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金博洋:“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助力運動員發揮最佳狀態

    179.45分,這是金博洋在本屆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比賽中獲得的分數,也是金博洋個人本賽季的最高分。雖然最終未能將獎牌收入囊中,但對于剛剛從低谷中走出的金博洋來說,能夠在本屆冬奧會取得這一成績已是十分不易。

    十年的訓練比賽生涯,讓24歲的他傷病纏身。由于花樣滑冰的項目特點所致,金博洋長久以來一直存在髖關節緊張的狀況,容易出現下腰部不適甚至疼痛的問題。而他能夠順利出現在本屆冬奧會,并發揮出最佳狀態,則要得益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季項目的體能訓練與訓練監控關鍵技術”項目為像金博洋這樣的老運動員在科學訓練方面提供的有力科技支撐。

    該項目負責人、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趙杰修向記者介紹,以金博洋為例,針對其個人身體及參賽項目特點,該專項在保障其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將重點集中于提高其髖關節靈活,采取了如反射神經肌肉訓練等方法,提升其核心力量,增強腰椎穩定,有效降低了金博洋下腰部不適癥狀的出現頻率,顯著提升了他的運動表現,進而幫助其在奧運賽場上發揮出了最佳狀態。

    “沒有疲勞的訓練是無效的訓練,沒有恢復的訓練是危險的訓練。”趙杰修表示,運動員良好狀態的保持不僅要依靠訓練,訓練及比賽后的恢復對運動員增強體能、避免傷病同樣至關重要。“運動員長時間大負荷訓練必然帶來疲勞的積累,而疲勞的過度堆積是影響訓練效果和傷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了幫助運動員在訓練及比賽后消除運動疲勞,更好地恢復身體狀態,該專項研發了有針對的科學訓練輔助設備,廣泛應用于花樣滑冰、鋼架雪車、短道速滑等各項目,取得了良好的訓練及比賽效果。

    趙杰修向記者舉例,在中國隊創造歷史首次奪得奧運獎牌的鋼架雪車項目中,便應用了該專項研發的運動員無創機能監控系統、全身補氧系統等輔助訓練設施。據趙杰修介紹,運動員無創機能監控系統是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建立的自助式運動員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和睡眠的監控系統。其能夠快速監測運動員的機能狀態,合理調整訓練強度,防止過度疲勞及運動損傷的發生,可較好彌補傳統有創監控系統運動員難以接受和難以頻繁開展的不足,具有簡單、便捷、快速等優點,其深入應用顯著提升了運動員的競技。而由富氧設備、休息艙與監控系統組合而成的全身補氧系統則為運動員在訓練及賽后恢復提供了科學保障。富氧設備采用膜分離技術,通過分離空氣進行富氧。隨后將富氧氣體通入休息艙,運動員進入休息艙,沐浴在富氧環境下進行休息,同時艙內還設置有空氣監測儀表,時刻監測艙內空氣質量,并進行報警設置,幫助運動員從高強度的訓練比賽中快速恢復。此外該系統還可實現模擬高原低氧環境的功能,可供運動員進行低氧訓練或休息。

    相比硬件設施提升,該專項所帶來的訓練理念的更新則將對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我們在體能訓練方面引進了許多國際先進的訓練思想、計劃和方法,同時運用實驗對這些訓練和診斷方法進行研究,幫助我國教練員盡快接受,并在其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形成符合我國運動員特點的科學化體能訓練體系。”趙杰修表示,以速度滑冰為例,該專項構建了以速滑綜合素質、爆發力力量素質、速度素質、速度耐力素質為核心的專項身體素質結構模型,創新提出優先發展“速度力量耐力”的力量訓練指導思想,并結合我國運動員和項目發展的特點,引入現代化訓練理念和器材。而最終的比賽成績也證明,該套訓練方法成效顯著。如代表中國速滑隊出戰的高亭宇便以打破奧運會紀錄的成績奪得了本屆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項目的金牌。

    趙杰修認為,隨著先進訓練理念的普遍應用,我國冰雪項目的訓練科學化水必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標簽: 科技冬奧 花樣滑冰 科學研究 低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