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
【關注】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在山西舉行!
汾河水畔,錦繡太原,再次吸引了世界能源領域的目光。9月1日至3日,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以下簡稱太原論壇)在山西太原舉行。300余位
-
電池也能降解?美國科學家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材料
對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需求的不斷增加,引發了對儲能電池的高需求,但支撐這些可持續性解決方案背后的電池并不總是可持續的。在1日發表于
-
你知道皮膚的自我修復有多努力嗎?干細胞又一次發揮關鍵作用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皮膚(表皮)具有伸展性,但它背后的科學原理卻簡約而不簡單。表皮得以伸展的原因不外乎兩種,細胞體積的增大和細胞數目的
-
克隆人有肚臍眼嗎?克隆體是否需要臍帶?
眾所周知,哺乳動物的肚臍眼是臍帶的殘留部分,算是臍帶脫落后留下的一個傷疤,而臍帶作用是哺乳動物的母體給胚胎輸送氧氣和營養,以及排出
-
研究發現:在家吃早餐的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更好
《營養前沿》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家吃健康早餐的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更好。雖然之前的研究報告了營養早餐的重要作用,但這是第一項關于兒童
-
研究人員開發出新方法 使細胞內的分子變得可見!
在活細胞內,蛋白質和其他分子通常緊密地堆積在一起。這些密集的簇很難成像,因為無法將熒光標記嵌在分子之間而使它們可見。據29日發表在《
-
“活不過18歲”!高郵95后腦癱患者轉型網絡工程師薪資翻倍
疫情過后復工復產帶動了企業對網絡安全服務需求的提升。近日,高郵95后腦癱患者萬嶺又接到了當地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網絡安全加固的需求。這是
-
僅僅喝一次酒 大腦就發生了永久性改變?科學家告訴你
原來人生第一次喝酒后,大腦就發生了永久性改變?沒錯,以前大家往往只關注長期飲酒的危害,但發表于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的一篇最新論文告
-
“肚臍眼恐懼”是什么原因引發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世界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恐懼癥,比如常見點的恐高癥,巨物恐懼癥(寫鲅魚圈的時候很多人都被鲅魚公主搞破防了)、噪音恐懼者、深??謶职Y。不
-
全球不足50例!泰州一女子血型全球罕見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泰州人民醫院接診了一名重度貧血女子,該女子血型全球罕見,全球不足50例。該院輸液科主任高靈寶介紹,通過調查發現
-
心理學家告訴你:與素顏和解 到底有多簡單?
最近與素顏和解的話題沖上了各大社交平臺的熱搜榜,許多純天然的美女帥哥們紛紛曬出自己的素顏照,引發了一輪模仿的風潮。隨著該話題的發酵
-
為什么蒼蠅喜歡“搓手”?看完真相呆了
提到蒼蠅,總讓人聯想到腐爛、惡臭和骯臟。每每看到,都有種想一巴掌把它們都拍死的沖動,卻又不敢靠近去伸手觸碰,只能默默觀察,恨得牙癢
-
皮特斯拉水平!我國科學家實現高靈敏量子傳感器測量
實現對高頻微波的高靈敏測量,能夠為高場高頻磁共振譜學、太赫茲成像甚至天文學觀測提供基礎支撐。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
-
我國科學家成功制備出白光鈣鈦礦發光二極管!
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肖正國教授課題組與化學與材料學院陳濤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表面能很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
-
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高效催化劑 提高二氧化碳催化性能3倍!
俄羅斯研究人員開發出對二氧化碳進行工業處理的新型高效催化劑。除了對環境具有意義之外,所得化合物還具有合成方法簡單、成本低和許多其它
-
奧得河死魚接近200噸 德波兩國仍未取得廣泛共識!
近日,波蘭和德國的邊境河流——奧得河中出現大量死魚,引發人們廣泛擔憂,但隨后一系列的檢測卻遲遲未能查明魚類的死因。最新的研究表明有
-
腦電刺激20分鐘!連續四天改善65歲以上的記憶
根據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腦電刺激20分鐘,連續四天,能夠為65歲以上的人改善兩種類型的記憶,效果維持至少一個月。
-
萬物都是放射體輻射 到底有多可怕?
輻射,總是讓人有些擔心。但事實上,它并不是什么可怕的東西。萬物都是放射體輻射并非什么可怕的東西。自然界中的所有物體(自然也包括我們
-
為什么三歲之前的記憶 全都消失了?
你還記不記得自己在三歲以前做過什么事情?實際上我們很多人對于自己非常幼小時候的事情可能都只有一個非常模糊的記憶,大概你的父母會告訴
-
長80公分的“水中殺手” 一口能吞下40公分大魚!
前一段時間,平頂山汝州有市民在湖中發現一條長80公分左右的大魚,尖嘴長牙,并且湖中的小魚數量開始越來越少了(現場抓捕直播:百度)。經有
-
宇航員也能接受手術?美科學家打造“MIRA”機器人
宇航員也能接受手術嗎?答案是肯定的,在NASA數年來的支持和贊助下,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科學家們打造了一臺名叫MIRA的機器人,它將在2024年
-
在青藏高原做科研 是什么樣的感受?
編者按: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 每每聽見這首歌曲,人們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火車駛向美麗的青藏高原的景象。潔白的冰川、巍峨的高山、多
-
視障人士如何成為科學家?讓視障人士“閱讀”的簡單方法
一位視障人士想要成為科學家,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作為視障人士,僅僅是閱讀期刊文章,對化學家 Matthew Guberman-Pfeffer 來說都意味著要
-
張朝陽:睡6個小時最好 如果能睡4小時就是完美
睡眠,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種生理現象,睡覺的質量與人體健康有密切關系,一個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 3的時間。單純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
-
科學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腦電圖 用于測量筆點大小的大腦模型!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造出了一種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腦電圖(EEG)電極帽,用于測量筆點大小的大腦模型中的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