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還完債當天就重返科技行業,離開三年的羅永浩在智能產品上還留有好牌?

    SmartisanOS官方在近日正式宣布,旗下的錘子論壇將于近期停止服務和運營,這也意味著由羅永浩一手打造的Smartisan手機將正式走向末路,其留在手機圈的“遺產”也越來越少,即將消耗殆凈。

    根據官方公布的時間安排,錘子論壇從10月16日起就已經停止了新用戶注冊,這段時間還會保持運營,給用戶一定的緩沖時間,但是到11月15日0點開始,將正式停止運營,關閉服務。屆時,錘子論壇將無法登錄、發布內容、查看已發布內容及查看其他人發布的內容。對于錘子論壇的下線,羅永浩只回復了一句“看得淡一點”。

    賣身手機后再被拋棄

    2021年1月13日,字節跳動小范圍宣布,原錘子科技團隊組建的新石實驗室,并入 Musical.ly 原創始人陽陸育負責的教育硬件團隊。合并后的硬件團隊將聚焦教育領域,不再研發堅果手機、TNT 顯示器等其他無關產品。

    2019年初,字節跳動宣布收購錘子科技部分專利使用權,不久后,錘子與字節跳動達成協議,堅果手機團隊并入字節跳動,并成立了新的名稱 “新石實驗室”。新石實驗室作為字節跳動旗下的硬件中臺,探索包括智能手機及教育硬件在內的智能硬件產品。

    至于在字節跳動接盤后的這兩年多,即使有字節跳動的支持,但堅果手機的銷量甚至還不如被收購前。堅果手機在電商平臺的銷量甚至沒有突破10萬部,仍然是一個虧錢的項目。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在羅永浩的時代,不少購買堅果手機的用戶都是奔著情懷取得,是在為老羅買單。

    并入字節跳動后,購買堅果手機的用戶更多的是為品牌買單。字節跳動甚至是堅果手機團隊從一開始應該都清楚,目前的市場現狀下,堅果已經不可能成為手機行業第一梯隊了,甚至遠不如魅族等末流品牌。

    在被收購的兩年里,堅果手機只發布了兩款手機加上TNT等辦公場景的硬件,可以說堅果手機沒有為字節跳動賺到一分錢,反而還需要字節跳動大量的投入。

    從現在來看,字節跳動本身也沒打算將手機業務作為重點,一開始就是希望利用堅果在硬件領域的基礎去做教育場景的產品。對于不賺錢的手機業務,拋棄也成為了必然。

    對手機已不再感興趣

    作為錘子的創始人,羅永浩對堅果手機業務的暫停和相關產品的下線是什么態度呢?

    早在字節跳動宣布不再研發堅果手機、TNT 顯示器等其他無關產品時,羅永浩就表示稱“這是好事”,羅永浩毫無疑問是對堅果手機感情最深的人之一,直到目前他仍然在使用堅果R1手機,這也是羅永浩時代由他主導的最后一款手機。

    羅永浩曾經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對目前的堅果手機和手機行業發表了看法。在羅永浩看來,錘子(堅果)手機的失敗在很早前就已經注定了。手機不可能再做了,目前已經是夕陽行業,未來可能會做一點有趣的東西,這是羅永浩的原話。

    自從字節跳動主動接盤后,老羅也全身心地投入到直播帶貨中,相比做手機,羅永浩在直播領域反而混的風生水起,欠的債也還了大部分。

    至于說堅果手機的落幕是好事,也是基于目前的市場現狀,反正也不可能做得更好,還不如直接停掉。至于羅永浩也不需要用戶通過錘子(堅果)手機來記住他,

    重返科技行業

    雖然對手機已經不再感興趣,但羅永浩對科技行業的興趣并沒有消減,并在多個場合表達了重返科技行業的信心,目前之所以遲遲沒有動作無非是債務問題而已。

    在回復網友錘子論壇下線消息時,羅永浩表示:“看得淡一點。嗯,火苗一直都在…… 我明年春天就重返科技行業了。”同時他還強調,是還完債的當天就會回去。

    當初羅永浩在錘子科技時曾欠下了6個億的債款,截至2020年9月,羅永浩表示其6個億債務已還清4億。而在2021年4月,羅永浩表示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全部還清,目前剩余債務不詳。上個月,羅永浩還回應了網傳的“網紅主播收入排行榜”,稱是扯淡,要是真有這個收入早就還完債做智能產品去了。

    相比做手機需要的高投入和高風險,投入小且風險低的智能產品恐怕才是未來羅永浩重返科技行業的主要目標。這從當年錘子尚在時的產品線就可知,在當初主營的手機業務慘淡之際,錘子旗下的空氣凈化器等智能產品反而收獲更大,最后這項業務也是賣了個好價錢。

    即使是還完債以后,對于已經離開科技行業快3年的羅永浩還說,想要做好智能產品仍然不容易,特別是在當下芯片短缺、整個供應鏈面臨嚴重問題之際,遠比當年要更加困難。

    本文來自于“牛科技網”,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