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打頭陣”!江蘇打造“智慧之城”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城市人口激增,我們會發現,雖然城市的地下及地上交通線路越建越多,但交通擁堵等問題仍十分嚴重。也就是說,我們已經邁入了無法單純依靠基礎建設以及傳統的管理方法去解決交通問題的時期。幸運的是,隨著AI、物聯網、大數據等一些列新興的信息技術發展,道路交通系統有了新的轉機——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礎上,融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高新IT技術,通過高新技術匯集交通信息,提供實時交通數據下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
在中國,智慧交通正在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打頭陣”。據全球最大的戰略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咨詢公司所發布的報告《智慧城市智能戰略》顯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市場日漸繁榮,預計未來十年的全球市場容量年增長率為13%,釋放的市場潛力有望為企業創造巨大商機。其中,亞太地區市場的發展增速高于歐洲與美洲地區,預計將從最高每年16%提高至2023年的約32%。而作為智慧城市建設先鋒的智慧交通,其市場潛力與發展增速同樣不容小覷。
中國目前已有500多座城市相繼開展了智慧城市試點建設,試圖打造沒有“現代城市病”的“智慧之城”。
我們再以江蘇省為例,看看地區在智慧交通建設上做的探索與嘗試:
一、加大與通信運營商的合作,加速5G在交通運輸領域的落地應用。
二、出臺《智能交通建設實施方案》,推動各項任務有序落實。圍繞交通設施要素數字化、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5G及區塊鏈應用、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大數據應用、智能便捷出行、智慧物流等內容,確定了8個專項行動方案和31項智能交通項目。
三、鼓勵大數據創新應用。政府在《江蘇省交通運輸大數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了夯實大數據發展基礎、深入推進大數據共享開放、全面推動大數據創新應用、加強大數據安全保障四項重點任務;積極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推動政務大數據共享開放,促進交通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江蘇在全國率先開展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試點工程,并依托S342無錫段、G524常熟段、滬寧高速公路、五峰山過江通道等,開展智慧公路建設。布局了京杭運河智慧航運,南京港、太倉港智慧港口等一批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各地區對于智慧交通的探索進程不同,但總體來說,中國已經實現了智慧交通建設的良好開局,為今后全面深入開展智慧交通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的加持下,智慧交通系統將實現交通服務的系統性、實時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務的廣泛性。例如:在智慧交通中的數字高速公路中,我們可以通過智能檢測及可視化控制,對省、市際高速公路、收費站、交通樞紐中心進行24小時監控。還可以對城市道路建設、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等進行監控,并將其傳送到電臺、手機客戶端以及相關網站提醒市民隨時留意交通情況。我們在道路交叉口上看到的電子眼、車牌抓拍、信號燈檢測等設備,可以對來往車流進行更為有效的引導,對交通違法行為擁有更敏銳的監控,司機也將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實時查驗自己的違章行為。
在智慧交通中的港行綜合服務中心中,我們可以通過北斗導航、GPS導航為核心建立實時監控系統,極大程度上提升空中航道和水路交通的安全,提高航空和船舶的出行安全指數,一旦發現危險情況可實現及時報警,區域交通安聯體系將及時減滅危險因素。另外,在大數據加持下面,港航服務也能夠更大程度上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相協調,達成智能化對接,減少乘客換乘負擔。
交通安全是我們每個人出行必須具備的意識,也是我國交通領域長期面臨的嚴峻問題,智慧化安全保障,將是未來智慧交通發展的重要方向。交通安全要從多個因素出發才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智慧交通可以運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來分析事故的成因、發展規律、管控策略以及設計主動安全技術,從更多維度上提供安全保障。
目前,新一代的汽車已經開始加入智能化設計,包括自動駕駛、偏離行車道預警、突發情況緊急剎車等多項智能技術??梢灶A想到,這些智能技術也將成為未來汽車的核心競爭力。
截至2019年底,中國私家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的城市已經超過30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同比增長67.31%,創同期歷史新高,我國汽車保有量達2.87億輛。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觀研天下發布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智慧交通相關的市場規模達到815億元,2023年預計達到1590億元,2019年至2023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18%。而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到2023年,智能交通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1300億元。此外,據貝恩咨詢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新型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效率是傳統基建的6-13倍。根據推算,僅通過軟件升級的方式就可以讓大型城市的交通效率提升15%-30%,進而帶動實現GDP2.4%-4.8%的增長。現在大城市常見的“限購”“限行”政策有望在5-10年內取消。通過測算,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將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
可以預見,大城市人口會繼續增加,對交通基礎設施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科學技術飛速前進的大背景下,巨大的市場空白及發展空間使各行業企業爭相入駐,在各分支領域為我們出行者提供了更加精細、準確、完善和智能的服務。物理空間總是有限的,交通智能化是保持城市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而讓更多人享受先進基礎設施帶來的公共服務,也是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