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Meta對上“元宇宙第一股”,哪家更受機構青睞?

    臉書于10月28日正式更名為Meta Platforms (FB) ,進一步表明了扎克伯格圍繞元宇宙規劃公司未來的決心。今年來,因為蘋果 (AAPL) 實行了新的IOS隱私設置,Meta的收入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其股價也在最新一季財報發布后一度下跌逾5%,不過本周已回升至財報前水平,說明市場對公司狀況并不是那么悲觀的。

    Meta也很積極地公開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廣告業務等問題終會得到解決。而元宇宙,也是其擺脫IOS和安卓系統掣肘的長線對策。

    元宇宙概念里還有一家值得一提的公司,那就是號稱“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 (RBLX) ,該公司目標是通過用戶生成內容(UGC)為實現“人類共同體驗”創造一個元宇宙,目前的體現就是,玩家可以在《Roblox》這款游戲里玩各種各樣的游戲。據悉,騰訊 (TCEHY) 也是Roblox的股東,騰訊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曾表示:“我不會再說元宇宙是一個小眾品類了。元宇宙更像是一個聚合的機會,人們只需要一套社交關系、軟件包就能玩到各種各樣的游戲。所以當你看到Roblox,就知道它會是年輕人偏愛的元宇宙。”

    圖片來源于網絡

    The Information預測,到2025年,元宇宙的價值將達到820億美元,其認為,當前的元宇宙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仍處于嬰兒期。

    Unity (U) 甚至稱元宇宙為一場“革命”。它強調說:“元宇宙將是世界上計算平臺領域最大的革命——比移動革命和網絡革命都要大。”

    Meta和”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哪個更有機會出彩呢?

    01FB和RBLX同時段表現一致

    我們先看下兩家公司近期的股價情況。

    Roblox (RBLX) 今年3月完成了IPO,到6月份,該公司的股價年內漲幅達近45%。不過這個勢頭沒有保持很久,RBLX在9、10月份經歷了較大幅度的回調,目前年內漲幅為20.6%(3月10日至10月29日)。

    巧合的是,同時段內 Meta 的股票漲幅也是20.6%(3月10日至10月29日)。FB今年多數時候漲勢喜人,只是也從9月開始經歷了一系列回調。

    Meta和Roblox近期股價表現(3月10日至10月29日)

    02在Roblox和Meta,誰能構建下一個計算平臺?

    扎克伯格曾表示,早在創立Meta之前,他就在思考元宇宙了。Meta自2014年收購Oculus以來一直在推進元宇宙計劃。研究公司IDC曾表示:“[Meta]在該領域的投資力度是超出許多人的認知的。(元宇宙是其)未來實現收入多元化的關鍵,會鞏固其在下一代計算平臺上的地位。

    計算平臺,是元宇宙的關鍵一環。而構建這個計算平臺將是昂貴的和極具挑戰性的任務。Meta清楚這一點,而它當前的強勁業績會在其完成轉型的過程中貢獻極大的幫助。

    該公司強調,它將大量投資,以推進其元宇宙基礎設施的建設。因此,該公司預計,在21財年的營業利潤將減少100億美元。此外,22財年的資本性支出也將落在290億美元至340億美元之間,這很明顯得高于21財年的190億美元

    分析師預計Meta未來的收入和資本性支出。數據來源:S&P Capital IQ,單位:十億美元

    Meta的雄心能否實現暫且未知,但是,該公司有著相當健康的盈利狀況,其推進元宇宙計劃的過程將得到很好的財務保障。

    其核心廣告平臺本就有很強的吸金能力,再考慮到元宇宙業務的潛在收益,Meta的收入應該是有所保障的。分析師預計,到26財年的幾年內,其收入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維持在18.5%的水平。此外,數字廣告市場也依然有增長空間。

    Meta的業務產生了大量的自由現金流(FCF),以至于它宣布了一個新的5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盡管今年經歷了各種風波,但Meta還是產生了358.1億美元的LTM(最近12個月)自由現金流,其LTM股票回購額也達到了315億美元。Meta還表示,公司打算在歐洲招聘1萬名工程師,以快速推進自己的項目。

    Meta的LTM杠桿自由現金流和股票回購。數據來源:S&P Capital IQ,單位:十億美元

    其實騰訊也有心打造自己的元宇宙。然而,該公司也表示,這是一個“長期而非眼前的機會”。此外,其還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坦承,現有的社交網絡也可以實現元宇宙的雄心:我們相信,我們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擁有社交網絡專業知識、在線游戲管理經驗、以及為Metaverse目的而將現實世界資產數字化的能力的公司之一。

    因此,就連騰訊也強調,只有“少數幾家公司”具備構建真正元宇宙的必要能力。如此看來,Meta還是有希望成功的。

    03那么Roblox具備相應的能力嗎?

    在iOS平臺上,《Roblox》堪稱爆款游戲。根據Sensor Tower Q3的統計數據,《Roblox》在App Store的下載量排名全球第三。《Roblox》是領先的元宇宙類游戲平臺,且其多樣化的UGC平臺尤其受兒童歡迎。此外,《Roblox》對沉浸式體驗的重視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成功。

    《Roblox》作為元宇宙游戲的人氣無疑已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認可。這就是為什么它的股價遠高于電子藝界 (EA) 或動視暴雪 (ATVI) 等其他游戲公司的原因。它的用戶增長相當迅速,其日活躍用戶(DAU)從19年第二財季的1710萬增加到21年第二財季的4320萬,年復合增長率達約58.9%。然而,也有人擔心其用戶增長已經放緩,因為DAU的季度環比增長僅為2.6%。

    然而,該公司8月份發布的數據也許能打消這些擔憂。《Roblox》8月份的DAU同比增長32%,達到4820萬。這也比7月份的4660萬DAU高了3.4%。

    Roblox的大量用戶使其具備了不錯的競爭力。但是,Roblox是否有能力和資源來創建真正的元宇宙尚且存疑。

    Roblox的LTM收入和營業利潤。數據來源:S&P Capital IQ,單位:百萬美元

    Roblox的收入一直在快速增長,其21年第二財季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16%。但是,該公司的營業利潤率仍為負數。截至21年第二財季,Roblox報告LTM營業利潤率為-24.8%。

    Roblox開發者分成費用。來源:Roblox公司文件,單位:百萬美元

    Roblox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支付給了開發者。這很正常,因為Roblox是一個UGC平臺,也就是說,平臺的很多熱門內容都是用戶創造的。只不過,這也阻礙了公司獲得營業利潤的能力。此外,它在總收入中所占的份額仍然很高。21年第二財季,這筆費用占到了總收入的29%。

    Roblox關鍵LTM現金流指標。數據來源:S&P Capital IQ,單位:百萬美元

    盡管營業利潤為負,但Roblox 遞延收入的強勁增長還是撐起了Roblox的自由現金流。然而,其今年第二財季的10.7億美元LTM遞延收入,較第一財季的11.5億美元明顯下降。這表明Roblox的預訂量增長可能正在減速。

    Roblox的LTM現金和短期投資,以及總債務。數據來源:S&P Capital IQ

    從財務數據上來看,Roblox并沒有Meta那么多的資源支持,對于Roblox來說,大力發展下一代計算平臺的任務恐怕是更加艱巨的。Roblox盡管有穩固的現金結余凈額,但其息稅前利潤仍為負值。此外,其自由現金流還需要持續強勁增長的預訂量來支撐。

    相比之下,Meta已經擁有一個高利潤率的商業模式,同時也產生了相當數量的自由現金流。此外,Meta的護城河也相對更寬,其在數字廣告市場的影響力不會輕易被撼動的。

    04分析師平均目標價和評級

    Piper Sandler分析師Thomas Champion認為,臉書更名Meta“意義重大”。此舉強調了該公司對“AR/VR計劃的深度承諾,代表了對未來的一次大膽而冒險的豪賭”。他稱這是一個“值得稱贊的雄心”,但對該股保持“中性”評級,目標價為385美元。

    Champion指出,品牌重塑可能表明,CEO馬克·扎克伯格將專注于新興的現實實驗室(Reality Labs)產品,并將自己和公司運營與圍繞社交媒體的爭議拉開距離。他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10月26日,美國宏橋信托投資集團分析師Clark Lampen首予Roblox買入評級,目標價98美元。這位分析師“看好”該公司長期的日活躍用戶和開發者增長。Lampen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告訴投資者,更強勁的用戶增長和注冊記錄表明,在疫情早期推動美國年輕用戶激增的網絡擴散效應可能會再次出現,但是,全球規模和國際市場滲透率不會很高。

    基于36名華爾街分析師的看法,Meta 的平均目標價為405.59美元,其中29人給出買入評級。

    基于7名華爾街分析師的看法,Roblox 的平均目標價為89美元,其中5人給出買入評級。

    Meta目標價和評級 來源:Tipranks

    Roblox目標價和評級 來源:Tipranks

    大家又是怎么看待元宇宙概念的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不代表華盛的立場,不構成華盛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相關的風險因素,并于需要時咨詢專業人士意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美股情報局”(ID:mgqbj666),作者:Travis,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