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iOS 16搶先體驗:新功能很實用,但不建議升

    一年一度的WWDC準時召開,相信大家也已經在網上看到了有關WWDC的部分消息,此次最讓人驚喜的莫過于全新的M2處理器以及MacBook系列,但對于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自然還是全新的iOS 16系統。

    在發布會結束后不到一小時,網上就已經放出了相關描述升級文件,作為數碼愛好者的我自然是第一時間拿了一臺iPhone作為此次的測試對象。話不多說,接下來就跟我一起來看看此次“大改版”的iOS 16表現到底如何,又是否值得我們在第一時間升級呢?

    雷科技版權圖,禁止侵權

    這個鎖屏,有點像安卓?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在此次WWDC大會上,蘋果居然花了十幾二十分鐘去專門講解iOS 16的全新鎖屏界面,蘋果官方是表示iOS 16的鎖屏界面靈感來自于早期Apple Watch的表盤布局風格。但當我更新完iOS 16后,面對這個所謂的“有史以來最大改變”的鎖屏功能時,我內心的想法是“這也太安卓了吧”,無論是主頁面的小組件、還是這個看上去格格不入的時間字體看起來都很“不蘋果”。

    左為iOS 15.5,右為iOS 16.0

    不過也不得不承認,此次鎖屏界面上的改動確實算是iOS史上最大的一次,將所有的消息通知排版都進行了重新設計,所有的通知都只會排列在界面底部。官方的解釋是為了可以不阻擋壁紙的中部區域,因為他們發現有不少用戶會將一些人像照片設置成iPhone的鎖屏壁紙,當iPhone接收到消息通知時就會擋住一部分人臉。

    雖然這種做法確實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整個界面的整潔性和美觀性,但每次看到消息從屏幕下方彈出時我還是有點不習慣,畢竟不管是之前的蘋果還是安卓的推送邏輯都是將彈窗放置在時間下方,而且也已經習慣了點亮屏幕后直接用手指點擊屏幕中上方的區域直接進入到APP中。因此就這個操作邏輯可能需要用戶花費一定的時間去習慣。

    除了操作邏輯的變化外,此次iOS 16鎖屏界面還有一處較大的更新,就是位于界面上方的時間欄。如今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時間欄部分添加自己需要的小組件,例如我可以選擇將Apple Watch和AirPods的電量顯示放在時間下方,當然也可以根據需求把天氣、日程安排、今日活動數據、股市數據等小組件放到你想要的位置上。

    差點忘了,雖然蘋果在發布會上表示通過這些小組件可以更為直觀地看到打車時的車牌信息、球賽的比分等等,但根據實測,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款APP支持該功能,或許要等到后續幾個beta版本后才會向我們開放,等到正式版時大概率我們就能用上了。不過嘛,這個小組件功能我怎么看怎么像vivo的OriginOS原子組件,真不知道是借鑒還是大家的思路都是相似的。

    圖片來源:Apple 發布會

    至于全新的動態壁紙和可更改顏色和輪廓的時間就不在這里過多贅述了,大家簡單看一下GIF即可。

    簡單總結一下,iOS 16的此次更新確實給了用戶不少可自定義個性化的選擇,全新的小組件和更多花樣的壁紙兼顧了美觀和可玩性(我個人倒不是特別喜歡這個界面),不過小組件部分適配性仍是個問題,可使用的數量也極少,考慮到這只是iOS 16的第一個測試版,也不是不能理解,希望蘋果后續能夠加快腳步適配這些實用的功能。

    多項實用功能,讓iPhone更加好用

    聊完改變最大的鎖屏界面后,剩余的一些功能都藏在一些角落中很難被普通用戶發現,甚至他們在更新完后一段時間都可能不知道這些新功能的存在,為此我專門將這些功能拿到臺面上來講,看看蘋果此次更新的功能中有沒有你喜歡的或是覺得毫無意義的。

    實況文本再升級

    第一個要講的功能是Live Text(實況文本),這個功能其實在iOS 15就已經正式上線了,它的用處想必不少讀者也清楚,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從一張圖片中選中相關文字并復制下來。這個操作聽上去有些神奇和難懂,但在實際使用中可謂是簡單易上手,基本上使用過一次后就能明白它的好用之處。

    但蘋果貌似并不滿足于在靜態的圖片中選中文字,于是在iOS 16中,實況文本功能再次得到了升級。我們可以直接從在視頻中使用這一操作:將手指放置在想要識別的文字上,當iPhone給出震動反饋后就能對這部分文字進行操作。實測無論是響應速度還是識別精準性都達到了可用的水準。

    正當我以為實況文本的上限僅限于此時,在網友的提醒下我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功能,那就是搭載iOS 16的iPhone能夠直接從圖片中“抽出”主體并放置到其他可編輯APP中去。從下方的GIF也可以看到,其響應速度不但非常之快,而且摳出的主體邊緣也沒有過于明顯的鋸齒,這個功能對于那些經常要記錄圖文筆記的用戶來說絕對是“神器”。

    我司一位負責美工的同事在看到這項功能后當場認為自己要下崗了,但iOS 16并非有想象中那樣強大,實測這一功能只能用在那些主體明顯的照片中,如果圖片中物體太多太雜的話iPhone就無法識別出來。

    隱私進一步加強

    由于生態較為封閉,相比安卓,iOS在隱私保護上有著巨大的優勢,在此次iOS 16的更新中,蘋果再次加強了手機隱私的保護性。之前我們在刪除完照片后,可以直接去回收站中查看或是還原,但在iOS 16中,當用戶想進入回收站時就必須使用機主的Face ID才能查看相關圖片。(隱藏照片一欄同樣如此)

    雷科技版權圖,禁止侵權

    另外如今任何APP在需要動用iPhone輸入法剪貼板時,系統都會自動彈出相應彈窗提示用戶是否同意,同樣大大增強了隱私保護性。

    支持查看Wi-Fi密碼

    安卓用戶應該都知道,手機在連上Wi-Fi后就可以通過分享二維碼的方式讓另一臺安卓手機也能連入同一個Wi-Fi,就算兩款安卓手機并非是同一個品牌我們也可以通過查看Wi-Fi密碼的方式來告訴朋友。但就這么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功能,iPhone一直都沒有做,不過在iOS 16中,蘋果總算彌補了這個缺漏,如今我們只要連上Wi-Fi后,就能在網絡詳情頁中看到密碼。

    另外像什么系統自帶鍵盤支持震動、支持任天堂Joy-Cons/Switch Pro手柄、iMessage消息可撤回重新 編輯、Face ID識別角度更豐富、自主設定信息為已讀或是未讀以及更加完善的CarPlay服務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更新就不一一講解了。

    如果要評選iOS16中的實用功能,個人再三考慮選出了以下幾個:

    一、iPhone橫放也能解鎖

    Face id人臉解鎖需要直屏方式確實會在某些時候不太方便,尤其是躺在床上時,常常需要一只手拿著iPhone,歪著頭才能解鎖,iOS16支持iPhone橫屏解鎖算是補齊了這方面漏洞。

    二、文本識別

    iOS15只支持在圖片中提取文本,iOS16增加了對視頻文本內容的提取并識別,比如大家看到某些視頻,想將其中內容快速保留下來,就可以用到該功能了。新加入的“一鍵摳圖”功能使用起來也相當絲滑。

    三、CarPlay

    新一代CarPlay再次豐富了人和車的交互,對于某些有車一族來說,新CarPlay應該會有不錯的體驗,可以讓車在屏幕顯示更多行車數據,可以定制更多個性化顯示內容。

    總得來說,iOS 16的更新幅度并不算太大,但相比去年的iOS 15還是有著質的提升的,尤其是一鍵摳圖和在隱私方面的升級深得我心。其余的功能嘛,總感覺有些不痛不癢,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其實不光是iOS,很多手機廠商在發布新系統時都會大肆吹噓自己的新功能有多么實用,但實際上大多數用戶都根本不在意這些功能,或許是這些功能沒能觸及到用戶的利益點,又或者是藏得太深,用戶根本不知道這個功能的存在。

    希望后續手機廠商們能夠重視這一點,別辛辛苦苦研發出一個功能后用戶不買賬或是根本不知道這個功能的存在,當然這也是建立在這個功能真的足夠好用且實用的情況下。

    普通用戶可以嘗鮮嗎?

    在正式放出相關數據和結果之前,我先給一個結論:千萬不要給自己的主力機升級該版本的iOS 16,它真的非常不穩定且不好用,在這一天的使用時間內,光是一個微信就閃退了不下20次。

    另外根據其他用戶和同事的反饋,目前已知會出現閃退的APP有:飛書、招商銀行、微信(打開滴滴小程序、朋友圈以及閱讀公眾號文章都有概率出現閃退)、B站(打開直播間或點擊橫屏播放時會概率性出現閃退)等,除此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APP出現了圖片無法加載的情況,當然由于幾位同事的機型并不相同,因此并不能表示所有更新iOS 16后的機型都會出現這些問題,但就我個人的體驗來看,iOS 16 beta 1的體驗是相當糟糕的,甚至可以說是近幾年來體驗最爛的一個測試版本。

    至于續航和發熱方面的表現,iOS 16 beta版的表現也比較拉胯,實測iPhone 13 mini從早上10點用到下午2點左右就已經進入低電量模式,讓當時出門在外的我心中有些慌張。而且由于不少APP頻繁閃退,它的發熱情況也比較嚴重,起碼比iOS 15.5正式版嚴重不少。

    在創意為王的年代里,每一項小的創新都來之不易,更不要說是在日新月異的數碼產品領域了。在移動智能移動剛起步的那幾年里,無論是iOS還是安卓都各有特色,面對產品同質化越發嚴重,蘋果作為曾經最有創意的品牌之一,如今也很難再拿出能夠改變世界的東西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雷科技”(ID:leitech),作者:定西,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