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
大冰期遇上全球變暖:人類生存環境究竟是冷是熱?
地球因其宜居環境成為我們的家園,但實際上,它并不是一顆溫馴的星球,而只是在最近的幾十萬年當中恰好處于適合人類生存的狀態而已。在地球
-
這項技術看清了單分子化學反應:讓分子自己發光!
教科書上的化學反應均以單分子形式進行概念描述,但實驗中得到的卻是大量分子的平均結果。一瓶380毫升的水,約含有1025個水分子,投入金屬
-
無人船下水:我國首艘海洋牧場養殖觀測!
海洋牧場里養殖的海參、魚類等眾多海洋生物長勢如何?怎樣實現實時、智能觀測?答案來了。8月中旬,國內第一艘海洋牧場養殖觀測無人船在山東
-
火星巖石用處多:能遮風塵擋輻射!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郭靜楠研究員與德國基爾大學、美國西南研究所、德國宇航局和美國宇航局的合作者合作,結合利用好奇號火
-
干細胞療法:兩月內復原綿羊受傷肌腱!
科學家們使用干細胞療法,使綿羊受傷的肌腱在短短兩個月內就得到了完全康復。16日發表在《干細胞·轉化醫學》雜志上的這項研究稱,用干細胞
-
充氣機械手:協助截肢者實時觸覺控制!
科技的推動讓假肢的發展突飛猛進。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出一款成本約500美元的神經假肢。這只智能手柔軟、輕便而有彈性,重約半磅(約
-
火星原始數據到手:祝融號圓滿完成任務!
2021年5月15日,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祝融號火星車成功實現火星著陸,截至8月15日,祝融號已經在在火星表面運行90個火星日(約92個地球日),
-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二次出艙透氣!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擇機執行第二次出艙活動。目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核心艙組合體運行穩定,具備開展出艙活動條件
-
用計算機計算出圓周率最精確數字:刷新圓周率數值
3 141592653……,想必網友們在上學的時候都背過這串串數字。雖然通常都用3 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但科學家并沒有停止對圓周率的計
-
明安圖射電頻日像儀:三維立體探測太陽!
常言道萬物生長靠太陽,可以說,地球上的一切能源都是直接或間接的來源于太陽。人類的進步離不開太陽,太陽造福著人類,而太陽的劇烈活動也
-
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中找到了“缺失的拼圖”
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找到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缺失的拼圖。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了
-
科學家:土星內部存在巨大彌漫核
英國《自然·天文學》雜志16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科學家的深入分析結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的數據顯示,土星有
-
進一步揭示:太陽活動區浮現過程物理本質!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利用本臺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以及太陽動力學觀測站的數據,
-
地球溫度12萬年來最高:影響問題多!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第一部分《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于8月9日發布。這份報告是2013年以來對全
-
人類基因功能研究出現很大的錯誤
一項對近12000篇人類遺傳學論文的計算機輔助分析發現,關于人類基因功能的論文中充斥著令人震驚的錯誤,論文中核苷酸序列錯誤的比例高得令
-
首次識別活體大腦神經元內蛋白質
美國研究人員首次成功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識別活體動物大腦中不同類型神經元內的蛋白質。該研究11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這一結果
-
從月壤礦物結構和化學成分:探究月球形成真相!
形如米粒般大小的幾塊毫不起眼的黑色石頭,以及一小點黑色粉末,此刻被研究人員珍藏在3個透明小瓶子里,放進實驗室的手套箱內,手套箱內充
-
冰凍2.8萬年幼獅現世仍栩栩如生!
據媒體報道,近日,一個科學家小組對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中發現的兩只獅子幼崽化石展開研究。其中一只被命名為斯巴達的幼獅化石距今
-
女子鼻塞7年竟因鼻腔長了一顆牙 醫生直呼太罕見
口腔拔牙是習以為常的操作,但你見過鼻腔拔牙嗎?廣東東莞一位25歲女子就做了這樣一個罕見的手術。據報道,廣東東莞厚街25歲的程小姐自述七
-
甘肅發現劍齒虎化石 填補了“大貓”演化遷徙研究過程空缺
記者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最近在甘肅臨夏盆地首次發現了隱匿劍齒虎帶有頰齒的下頜骨化石。這填補了該種乃至劍
-
移植腸道里的菌群能逆轉小老鼠大腦老化問題
將年輕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移植給衰老小鼠,聽起來讓人不適,但如果能時光倒流呢?英國《自然·衰老》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稱,移植年輕小鼠
-
用簡單規則生成復雜圖案創造大自然的美麗奇觀
人類大腦天生擅長識別各種圖案,如湖面波紋、斑馬條紋,甚至晶體結構。但自然是如何創造出這些復雜圖案的?答案是靠一遍又一遍重復同樣的簡
-
有史以來第一次:西伯利亞野火煙霧竟然飄到北極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發布的新聞稿,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野火燃燒產生的煙霧已到達北極,這是有記載以來歷史上的第一次。報道指出
-
太陽射電成像的觀測技術獲得新的領域
自上世紀50年代起,射電觀測技術在天文和空間科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熟知的空間科學工程項目:如登月艙著陸、火星探測,射電望遠鏡
-
首次在實驗室絕緣純水轉成金屬
在正常條件下,純水幾乎是完美的絕緣體,水只有在極端壓力下才會產生金屬特性,譬如說在某些行星的深處。但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