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讓鄉土樹種在園林綠化中當主角

    專家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外來植物的生物風險,慎重審查、嚴格管理外來植物。同時,各地應該根據自然生態條件來選擇樹種,大力提升鄉土樹種在園林綠化中的比重。

    “我國椴樹屬樹種,是業界公認的世界四大行道樹之一,也是我國的鄉土樹種,但是在園林綠化中很難看到它的身影。”7月30日,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沈永寶說,這么多年來,這是他心中一直解不開的疙瘩。

    6月2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椴樹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在南京成立,這標志著作為我國傳統鄉土樹種——椴樹有了專屬的保護與開發聯盟。

    沈永寶說,這是個好消息。但是,重視和推廣鄉土樹種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認為,打破鄉土樹種不受待見的現狀,除了觀念上的轉變,還要加強科技攻關,解決鄉土樹種的繁育、栽培、經濟開發等問題。

    外來植物“搶占”園林綠化C位

    熱帶、亞熱帶椰子樹、棕櫚樹、芭蕉樹成了長三角許多小區的景觀樹,淮河以北的城市不顧氣候條件執意引種香樟作為行道樹,放著中國本土椴樹不用卻引進歐洲椴……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從城市到鄉村的園林綠化越做越好,不同品種的樹木花卉越來越多。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許多林業專家發現,從外地甚至外國引進的外來植物品種逐漸占了上風,本地自然生長千百年的鄉土樹種成了配角。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我國引進的外來木本植物品種達1200種。外來樹種的適生性、入侵性、病蟲害和種質資源污染等一些科學問題無法解決,未來帶來的災難無法估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種樹也是同樣道理。盲目引進外來植物的后果,要么是水土不服,一到冬季不是死了就是枯了,要么是適應性差、抗逆性差,大面積栽種后突然暴發病蟲害。”沈永寶說。

    2017年,上海市引種的3萬多株北美楓香,突然暴發病蟲害死亡;2019年,江蘇揚州市栽種的6萬株北美楓香發生了同樣的狀況,導致市政綠化和苗木種植戶損失慘重。2015年冬季,江蘇連云港市遭遇寒流襲擊,城市綠地約4萬株香樟樹被凍死。

    沈永寶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園林設計的隨波逐流,許多人只看到外來樹種的新奇、稀罕,為追求異域風情,盲目引用外來樹種。

    還有專家指出,植物不僅是為人們創造舒適環境的工具,也是一種扎根當地自然生態,承載人文歷史與風土文化的有機生命體。許多地方的市樹市花、古樹名木以及鄉土植物,都曾在當地文人墨客的筆下留名,見證了一個城市的發展變遷。

    “一個區域的動植物生態群落是經過成千上萬年進化形成的,我們人為地在短時間內大量引進外來物種,輕則同質化嚴重丟失傳統文化象征,重則打破生態平衡造成不可預知、不可挽回的后果。”沈永寶說。

    推廣鄉土樹種須加強科技攻關

    由于對綠化樹種的開發利用工作重視不夠,使得鄉土綠化樹種引種、開發利用的研究工作沒有得到發展,一些鄉土樹種甚至陷入生存危機。

    比如南京椴就是以南京地名來命名的鄉土樹種,如今野生南京椴的數量不超過2000株,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珍稀樹種。

    雖然椴樹是世界四大街道樹之一,我國各地也有不同種的椴樹分布,但由于缺少開發利用,導致育種栽培塑形等技術不成體系,苗源少收益差,形成惡性循環。

    據沈永寶介紹,過去南京椴種子休眠期達兩三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這給大規模人工繁殖帶來挑戰。從2005年起,他開始著手研究攻克南京椴種子休眠機制,“如今僅需要50—60天種子即可萌發”。

    同時,他還帶領團隊針對鄉土樹種開發相對滯后的現狀,在種質資源調查基礎上,篩選出紅楠、紫楠、冬青、南京椴、烏桕、絲棉木、秤錘樹、麻櫟、小葉櫟、小葉青岡等一批優質江蘇鄉土樹種,在技術層面開展繁殖和培育技術的研究。

    近兩年,南京椴以其樹姿優美、抗污染、適應性強、觀賞性強、文化底蘊濃厚等特點,正成為現代城市綠化和園林綠化的新寵,苗木需求量逐年擴大。在江蘇省政府發布的《江蘇省珍貴用材樹種培育行動方案》中,還把南京椴列為優先推薦的珍貴樹種。

    針對目前對外來樹種管控缺失的狀況,專家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外來植物的生物風險,慎重審查、嚴格管理外來植物。同時,各地應該根據自然生態條件來選擇樹種,進行道路和景觀綠化。把推廣鄉土樹種寫入綠化規劃中,大力提升其在園林綠化中的比重。

    “鄉土樹種適應性好、抗逆性強,成本較低且易于養護,但是要在園林綠化中當主角,還必須要設立專項加強研究,圍繞樹種分類、種苗繁育技術、種質資源保護、栽培利用、花葉產品研發等方面開展系列科技創新攻堅行動。”沈永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