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田剛委員:科技宣傳與科技界的浮夸浮躁之風

    “重磅!”“諾獎級成果!”“革命性突破!”近年來,類似的字眼頻繁出現在媒體的科技成果報道中,甚至出現在一些科研人員的成果描述中。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田剛看來,這種夸大式的宣傳報道是一種浮躁的現象,與科研工作本應具有的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氛圍是不匹配的。

    “夸大科研成果的影響力,既會誤導公眾認知,又影響學術風氣,不利于年輕科研人員成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田剛直指要害。

    田剛指出,科技宣傳中的浮夸風最集中的表現就是夸大成果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比如,只要發表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的論文,就等同于“重大突破”。

    “實際上,任何領域稱得上‘重大突破’的成果都非常難得,大多數研究是在研究中取得了有意義的進步,或是驗證前人的理論或是對已有結論的推廣。”田剛說。

    事實上,對于科研成果的夸大宣傳,很容易讓公眾產生盲目樂觀情緒和誤解,而大眾對我國科技真相的誤解還會影響到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長。

    田剛指出,“更嚴重”的影響是,“媒體的宣傳導向已經影響到了學術界內部”。過度報道干擾科研環境,使得科研人員將注意力過多放在宣傳而不是踏踏實實做好研究工作上,這極大浪費了他們的精力。

    “夸大報道帶來的聲譽甚至是直接的利益,會造成不良示范,挫傷做出了好的研究成果卻默默無聞的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田剛說。

    他同時指出,過度的評獎和人才項目也是浮躁的表現,也會造成相似的后果。“獎項是一種學術認可,要保證質量,過多的獎項反而可能有違初衷。人才項目作為對科研人員過去工作的肯定與認可是非常需要的,但它不應該成為‘帽子’,成為永久性的待遇保障。”

    田剛呼吁,科研評價權應當掌握在科學家手里,相關單位要遵守和把握科技類報道的嚴謹性,盡可能減少非學術機構組織的科技成果評比活動,遏制科技宣傳與科技界的浮夸浮躁之風,還科技界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

    標簽: 科技宣傳 科技成果 科研評價 浮夸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