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血雨”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出現紅色的雨水?

    2001年年7月25日,印度喀拉拉邦南部的科塔亞姆和伊杜基地區的許多居民在天空中看到了一個強烈的閃光,緊隨其后的是一聲巨響,就像一次超水的打雷和閃電一樣。

    雖然當地的七月份很少出現雷暴天氣,但就在民眾聽到巨響的之后,沒多長時間也像雷暴天一樣開始下起暴雨。

    只不過這次下的是一場紅色的雨,就像血水一樣,所以經常被描述為“血雨”。

    當然,這種紅色的雨水并不是光線問題,而是實打實的紅色,而且它還很濃,曬在外面的衣服都會被染成粉紅色的那種。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接下去將兩個月的時間中,“血雨”一直時有發生,截止2001年9月23日的最后一次記錄,在喀拉拉邦各個地區總共記錄了100多場。

    這次事件影響非常巨大,吸引了全世界研究人員去探索“血雨”背后的科學,并在2013年被改編成科幻電影《紅雨》。

    那么,這場持續有顏色的雨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為什么雨水呈現紅色?

    看到這種有顏色的雨水,民眾除了好奇之外,更多的可能是害怕,因為誰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安全地喝水,而且在第一場血雨的時候,還報道有一些小道消息,稱“血雨”打在樹木會直接導致葉子枯萎,并且就像是燒焦了一樣脫落,然后消失。

    所以,印度官方不得不引起重視,并讓一些科學團隊去實地考察,以及獲取“血雨”樣本進行分析等等。

    通過實地考察發現,“血雨”的降落范圍往往都不是很大,它通常只落在面積不超過幾方公里,或者更小的范圍之內,有時候“血雨”的旁邊就在下正常的雨。

    同時,“血雨”的持續時間也非常短暫,一般很少超過20分鐘,然后就會變成正常的雨水。另外,85%血雨發生在第一場之后的10天之內,而在此之后出現的頻率不高。

    在“血雨”樣本中,研究人員發現,血雨的顏色是其中的微小顆粒造成的,這些顆粒并不溶于水,所以只要放一段時間,這些顆粒便會沉淀出來,并呈現棕紅色。

    有意思的是,這些棕紅色的固體被分離出來后,它有90%以上是由紅色圓形顆粒組成的,而其它的是碎片。

    另外,每毫升“血雨”中含有大約 900 萬個這種紅色顆粒,研究人員以此推斷,這場持續兩個月的“血雨”至少向陸地釋放了50噸這種顆粒。

    如果要知道這場“血雨”的起因,那么就必須從這些紅色顆粒入手,只要了解了這些顆粒的組成部分,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其中的原因。

    紅色的顆粒是什么?

    其實,在世界范圍之內,帶有顏色的雨水是比較普遍存在的,世界各地都有相關報道,除了紅色的之外,還有黑色、綠色、黃色、甚至藍色的雨水都有記錄。

    而造成彩色雨水最普遍的一個原因是隕石或彗星活動,在印度這場周期很長的“血雨”中,有一份研究報道收集了世界各地的彩色雨水,其中有60起——大約36%是由隕石或彗星引起的。

    隕石和彗星在劃過大氣層的時候,劇烈的摩擦讓其釋放所攜帶的材料,大多時候還沒有到達地面就全部釋放掉了。

    這些釋放在大氣中的材料經常就會伴隨著雨水一起降落,最終導致雨水擁有顏色。

    另外的兩個主要原因是沙塵暴和火山噴發,兩者同樣都會向大氣中釋放大量有顏色的物質,然后和雨水一起降落。

    雖然,當時喀拉拉邦周圍確實發生了火山噴發,但是由于很多居民都聽到了巨響,所以最初研究人員認為最有可能的就是彗星或者隕石導致了這場“血雨”。

    一顆體積較大的彗星或者隕石在地球上空因為摩擦產生的高溫而發生爆炸是比較常見的事件,這可能就是民眾聽到巨響的原因。

    “血雨”樣本的分析結果也很快就出來了,其中水的pH值是7左右,呈現中,這可以排除火山噴發的因素,因為火山噴發的影響往往都會讓水呈現酸

    另外,紅色沉淀物主要是由碳和氧組成,分別占了49.53%和45.42%(兩次不同的分析結果略有不同,這個數據是其中一次),另外還包含有硅和鐵,以及其它的一些元素。

    這進一步證實了“彗星假設”,但為什么紅色顆粒會呈現出規則的圓形呢?更奇怪的是,另外一組研究人員還發現了這些沉淀物中至少包含7種氨基酸。

    如果真的是彗星的話,那么這個彗星很可能是攜帶著有機質的,這意味著它可能帶來了外星的生命形式。

    不過,更保守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只是地球的有機質而已,他們認為圓形的紅色顆粒是一種藻類的孢子。

    并且通過收集來的“血雨”沉淀物,他們成功培養出橘色藻屬的藻類,同時8月16日的一次實地考察中,研究人員發現被“血雨”淋過的區域的樹木上已經長出了橘色藻屬的藻類。

    所以,研究人員判斷這場持續2個月、斷斷續續的“血雨”是由孢子造成的可能很大。

    不過,很多人對此持有反對態度,因為橘色藻屬的藻類一般只會在環境急劇惡化的時候才會釋放出大量的孢子,而7月到9月的喀拉拉邦雨水充沛,按道理不會釋放出這么多孢子才是,要知道那可是50噸的孢子。

    這些持有反對意見的人提出了其它一些可能,其中包括一顆隕石正好砸中一群正在飛行的蝙蝠,“血雨”中的紅色顆粒正是紅細胞,而其它碎屑可能是隕石爆炸后的元素。

    不過,為了安撫民眾的恐懼情緒,在當年11月的時候,研究人員宣布這場血雨就是由孢子引起的,即便當時沒有分離出任何生物的DNA。

    最后:2015年真正結案

    在此之后,印度喀拉拉邦還經歷過一些“血雨”,最的一次發生在2012年,每次“血雨”造訪都會引起關注和討論。

    直到2015年的時候,“血雨”背后的科學才真正被完全解開,紅色的顆粒確實是橘色藻屬藻類的孢子沒錯,研究人員們也分離出了DNA。

    至于當時民眾聽到的巨響可能確實是隕石或者彗星在空中爆炸,但是也可能只是一些普通的音爆,和紅色顆粒沒有多大關系。

    但令人費解的是,通過對喀拉拉邦樹木上橘色藻屬的DNA進行分析后,發現這些孢子并不是來自印度,而是6000多公里之外的奧地利。這意味著孢子隨風穿過了阿拉伯海,然后在喀拉拉邦降落。

    雖然,這種傳播方式是一些細菌和真菌的主要傳播方式,但是藻類的孢子是第一次被發現。

    一些持有反對意見的人依然不相信這種解釋,他們的理由是,為什么沿途沒有降落,偏偏都落在喀拉拉邦?

    對此研究人員給出的解釋是,我們對大氣的運動模式知之甚少。

    標簽: 紅色的雨水 血雨背后的科學 為什么會出現紅色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