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如何運動才可能是健康的?小心運動進入“強迫模式”

    我們都知道運動對身心健康有很多好處:延緩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病,增加學習和記憶效率,提升大腦認知功能,預防和治療抑郁,提高生活質量……然而,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們身邊也存在有問題的運動模式。

    有問題的運動模式對人們的主觀體驗和身心狀態都會帶來消極影響,常見的形式有“運動成癮”、“運動依賴”和“強迫運動”。有問題的運動模式在大學生和普通群體當中的風險為3-7%,在運動員群體中這個風險為6-9%,在高水平的耐力運動項目的運動員中甚至超過了20%。

    對于大眾群體而言,參與運動運動的初衷是提升身心健康、舒緩情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服務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的。但與之相背離的是,運動成癮/依賴的人將運動鍛煉視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即使受到傷病折磨仍持續運動,這可能帶來身體的損傷甚至反復損傷。他們花在運動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時候可能想要控制一下自己的運動時長,但這樣的計劃往往以失敗告終。運動成癮的人如果不能運動,或者覺得運動量不夠就會感到易怒和沮喪,運動也漸漸成了他們生活中唯一緩解低落情緒的方式。此外,他們還可能為了運動而減少了與親友相處的時間。

    強迫運動常見于那些試圖使用運動來控制體重和體型的人。他們運動的目的是補償進食帶來的罪疚感。為了避免體重增加,他們迫使自己嚴格按照某種規則進行過度運動。參與運動的過程并不能為他們帶來愉悅和享受,因為他們是為了避免一些可怕的后果(體重增加)而不得不進行運動。有人甚至在跑步機上跑幾個小時,直到耗盡自己的最后一點力氣。強迫運動的人常常對運動有著扭曲的信念,例如感到“如果不運動,我就會很快變胖,我之前的鍛煉成果會馬上消失”。具有完美主義和僵化等特征的人更容易出現強迫運動,因為擁有這樣特質的人不容易放棄特定的鍛煉規則,也更難調節負面情緒。

    如何運動才可能是健康的呢?筆者認為可能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合理安排運動計劃,根據自身狀態和特點建立有針對性的計劃,安排適合自己的運動負荷,不盲目追求高強度、長時間的運動。多嘗試鍛煉項目,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階段性地對自身機能狀態以及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及時調整鍛煉計劃和鍛煉方式。第二,調整運動動機,相比于追求運動量或是改變身體外形,以提升健康為鍛煉動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從運動鍛煉中獲益,也可以預防運動鍛煉走向病態。第三,發展對多種活動的興趣,學習應對負面情緒的方式,也能夠很好得預防問題運動鍛煉模式的出現。

    標簽: 身心健康 運動鍛煉 控制體重 運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