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植物中的大熊貓”——“贛菌稻1號”田間表現如何?

    為衡量OsCERK1DY基因在田間減施化肥的實用效果,7月12日,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在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開展了新品種“贛菌稻1號”觀摩與測產會。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從被譽為“植物中的大熊貓”的東鄉野生稻中,成功克隆出首個調控水稻與叢枝菌根真菌高效共生且正向提高水稻產量的關鍵基因OsCERK1DY基因,并獲得基因專利授權,搶占了水稻生物技術育種前沿制高點和菌根共生領域主控權。與此同時,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科研團隊將東鄉野生稻與“中早35”進行雜交,培育出攜帶OsCERK1DY基因的水稻新品種“贛菌稻1號”。

    “贛菌稻1號”田間表現如何?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所團隊選取了宜春、撫州、吉安、萍鄉、南昌、贛州、九江等地的7個區域進行試驗示范。在觀摩現場,專家對“贛菌稻1號”和對照品種“中早35”的田間表現進行了觀察與比對,“贛菌稻1號”田間表現株型緊湊、莖桿粗壯、分蘗較強、農藝狀穩定一致。

    經專家現場測產,在3塊不同施肥(100%、75%和50%全營養量)田塊里,“贛菌稻1號”的畝產分別為482.00公斤、457.44公斤、395.96公斤;“中早35”的畝產分別為453.20公斤、425.66公斤、363.54公斤。同等施肥情況下,“贛菌稻1號”分別增產6.36%、7.47%、8.92%。此外,在選取的3塊“贛菌稻1號”直播田塊測產,結果顯示,其均畝產達到516.63公斤。

    專家組一致認為:“贛菌稻1號”節肥、增產、增效,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建議加快叢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種的培育及其相關技術的示范和推廣工作。

    “這個品種的選育成功,回過頭來證明了它的共生關系,從而能夠節氮。這對農民來說,可以增收節本;從科學意義上來說,其生態效益包括減少氮肥施用、減少對土壤造成的不良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說。

    標簽: 贛菌稻1號 植物中的大熊貓 生態效益 水稻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