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新裝備列陣沙場 數百名畢業學員書寫青春答卷!

    盛夏,夜晚的靜被一通電話打破。

    “信火一體,準備突擊!”夜訓值班的偵測員梁延豐偵收到了藍軍的通信明話。

    緊急情報直達中軍帳,燈火管制、整理偽裝、末端電子防護、伴隨干擾……各站全部進入一級戰備。紅軍各部緊急動員,偵察與反偵察,干擾與反干擾,滲透與反滲透,激烈的博弈在無形空間內進行。

    日,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畢業綜合演練在駐地城郊東西兩地同步打響,新裝備列陣沙場,各要素深度融合,數百名畢業學員混合編組,在無形戰場書寫青春答卷。

    “軍隊院校是科技強訓的先行者,作為未來的基層指揮員,要帶頭研裝用裝,推動新裝備成建制成體系形成作戰能力。”演執行導演歐宗偉說。

    為拓展學員能力邊界,此次演練中,包括戰役級裝備、科研訓練系統等在內的多臺(套)高精尖裝備、系統紛紛列陣沙場。導演組鼓勵學員大膽圍繞新裝備應急應戰進行專攻精練,讓好鋼出爐前再淬一把火。

    為解決訓練效果評估難的瓶頸問題,該院某教研室還攜帶最新研發的裝備數據采集與評估系統亮相演練場,利用信息化手段,對紅藍雙方戰訓情況進行跟蹤考評。

    方艙內各類數據飛速流轉,緊張激烈的戰斗一觸即發。

    為充分發揮“磨刀石”作用,藍軍在目標設置、作戰運用上動足了腦筋,指揮席位和指揮信息系統構建上完全仿照強敵設置,演練大量運用從全軍重大演演訓與部隊駐訓活動中采集的真實目標,讓學員在實戰實裝、實情實兵中摔打磨練。

    開始后,現有通信只能將情報單線傳到指揮所,各站間無法高效協同。藍軍發出一個虛假信號,各偵察站點報上來的數據五花八門,甚至出現漏情。這可使本科學員、某偵察分群指揮員司朋沖犯了難。

    在情報整編席主任陳海峰的指導下,司朋沖將戰場網絡全部串聯了起來,問題迎刃而解。

    第六天,導演部下達決戰指令。

    此時,司朋沖已胸有成竹。他通過串聯網絡進行指揮,各類情報數據及時傳輸到指揮所和各分站,情報融合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技術升級的背后,是人員的深度融合。

    開始前,導演部打破學科專業與人員層次,實行混合編組,來自各軍兵種的任職培訓學員與研究生學員、本科畢業學員分別擔任各級指揮員。

    連續8天的跨晝夜演練,給學員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系統的、綜合的實踐難題。學員們在戰斗任務的牽引下,在實踐中整合知識圖譜,加快知識積累向能力塑造的轉化。

    記者看到,演練歸來,年輕的準軍官們收獲滿滿。肩扛著使命與責任,他們已準備好奔赴新的征程。

    標簽: 串聯網絡 通信情報 裝備數據采集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