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二次出艙透氣!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擇機執行第二次出艙活動。目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核心艙組合體運行穩定,具備開展出艙活動條件。
自今年6月17日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以來,“太空出差三人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軌工作和生活了60天。其間,他們先后圓滿完成了貨運飛船物資轉移、天和核心艙組合體管理、大機械臂操作等工作;開展了首次出艙活動和艙外操作試驗,以及多領域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等任務,達到了階段性工作目標。
轉眼已是入秋時節,對于近400公里外的“太空出差三人組”而言,他們又忙了哪些事兒?
“自助式”體檢
每天一次醫學詢問通話,每周一次健康評估,每月一次綜合評定,在軌時間越長,越成為天地間必行的“默契”。航天員乘組在天上互相進行采血、化驗、超聲常規醫學檢查,地面人員會實時跟蹤掌握航天員在軌各項身體指標是否正常,并及時做出調整,使航天員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狀況。
1、采血化驗。在太空采血的過程與地面大致一樣,航天員們會互相配合進行靜脈采血及血常規檢驗。
2、眼底檢查。“摸黑”趕工,不眠不休?NO,NO,NO!航天員們是在暗處進行眼底檢查。由于許多全身性疾病往往發生眼底病變,因此眼底檢查是航天員醫監醫保工作的重要項目,宜在暗室進行。
3、骨密度測試。這項測試需要航天員將腳伸進測試機中進行檢測。隨著在失重環境下生活得越久,航天員的骨密度也會逐漸下降。如果不加以綜合干預,可能會面臨“骨丟失”的空間病理現象,引發骨質疏松的狀況。因此,對抗骨丟失是空間站建設期間航天員和地面科技工作者必須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不僅互為“保健師”,還兼顧“tony老師”,負責打理好彼此儀容,確保三位帥哥在鏡頭面前始終顏值在線。
在“太空健身房”鍛煉
要按時體檢,更要認真鍛煉,這些天來,航天員乘組在“太空健身房”里運動也是一項重要的在軌任務。因為才能對抗失重生理效應,時刻保持最好的工作狀態。
東京奧運會雖然已落下帷幕,但此刻太空中,依然有我們“神舟代表團”揮灑汗水、奮力拼搏的姿態!
收納背后的大智慧
人系統研究機柜、高微重力實驗柜、無容器材料實驗柜……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大型實驗機柜,就是擁有各種高科技的“國貨之光”,它們將在航天員乘組與地面配合操作后,產生多項航天醫學實驗項目成果。空間站建造期間計劃實施49項航天醫學實驗項目,神舟十二號任務將完成14個項目。
除了開展各項實驗,整理內務也不能停。還記得航天員剛進駐天和核心艙時,艙內堆滿了大大小小的包裹,如今艙內環境已變得干凈整潔、秩序井然。收納的秘訣,就是在地板上設置儲物空間,那些暫時用不到的包裹,就會被收納進空間站的夾層之中,使“太空家園”更加溫馨舒適。
不知不覺,距離航天員上次出艙過去一個月了,但他們在艙外的工作還沒結束呢。別急,后面還有“大動作”。在軌最后一個月,敬請期待!
行駛889米 獲取約10GB原始數據
祝融號完成既定探測任務
記者17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實現火星著陸,截至8月15日,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運行90個火星日(約92個地球日),累計行駛889米,所有科學載荷開機探測,共獲取約10GB原始數據,祝融號圓滿完成既定巡視探測任務。當前,火星車狀態良好、步履穩健、能源充足,將繼續向烏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陸交界地帶行駛,實施拓展任務。
目前,火星車導航地形相機、表面成分探測儀、次表層探測雷達、氣象測量儀,環繞器高分辨率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甚低頻模式)、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等7臺科學載荷獲取的數據已經完成相關處理和質量驗證工作,并形成標準的數據產品,中國月球與深空探測網日前已面向國內科學研究團隊開放數據申請,后續將以月為周期組批發布科學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