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喝一次酒 大腦就發生了永久性改變?科學家告訴你
原來人生第一次喝酒后,大腦就發生了永久性改變?
沒錯,以前大家往往只關注長期飲酒的危害,但發表于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的一篇最新論文告訴大家:
僅僅喝一次酒 ,就足以改變大腦神經元的形態,并增加未來酒精成癮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這個變化將是不可逆的。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本次實驗還僅僅建立在小鼠和果蠅身上,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結論對人類也同樣適用。
是不是感覺常識被顛覆?趕緊來看看科學家們是怎么得出這一結論的。
大腦的變化有哪些?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在果蠅和小鼠身上進行實驗,觀察了單次酒精攝入對其分子、細胞和行為帶來的影響。
首先,他們選擇了對小鼠的海馬體進行研究。
海馬體,是公認大腦中特別容易受到酒精中毒影響的區域,并且海馬體介導的行為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對乙醇的急性影響非常敏感。
除此之外,由于海馬細胞構筑和組成體系簡單,且海馬可以從大腦中移出切成腦片,在體外存活數小時,因此是研究突觸傳遞的理想部位。
研究人員對幼齡小鼠的離體海馬切片進行了蛋白質組學篩選,發現幾十種蛋白質在急性乙醇刺激下顯著改變了它們的突觸豐度。
這也意味著,神經元突觸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線粒體在介導乙醇依賴性細胞的變化方面至關重要。
他們用雙光子顯微鏡成像觀察到,酒精攝入后線粒體遷移也受到了干擾,這一結果使上述的離體實驗結果在活體小鼠的大腦中得到了很好的再現。
根據上述兩個發現,研究人員推測,這些依賴乙醇的細胞變化是成癮行為發展的關鍵基質。
他們通過在一個成年果蠅的乙醇獎勵模型中專門阻斷線粒體運輸來測試這個想法。
與小鼠和人類相似,與乙醇攝入相關的積極記憶的形成依賴于果蠅模型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
通過敲除Miro和Milton這兩種已知的結合蛋白,可以消除乙醇中毒時對氣味線索的偏好。
這兩種機制,即長期內穩態結構重塑和線粒體遷移,也可以解釋在小鼠身上所做的觀察,即單次暴露于醉人劑量的乙醇可增加酒精消費和酒精復發。
雖然實驗結果是建立在小鼠和果蠅身上,但研究人員表示,促成這種復雜成癮的過程在物種間是相似的,這意味著,在人類中也有類似的作用。
這也說明,其實我們在第一次喝酒后,大腦就已經產生了這些永久性變化,并且這也是造成后期酒精中毒和酒精成癮現象的關鍵風險因素。
標簽: 大腦就發生了永久性改變 大腦神經元 酒精成癮 海馬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