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看點:千字1.5元、研究生學位論文3次免費,知網開放個人查重服務,網友:「畢業(yè)了才開放」

    不過,對于 2022 屆的畢業(yè)生來說,知網的這一決定來得似乎晚了一點。

    一年一度的畢業(yè)季要結束了,論文答辯也早已提上日程,在這之前你的論文查重了嗎?

    畢業(yè)論文是普通中等專業(yè)學校、高等專科學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專業(yè)教育學業(yè)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要想順利畢業(yè),這一關是必須要過的。

    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畢業(yè)真是一把辛酸淚,自己辛辛苦苦準備的論文,完成全部內容已然元氣大傷,但令人頭疼的還在后面:論文查重,因為查重率直接影響著你能否順利畢業(yè)。

    大部分學校都要求查重率低于 15% 以下,甚至有的學校要求低于 10%、5%。

    相關資料圖

    要知道,查重是很費錢的,以一篇碩士論文來講,查重的費用從一百多元,到一千多元不等。國內的很多大學選擇的是中國知網系統(tǒng)進行畢業(yè)論文查重,但是知網論文查重系統(tǒng)賬號不對個人開放注冊,只有學校,研究院等機構才能申請開通賬號。

    正是由于查重名額非常緊張,使得知網查重一次的費用比較高,據了解,知網本科 PMLC 大學生畢業(yè)論文抄襲檢測系統(tǒng),查重費用一般是 298 元左右,知網碩博學術不端文獻檢測 VIP 定稿檢測系統(tǒng),查重一次的費用一般在 498 元。

    圖源:https://www.cncnki.com/cnki/

    對于還沒有收入的學生來說,幾次查重下來,花費還是個不小的數目。

    可能是知網了解到了廣大學子的困難,知網進行了一項改革。

    6 月 12 日凌晨,中國知網在其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了「向個人提供查重服務」的公告,表示即日起,中國知網向個人用戶直接提供查重服務。

    個人查重1.5元/千字、研究生學位論文3次免費

    根據知網曾發(fā)布的多次相關公告,論文查重從不向任何個人銷售,只面向機構提供查重服務。知網對此表示,以前這種做法忽略了廣大個人用戶學術規(guī)范自檢與查新等實際需求,客觀上造成了黑市與高價的問題。

    因此,知網制定了全新的個人版查重服務方案。

    首先,個人用戶查重收費問題。此次個人版查重服務的定價按照市場通行的按字符數收費的方式,定價為 1.5 元 / 千字,不高于市場主流同類產品價格。

    入口:https://cx.cnki.net/main.html#/login

    其次,對于研究生學位論文,知網將繼續(xù)通過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機構(研究生院)向研究生提供學位論文免費查重服務,免費次數由原來的人均 1.5 次增加到人均 3 次。同時,擬為學校指定的內部機構提供包年不限次的服務方式,作為校內正規(guī)渠道向研究生個人提供學位論文查重服務。

    此次開放的個人版查重功能與機構版有什么區(qū)別嗎?知網也進行了解答,「個人版與機構版的重復率檢測功能和結果相同,除此之外,機構版還提供批量檢測和流程管理等服務功能。」

    與此同時,個人上傳論文的安全性是用戶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知網在這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與用戶協(xié)議,從技術與管理機制兩方面來保障用戶信息和論文內容的安全。

    個人用戶上傳論文查重由本人自主操作,個人信息與論文內容僅本人可見;個人送檢的論文僅保存在查重專用的服務器上,30 天后自動刪除且不可恢復

    不過,對于此次知網向個人用戶提供查重服務,網友似乎并不買賬。

    吐槽最多的是,「我們都畢業(yè)了,查重完了,你才開放,誠意在哪里呢?」還有人表示,「除了查重,知網的壟斷行為以及論文作者的知識產權才是大問題。」

    最近兩個月以來,知網一直處于風口浪尖之上,先是中科院因千萬續(xù)訂費用停用知網,后更是因涉嫌壟斷行為被市場監(jiān)管總局立案調查。

    面對市場監(jiān)管總局的調查,知網表示「堅決支持,全力配合,并以此為契機,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徹底整改,依法合規(guī)經營,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為廣大作者和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此次,知網向個人用戶開放論文查重服務,總算走出了改變的第一步。

    參考連接:

    https://cx.cnki.net (https://cx.cnki.net/)

    https://mp.weixin.qq.com/s/fZ7JSJA-aPyRBQR3qOA9zQ

    https://mp.weixin.qq.com/s/GRBHvGYMz_wHEUQbyv41_w

    https://www.samr.gov.cn/xw/zj/202205/t20220513_344850.html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機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編輯:杜偉、陳萍,36氪經授權發(fā)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