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敲開”吡啶類化合物高效合成的“新大門”!

    記者28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學院王曉晨課題組利用有機硼做催化劑,巧妙地激活了吡啶環C3位的反應活,成功“敲開”了吡啶類化合物高效合成的一扇“新大門”,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

    據介紹,吡啶類化合物是農藥、醫藥、日用化學品等產業的基礎原料之一,科學家通過對吡啶分子的修飾改造,制造出了農藥除草劑百草枯、抗腫瘤藥物尼洛替尼、抗結核藥物異肼等。然而,在吡啶環上C2位、C3位、C4位這三個可供修飾改造的位點中,由于獨特的結構質,“C3位”始終“難以撼動”,成為阻礙人們進一步改造利用吡啶的一道“難關”。

    “我們迫切需要開發一種通用、高效的方法,實現吡啶C3位的精準定點修飾。新結構就能帶來新機會,完成這項基礎工作,找到一種新的方法對于醫藥、化工等眾多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王曉晨說。

    王曉晨課題組利用有機硼催化硼氫化反應的高活,實現了難度較大的吡啶去芳構化,使其電子結構發生變化,相當于注入了電子,顯著增強了C3位的電子云密度,激活了C3位的反應活。實驗驗證,王曉晨課題組建立的吡啶間位官能化新策略,對于各種取代的吡啶和亞胺均適用,可直接應用于多個藥物分子的修飾改造,且適用于醛、酮等多種親電試劑。

    “更值得關注的是,新策略下的催化反應吡啶用量小,僅需一個當量,位置選擇專一,反應條件溫和,最高不超過80℃。”王曉晨表示,新方法為含吡啶藥物分子的后修飾提供了一條便捷、高效、精準、通用的新途徑。

    標簽: 吡啶類化合物 硼氫化反應 電子結構 吡啶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