛的角度了解生物制藥行業運作情況,因此加入了Centerview Partners。

    梁果曾參與過的最大一筆交易是艾伯維(AbbVie)收購Pharmacyclics,當時出價210億美元。據悉,這筆交易的中心就是轟動一時的BTK抑制劑Ibrutinib。而當時百濟神州的主要候選藥劑也是BTK抑制劑,王曉東在2016年為百濟神州做路演時,梁果與他見面,并且聊起了三葉草生物的境況。

    王曉東何許人也?在業界,他以創立百濟神州而聞名。作為三葉草生物的聯合創始人,他也是梁朋一家的摯友。聊天中,他們談到,三葉草生物由梁朋主導科學研發,他們全是實驗室里的科學家,公司業務拓展、融資方面需要人來掌舵。此外,公司的資金也很緊張。據悉,當時他們在銀行里總共只有100萬美元。公司成立10年來,他們只籌集到了1000多萬美元,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三個月后,梁果決定發揮自己的特長,從美國飛到成都,加入三葉草生物團隊,成為三葉草生物的首席戰略官。盡管當時,他中文交流并不流利。

    梁果的加入,給公司帶來了新氣象。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三葉草生物在多次籌得資金,用來開發疫苗和癌癥治療的研發管線。比如,梁果發現公司沒有可靠的生產生物制劑的CDMO,于是就啟動了一個為期三年的自有生物制藥生產基地的建設。現在,三葉草生物在澳大利亞及其他多個地方設有子公司,并在澳大利亞開展了新冠候選疫苗的初步試驗。

    來自成都,新冠疫苗預計年底上市,如何撐起一個IPO

    搭乘新冠疫情帶來的疫苗風口,三葉草生物能起飛嗎?

    作為一家致力于為傳染性疾病、癌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開發新型疫苗及生物治療候選產品公司,憑借其獨有的Trimer-Tag平臺,三葉草生物有望成為首批在全球范圍內商業化COVID-19重組蛋白疫苗的公司之一。

    據介紹,三葉草生物新冠候選疫苗是首批在隨機雙盲臨床試驗中對德爾塔(Delta)毒株展示出具有顯著保護效力的新冠疫苗之一。此外,它其對Gamma變異毒株的保護效力為92%,對Mu變異毒株的保護效力為59%。該候選疫苗預防任何毒株引起的重度和需住院治療的新冠肺炎(COVID-19)保護效力為100%、中度至重度新冠肺炎的保護效力為84%。這也是全球首個在既往被新冠病毒感染人群中,通過隨機雙盲臨床試驗顯示出能夠顯著降低新冠肺炎風險的新冠候選疫苗。

    雖然憑借研發新冠疫苗被外界所知曉,但除新冠疫苗外,三葉草生物還啟動了其他疫苗項目研發,包括狂犬病和流感疫苗等。在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領域,也布局了多個治療品種。

    除COVID-19候選疫苗外,公司進度最快的項目是SCB-808(一款恩利(依那西普)生物仿制藥,采用可立即注射的預充式制劑),公司正在國內進行SCB-808的關鍵性III期臨床試驗,預計將在2022年提交新藥申請,準備商業化。

    截至目前,三葉草生物的產品管線包括:六種Trimer-Tag?亞單位候選疫苗,兩種Trimer-Tag?腫瘤候選產品,三種Fc融合候選產品。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在全球范圍內,Trimer-Tag?是唯一一個使用人源三聚體化標記,設計及生產重組共價連接三聚體融合蛋白(三聚體標記蛋白)的三聚體化技術平臺。

    三葉草生物的新冠候選疫苗預計最快將于今年年底獲批。招股書顯示,在產能上,三葉草生物有四臺2000升生物反應器,按最高產能未來有潛力每年生產超過10億劑的SCB-2019。

    由于從創立至今,三葉草生物還沒有任何一款商業化產品,因此,它的收益主要來源于政府補貼和利息收入。根據招股書,2019年、2020年公司的營收分別為1690.8萬、2434.1萬。沒有產品收入,它的虧損也在擴大,從2019年凈虧損4863萬元暴增至2020年前四個月的9.09億元,兩年多來,公司累計虧損約18.7億元。

    一年半估值翻8倍,高瓴、淡馬錫為前兩大機構股東

    盡管持續虧損,三葉草生物仍備受投資機構青睞。

    IPO前,該公司共經歷五輪融資。2017年12月,三葉草生物制藥完成628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方為四川天河生物醫藥產業創業投資基金。2019年11月,三葉草生物又宣布完成3.04億元B輪融資,由龍磐投資(Lapam Capital)和康禧全球投資基金(Delos Capital)領投;四川省健康養老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北京中關村創投、貝達生物醫藥產業基金以及金龍集團跟投。

    值得一提的是,三葉草生物完成B輪融資后不久,恰巧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爆發,于是僅僅過了6個月的時間,2020年5月,三葉草生物完成1.72億元B-2輪融資,由高瓴創投獨家投資。

    談及投資邏輯,高瓴創始合伙人、聯席首席投資官易諾青在高瓴HCare2020全球健康產業峰會上這樣解釋道:“三葉草生物研制的重組‘S-三聚體’疫苗因其保留了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天然的結構,很可能是匹黑馬。”

    高瓴的罕見出手吸引越來越多投資方將目光投向三葉草生物。2021年2月,該公司獲得史上最大一筆融資——2.3億美元C輪融資,這次的投資方十分豪華,高瓴創投和淡馬錫共同領投,海松資本和奧博資本參投,原股東康禧全球投資基金繼續加持。此時,三葉草生物估值達到60.7億元人民幣,較前一輪B2輪融資完成后的16.3億元估值增長了近3倍。

    2021年10月25日,奧博資本、高瓴、淡馬錫等領投并加碼三葉草生物Pre-IPO基石投資,合計出資1.385億美元(約10.77億港元),占發售股份54.7%,按最終確定的發售價每股13.38港元算,此次IPO估值15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8億元),相當于大半年左右時間,公司估值再翻一倍。

    截至全球發售完成后,高瓴通過JNRY持有三葉草生物8.53%的股份,同時通過AUT-XXI持股6.29%,共計持股14.82%,成為三葉草生物第一大機構股東。淡馬錫緊隨其后,為第二大機構股東,通過Aranda持股8.53%。此外,Delos Capital、龍磐基金等也是重要股東之一。

    “隨著“S-三聚體”新冠候選疫苗臨床開發的快速推進,三葉草生物在過去一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易諾青表示,“我們非常高興支持三葉草生物依托其創新的Trimer-Tag?(蛋白質三聚體化)技術平臺,繼續推進富有前景的研發管線開發。高瓴將持續支持三葉草生物,盡快為全球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急需的新冠疫苗。此外,三葉草生物強大和差異化的疫苗和生物療法研發管線,有極大可能在其他傳染病、腫瘤等疾病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從開始爆發至今快兩年時間,新冠疫情的陰霾仍未散去,給全球經濟、民生造成了巨大打擊,不過與此同時,也意外為中國疫苗企業創造了發展機遇期,如今從企業到創投機構,紛紛行動起來重倉“押注”中國疫苗的未來黃金十年。

    三葉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執行董事梁果表示:“本次香港上市是三葉草生物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感謝三葉草生物團隊的精誠奉獻和投資者的信任與厚愛。三葉草生物未來可期--近期我們有望通過提交附條件上市批準申請將我們的新冠候選疫苗商業化。公司上市是三葉草生物成為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公司的重要一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天天IPO”(ID:pedailyIPO),作者:劉福娟劉凱程,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