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谷歌進軍手機市場 “折疊之旅”的前景
5月7日,谷歌在I/O開發者大會上宣布,企業正在進行折疊屏樣機開發。不過,由于目前還沒有清晰的使用場景,谷歌折疊屏手機的發布時間以及最終是否發布尚不明確。
作為智能手機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在此之前,三星、華為、柔宇科技均已正式發布了折疊屏手機,聯想、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也蠢蠢欲動、伺機而行。但多名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就目前而言,折疊屏手機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技術和市場仍不成熟。
“包括面板、鉸鏈等產業鏈上的關鍵零組件,目前的技術都還存在缺陷。”一名業內人士表示,這也是當前折疊屏手機良品率不高,以及無法量產的原因所在。
相關機構分析認為,至2021年底,折疊屏手機或將占手機市場1.5%的份額;至2023年,折疊屏手機銷量或將達到3000萬部,市場占比約為5%。
技術尚未成熟
據CNET報道,谷歌手機業務相關負責人透露,谷歌在折疊屏手機領域已經研發了很長一段時間,但目前還不會發布相關產品。
互聯網專家、天使投資人郭濤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這表現了一種審慎的態度,從目前整體情況來看,折疊屏手機還處于概念階段,諸多關鍵技術仍然停留在實驗之中。”
比較而言,三星則顯得更為積極。今年2月,三星趕在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之前,在美國舊金山高調發布了首款折疊屏手機GalaxyFold,并宣布自4月26日開始,啟動全球發售。然而,4月中下旬,三星GalaxyFold測試機被接連曝出屏幕存在故障。4月23日,三星電子官方宣布,決定推遲GalaxyFold的上市時間,具體時間待定。
有業內人士認為,三星在折疊屏上表現得過于急切,但在折疊技術層面,三星仍舊未能做到十分成熟。
通信專家付亮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折疊屏手機是一個復雜的工藝,折疊手機的材料有十幾層,在折疊時,最外層和最內層會有一個長度差,所以在做折疊手機時,無論是內折還是外折,都要解決長度差的問題,這要求在設計屏幕時強調技術的工藝,從而給電池、元器件等留出空間。
資深產業觀察家丁道師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三星原本是想借助折疊屏手機宣示自己仍舊擁有技術領域的制高點,然而,目前的結果或許事與愿違。
付亮認為,折疊屏手機目前的工藝成熟度還偏低,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十分成熟。技術和價格因素,都決定了現在折疊屏手機還難以大批量生產。據悉,目前除了三星,華為、柔宇科技等都推出了各自的折疊屏手機,但市場反應都較為平淡。
郭濤認為,目前折疊屏手機在屏顯周期、鉸鏈設計、電池續航、軟件兼容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再加上相關產品價格居高,對普通大眾而言,普及折疊屏手機至少需要2-3年以上的時間。
“折疊”難在何處
對于GalaxyFold出現的屏幕問題,三星在對外回應中表示,初步看,主要是由于鉸鏈頂部與底部受到外部壓力的沖擊所導致。
產業經濟分析師劉興亮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稱,鉸鏈的主要功能有三個:第一是實現兩塊屏幕有效折疊;第二是承載軟質柔性屏,確保屏幕平整;第三是屏幕彎曲時,通過鉸鏈的延展性為元器件騰出空間。
集邦咨詢(TrendForce)研究協理范博毓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鉸鏈是折疊屏手機的一個關鍵零組件,它牽涉到折疊型態的設計方式,以及在折疊與展開的狀態下,面板的平整度能不能妥善呈現。
業內普遍認為,鉸鏈技術是折疊屏手機必須要突破的一大技術難點,華為在發布MateX時,聲稱花費三年時間才將這一難題攻克。丁道師對此表示,華為的技術成效目前無法判定,要等到產品被市場檢驗之后才能知曉。按照預期計劃,華為MateX將在今年6月份正式上市。
而除了鉸鏈技術,上游產業鏈的面板材料也直接決定了折疊屏手機的產能大小。范博毓表示,就產能而言,AMOLED柔性屏在接下來幾年會爆發式增長,而產能增量需要找到出口,這對折疊屏手機的發展是一個重大機遇。
“但目前能夠穩定生產折疊柔性AMOLED面板的廠商不多,市場參與者主要是三星、LG與京東方,其他廠商在缺乏穩定零組件供貨的狀況下,短期內很難實現足量的產能供給。”范博毓對記者稱,這種情況,將對國內有意發展折疊屏手機的廠商提出較大的挑戰。
據了解,在柔性顯示屏領域,京東方等國內面板企業,與三星相比仍舊難以望其項背。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三星AMOLED面板年產能超過1億塊,而京東方和內地所有OLED廠商,合計產能也僅有500萬塊。另一方面,由于技術起步較晚,OLED屏幕的良品率也遠未達到三星的水準。市場測算顯示,一個6.39英寸的AMOLED面板,京東方需花費約80美元,而三星只需花費60美元。
范博毓表示,目前來看,三星的優勢顯而易見。不過,對手機廠商而言,未來的競爭除了對關鍵零組件如面板、鉸鏈的掌握之外,還需要基于這些技術,設計、開發出真正帶給消費者耳目一新、具備高附加價值的手持裝置,使其具備多折疊、輕薄化、便攜性等特點。
前景會有多大?
對于折疊屏手機的前景,目前業界爭議較大。一方面,隨著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產品差異化空間越來越小,手機廠商開始將折疊屏手機視為新一代手機的發展重點。
另一方面,由于技術、市場尚未成熟,有業內人士也對此持質疑的態度。丁道師認為,縱觀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每一次的技術變革都是以實用為主,即技術確實解決了某一項痛點,帶來了新的功能體驗,最終才能流行。而折疊屏并沒有在應用功能上增加人們使用手機的便捷性,沒有提升使用工具創造的效率,因此應用前景較為狹窄。
OPPO副總裁沈義人也持同樣觀點,他認為,目前折疊屏手機還沒有清晰的使用場景,這也是谷歌秉持審慎的緣由所在。
不過,范博毓則認為,任何新產品在發展初期,都存在很多尚未明朗的狀況,這需要廠商不斷去嘗試、去改善。在發展初期,規模不會很大,但廠商一定會持續推出類似的產品,這種嘗試至少維持一到兩年的時間。
“等更多的上游廠商有能力穩定供貨面板后,就有可能見到更多品牌商投入折疊屏市場。而一旦形成了規模,成本就有可能下降,終端產品售價也就有機會下滑至親民的水準。”范博毓表示。
據悉,目前國內生產柔性AMOLED的企業,除了京東方之外,華星光電、維信諾、深天馬、柔宇科技等都在積極開展面板研究與生產,并逐步實現批量出貨。
隨著國內面板企業的積極布局,有關機構預計,到2020年,此前占近9成市場份額的三星產能將會降低至54%左右,而LG、京東方、維信諾和華星光電將分別占有15%、22%、4%和4%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