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退出中國市場,「蓋泡面」之前你應該知道的10+件事
6 月 2 日,亞馬遜中國官網發布了一則《Kindle 中國電子書店運營調整通知》,宣布將在 2023 年 6 月 30 日停止中國區 Kindle 電子書店的運營。這離 2013 年 6 月 Kindle 入華恰好過去十年。
消息一出,便引發極大反響,猜測原因者有之,緬懷嗟悼者有之,吐槽憤慨者亦有之。對此,在給媒體的郵件聲明中,亞馬遜表示退出并非因為政策因素,而是「定期評估全球業務做出的調整」。顯然,這種更多只能表明停止運營并非出于什么硬性要求。
但推測歸推測,既然 Kindle 退出已成定局,從用戶角度,能做的更多是充分了解相關安排,妥善處理內容和數據,合理選擇替代方案。這也就是本文的主題。
值得肯定的是,雖然亞馬遜此次「運營調整」事發突然,但溝通還算到位,發揚了擅長寫 FAQ 的優良傳統。通知開頭就是一個包含明確日期的表格,簡明扼要地說明了「應該做什么」和「還剩下什么」這些用戶普遍關心的問題。然后,通知以常見問答的形式,介紹了各項業務的退出安排。實際上,觀察很多自媒體就此事的報道,不少文章甚至都懶得發揮平時充沛的想象力,而選擇了直接復制粘貼問答原文,可謂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官方工作的肯定。
根據官方通知,我們可以畫出這樣一個時間軸:
簡言之,Kindle 平臺的核心功能——在線書店將在一年后率先終止,而文檔服務(郵箱傳書)等其他附屬功能則還有兩年「保質期」。
不過,官方通知的文體使然,多少還是能看出有所保留。老用戶應該知道,Kindle 的功能非常豐富,遠不止通知中提及的范圍。為此,本文整理了一個更完整的清單,列舉功能受影響情況及其替代方案,如下表所示:
下面,我們具體討論幾個亞馬遜沒有充分解釋的問題。
花錢買過的書到底能不能看?
這是網上討論中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根據亞馬遜的說法,用戶「可以繼續使用 Kindle 電子書閱讀器閱讀已下載的電子書」,「還可以使用手機或電腦端的 Kindle app 進行閱讀」。
但問題在于,可以閱讀的范圍僅限于「已下載」的電子書,而下載服務將于 2024 年中關停,沒來得及在那之前下載的電子書也就拱手讓人了。
不僅如此,Kindle 商店的電子書均受到 DRM(數字版權管理)技術的保護;你只能在登錄賬戶的設備上閱讀該賬戶購買的內容。因此,設想你在 2024 年 6 月 30 日之后重置了設備;根據通知,Kindle 中國賬號體系屆時也已關停。那么,即使你將之前備份的電子書拷回閱讀器,也會因為無法登錄賬號而被 DRM 拒之門外。
這很自然地會引發兩個疑問:首先,亞馬遜是否有權這么處理,應該怎么處理才合適?其次,如果上述場景成真,用戶可以怎么提前應對?
[ 注:本節部分討論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亦不構成法律意見。]
01亞馬遜該怎么做
對于第一個問題,根據《Kindle 商店使用條件》,用戶「在下載或閱讀 Kindle 內容并支付任何相關費用(包括相關稅費)之后」,即被授予了「非排他性權利」,可以「無限次地閱讀、使用及顯示此等 Kindle 內容」(§1)。因此,「跑路」并不能成為影響用戶繼續「無限次」閱讀的理由,除非亞馬遜與用戶協商解除協議、撤回授權。
不過,亞馬遜留了一手,「可以在任何時間不經通知而變更、暫停或中斷全部或部分服務,包括在服務中增加或去除訂閱內容」。此外,對于用戶「無法使用 Kindle 應用程序所引起或涉及的所有損失的累計責任均不超出 50 元人民幣」(§3)。
但這樣的規定并不足以讓亞馬遜高枕無憂。就在 2020 年,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因為對《慶余年》增設所謂「超前點播」機制,變相向會員額外收費,分別在北京和深圳被起訴。兩家都拿出用戶協議中的類似條款,主張自己有權「基于自身運營策略變更全部或部分會員權益、適用的用戶設備終端」。
他們沒有成功。北京互聯網法院認為,這種「單方變更權」受到合同法公平原則的制約,而愛奇藝的單方變更損害了會員的主要權益,是無效的;所謂「繼續使用即同意」的規定也不能視為征得了用戶的同意。深圳南山法院則認為,騰訊未告知用戶,如果不同意修改,可以如何停止使用以及退費,事實上導致無法停止會員服務,應當視為合同未變更。
至于責任限額,也可能由法院根據請求酌情提高。此外,亞馬遜也沒有理由主張不能預見的「情勢變更」,或者法規政策等「不可抗力」——它在多年的年報里中都預告過不能繼續在中國運營的風險,也在媒體聲明里矢口否認了因為政策因素退出。因此,如果屆時有用戶較真,亞馬遜是有可能因為沒有充分履行承諾,被要求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
那么,如果亞馬遜交個朋友、留個善名,它可以怎么做呢?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當然是給用戶提供無 DRM 保護的下載版本。但亞馬遜與版權方的約定一般不會允許這么做;更何況,這是一家可以因為自己上架失誤,在銷售后直接遠程刪除用戶設備中奧威爾小說的奧威爾流派公司。
因此,相對務實和理想的情形,是由亞馬遜推出 DRM 框架下的補充措施。例如,維持一個精簡版的在線或者離線服務,僅供現有用戶訪問已購內容。這并非異想天開。根據中國新聞出版行業標準 CY/T 115-2015《電子書內容版權保護通用規范》,「應同時支持在線和離線授權,許可證的發放時間應與電子書內容分發時間無關」(§5.4.1)。(并不需要什么黑魔法,連 Windows 都至今可以通過電話激活。)
或者,亞馬遜可以與其他電子書平臺達成合作,允許用戶將已購內容的授權遷移到第三方平臺上繼續閱讀。這也是有先例的,國內早期精編電子書平臺字節社在停止運營前,就曾經向用戶補償豆瓣閱讀的等額代金券。
02?用戶能怎么做
至于第二個問題:用戶如何「自救」——太陽底下無新事,亞馬遜不是第一個跑路的電子書商,類似的問題也就不是第一次出現。九年前,一家名叫 BooksOnBoard 的小平臺在面臨倒閉時,就很「良心」地直接在公告里傳授了應對門道:
如果你將圖書下載到 PC 或 Mac 上,可以去除圖書上的 DRM,此后就能通過拖拽等方式直接在設備間傳輸,而無需再次下載。[…] 我們有很多顧客使用 Calibre 等工具從下載的電子書上去除 DRM,以便在更換閱讀設備后仍能無限期閱讀。很多人主張,只要是使用已購電子書、出于個人而非盜版用途,這么做就是合法的。他們說這符合電子書許可的精神,也是常見做法。
意料之中,出版方指控 BooksOnBoard 的這條「坦率」公告構成侵權……
……然后被駁回了。審理該案的紐約地區法院認為,去除 DRM 對于顧客繼續以個人非商業目的使用圖書是必要的;書商雖然提及了 Calibre 這一具體工具名稱,但并不擁有、也不能控制該軟件,也沒有證據表明平臺方知悉其被用于非法用途。(Abbey House Media, Inc. v. Apple Inc., 66 F. Supp. 3d 413, 421 (S.D.N.Y. 2014).)
當然,如上面所說,不太能指望亞馬遜走這種小平臺的野路子。如果官方屆時真的沒有提供任何補償措施,用戶只能自力救濟。
去除 DRM 的具體方法超出了本文的討論范圍,這里只簡單介紹背景。如果檢索網上資料,可以發現相關教程眾多,但說法各異,看起來眼花繚亂。
之所以如此,本質原因是由于技術限制,去 DRM 工具只能較好地處理舊的 AZW3 格式,處理新的 KFX 格式非常吃力,而現在能夠獲取舊格式電子書的渠道越來越少。
但實際上,按照如下思路,根據自己的情況準備各軟硬件條件即可:
電子書管理軟件 Calibre; 用于去 DRM 的 Calibre 插件:經典工具 DeDRM 去年停止維護后,社區創建了分叉版本noDRM并繼續開發; 經官方渠道下載的舊格式電子書原始文件,目前還有兩種渠道:如果賬號綁定了 Kindle 設備,可從「管理我的內容和設備」頁面選擇「通過電腦下載 USB 傳輸」菜單項下載。這對于本文討論前提是最適用的,也更簡單;
通過早期版本的 Kindle 電腦客戶端下載。早期版本指尚無 KFX 支持或可以屏蔽 KFX 支持的版本,對于 Windows 版指 1.24.3 或以前,對于 Mac 版指 1.31 或以前。具體指示見 MobileRead 上的原文[1];早期版本的官方下載渠道見 GitHub Gist 上的列舉[2]。
準備好上述條件后,配置 noDRM 插件,填寫 Kindle 設備序列號(步驟見插件文檔[3];使用電腦客戶端下載則無需),此后導入 Calibre 的電子書均會被去除 DRM。
當然,DRM 方案的更新比較頻繁,之后也可能發生變化。但無論工具和方法怎樣變化,都建議讀者以插件作者在論壇(一般是 MobileRead)和 GitHub 上的文檔等一手資料為準,不要輕信其他渠道的轉述或重新打包,更不要使用以此名義營利的付費服務。
換(或者不換)外區賬號會有什么影響?
首先明確一個背景:與游戲主機不同,Kindle 設備基本沒有「鎖區」的情況:國行設備和海外版本的固件是通用的(Kindle 8 的變種版本、咪咕定制版除外);國行設備可以登錄其他地區的亞馬遜賬號。
因此,盡管官方通知沒有提及,只要注冊一個外區亞馬遜賬號,就可以繼續使用中區行將結束的各種聯機功能。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繼續堅守國內賬號,直到停止服務,但各類功能會隨著服務陸續關停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這在下文中也會具體討論。
01中文電子書購買渠道的缺失無法彌補
如果將 Kindle 撤出對國內讀者造成的影響排個序,為首大概就是用戶失去了一個品類豐富、價格也基本合理的電子書平臺。這也是唯一無法通過換區彌補的功能。
美國亞馬遜雖然有中文內容出售(甚至設有一個專門的中文書店頁面),而且價格顯著低于英文圖書,但種類非常有限,幾乎沒有近年新作。
02文檔服務換區后用法不變,但存微信文章沒那么方便了
個人文檔服務(發送附件給指定郵箱以自動推送到 Kindle)是 Kindle 的拳頭功能之一,也衍生出了豐富的第三方應用生態。中區的文檔服務將于兩年后停服,但登錄外區賬號就可以繼續使用,方法也沒有變化,只是記得要重新將常用發件郵箱加入新賬號的白名單。
但對于國內用戶而言,一個額外的不便與保存微信文章有關,公眾號是中文一個主要文章來源,也是對外部保存限制最多的。此前,Kindle 在國內采用了一種通行做法,即允許用戶向其公眾號發送微信文章鏈接,進而抓取其內容。根據公告,Kindle 公眾號將在明年六月底停運,此后自然也就無法通過這種途徑發送微信文章。
對此,最直接的替代方法是在切換到外區賬號后,改用 Kindle app 保存網頁的功能。以 iOS 為例,安裝 Kindle app 并登錄與閱讀器相同賬號后,用 Safari 瀏覽器打開要保存的微信文章(最好滑動到底部以保證圖片全部加載),點擊工具欄的「分享」按鈕,并選擇「Kindle」,稍后就能在閱讀器上看到剪藏的文章。不過,這種做法在成功率和版式效果上不可能與基于公眾號的解決方案相比。
用 Kindle app 保存微信文章
03?筆記、標注和生詞本做個備份,換區后可以繼續云同步
很多用戶有邊看書邊做筆記和標注的習慣。在 Kindle 上,這些內容以純文本形式存儲在/documents/My Clippings.txt 中,可以直接復制備份。如果你想以更好看的形式導出這些筆記和標注,也可以使用選擇繁多的第三方工具(例如少數派商店中的糯詞筆記 Knotes和Klib,我們后續也會單獨推出相關文章)。
My Clippings.txt 通過 Kindle 云服務同步,這會受到停服的影響,不過換區以后就可以繼續同步了(但建議先備份),還可以解鎖國內沒有提供的網頁版管理器。
網頁版標注管理器
另一個與此相關的受影響功能是生詞本(Vocabulary Builder)。Kindle 會記錄用戶的查詞歷史,并提供一個簡單的界面來管理和復習。生詞本以數據庫格式在本地存儲,會隨著亞馬遜賬號在設備間同步。如果中國服務關停,那么也就無法再同步了。
對此,你可以登錄外區賬號,使用外區服務繼續同步生詞本。也可以自行通過 SQL 工具提取生詞本文件(位于內部存儲中的/system/vocabulary/vocab.db)的信息,或者使用網上的大把現成工具。
04閱讀增強功能換不換區都可以接著用
通知中提到,「英文翻譯、X-Ray、生詞提示等閱讀功能」,這倒是可以相信的。
其中,英文翻譯調用的是微軟 Bing 的翻譯服務,因此不受 Kindle 自身調整的影響。X-Ray(顯示書中關鍵人物、地點、術語的出現位置)信息記錄在數據庫文件中,根據亞馬遜商品的內部編號(ASIN)從云端下載;而 ASIN 是全球唯一的,并不區分中外。至于生詞提示(在行間空隙顯示生詞解釋)所用的詞表,則直接記錄在電子書文件中,更與服務端無關。事實上,你甚至可以通過開源工具自行制作X-Ray和生詞提示信息。
不過,Kindle 的詞典功能確實可能受到影響。Kindle 的詞典原理非常簡單,只不過是 Kindle 內部存儲的/documents/dictionaries/目錄下的電子書文件;亞馬遜賬戶和 Kindle 綁定后,會自動獲得若干詞典的下載權限。因此,如果中區亞馬遜賬號不能用于登錄 Kindle,而用戶又自行刪除了內置詞典,那么的確可能會影響詞典功能的使用。
但解決方法也很簡單:Kindle 的詞典目錄是全球一致的。只要登錄任何一個其他區的賬號,就可以下載到同樣的詞典。此外,網上也有很多比內置詞典更方便、更全面(盡管質量未必更好)的自制詞典,搜索下載后存入上述路徑即可在閱讀中使用。
05換區可以解鎖一些額外功能
由于提供服務范圍不同,換成外區的賬號后,可以使用一些國內尚未提供的功能。例如,美區賬號可以接入 GoodRead,記錄讀書進度、查閱書單和書評。
如果你是教育機構用戶,或者有一些圖書館的讀者卡,還可以通過OverDrive 服務免費借閱圖書雜志。
還能怎么擺脫「蓋泡面」的命運?
01越獄:失去一條鎖鏈,得到一個世界
如果動手能力較強,可以考慮將 Kindle「越獄」:通過利用系統漏洞提升權限,解除只能運行官方軟件的限制。
坦白說,隨著 Kindle 自身功能的完善,越獄近年來吸引力越發有限;但此次中區關停無疑會重新凸顯越獄的價值。如果你主要看重 Kindle 的硬件,而不太看重它的服務屬性,越獄可以讓你充分壓榨 Kindle 的潛力。
截至 2022 年 6 月,可以越獄的最新版本固件是 5.14.2(不能越獄的 5.14.3 推出于 2022 年 4 月 26 日),越獄方式為通過演示模式的漏洞注入破解代碼。越獄過程并不復雜,一般包括:觸發漏洞;安裝第三方軟件安裝工具(一般使用MRPI,MobileRead Package Installer);安裝第三方閱讀器(一般使用KOReader);以及安裝其他實用程序(例如啟動器KUAL、無線管理工具USBNetwork Hack等)。
功能強大的第三方閱讀器 KOReader
具體步驟可以參考 MobileRead 上的原帖[4]。與去 DRM 時類似,建議讀者不要隨意跟隨轉述的指導,更不要使用第三方重新打包的工具或者付費服務。
此外,越獄操作的一個變種是為 Kindle安裝 Android 系統。但是,現有方案只適用于 2015 年之前的設備,安裝的也是 4.4、5.1 等版本的老舊系統,加上 Kindle 的硬件性能非常弱,基本沒有實用價值。因此,除非是為了技術研究或廢物利用,本文并不推薦這么做。
02退貨:好心一早放開我
當然,如果你真的對這個「泡面蓋」的未來失去了信心,還可以選擇退貨。
根據官方公布的退貨政策及流程,只有 (i) 購買于 2022 年 1 月 1 日及以后,(ii) 通過中國授權經銷渠道(指亞馬遜中國官網、京東自營店、天貓旗艦店和其他授權經銷商的線上和線下渠道)購買,且 (iii) 沒有質量問題及人為損壞的設備才能退貨。
至于限制條件,則包括 (i) 需要提供相關發票或購買憑證,(ii) 每位用戶最多可以申請退 3 臺,(iii) 自行承擔運費、保價費,毀損、丟失風險自擔,并且 (iv) 單獨購買的配件不退(但包裝中的配件也無需退回)。
當然,紙面上的政策一般都會往嚴格的方向寫,實際執行方式可能更加靈活。觀察退貨申請頁面可以發現,必須登錄亞馬遜賬號才能提交申請,并且申請退貨的設備必須與登錄賬戶綁定。需要提供的額外信息包括支付寶賬號、真實姓名、聯系方式等。但是,設備購買時間、購買渠道均為自行申報,并未要求提交額外的文件予以印證。
Kindle 退貨申請表單
據此判斷,亞馬遜可能主要會通過限制每人退貨數量來防止濫用的,而不會非常嚴格地驗證購買渠道。考慮到 Kindle 繁多的銷售渠道,以及對于口碑的潛在影響,這或許也是更務實的選擇。當然,具體如何執行,還需要根據后續的實際退款經驗來證實。
有什么替代品可以選擇?
通知給出的解決方案都是以繼續留在 Kindle 生態之內為前提的。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明顯、但也是亞馬遜最不會提的選擇,那就是轉投其他品牌的閱讀器。
如今,電子墨水閱讀器的選擇不可謂不繁多。即使考慮到獲取中文電子書的需求,只將目光放在國產閱讀器范圍內,也很容易列舉出十幾個不同品牌、幾十種型號,讓人難以抉擇。
就此,本文的篇幅并不允許寫成一篇完整的導購(我們正在考慮邀請專業作者完成這一選題),只根據個人的經驗和觀察做一些初步分析。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Kindle 并不只是一個硬件產品,而是一個同時包括了硬件、軟件和服務屬性的「解決方案」;Kindle 之所以能獲得認可,是亞馬遜在這幾方面綜合實力的產物。
應當肯定,國產電子書這幾年確實取得了長足進步,在與 Kindle 對比時從「一敗涂地」變成「可以一戰」,在國外用戶社區中也越來越多被作為購買選項提出來討論。即使如此,劣勢仍然是客觀存在的。作為用戶,有必要在選購之前對于利弊心中有數:
那么,如果以平級替換 Kindle 為目的,應該怎樣選擇呢?不妨先回顧一下 Kindle 此前的在售產品線。簡而言之,是以 Oasis、Paperwhite 和「青春版」分別面向高、中、低端市場:
據此,選購替代品時,也可以重點關注屏幕為 6-7 寸(可向上放寬至 8 英寸,再大則不能算是平替了)、價格在 600—2300 元區間的產品。本文寫作時,這部分國產閱讀器的分布規律和代表性參數可概括如下(由于 Kindle 尚未支持彩色顯示和手寫功能,沒有考慮相關產品):
最后,簡單介紹幾個選購時的思考角度。
首先,就最核心的屏幕組件而言,由于墨水屏的供應基本被元太旗下的 E Ink 公司壟斷,各個尺寸基本只有一兩種屏幕可選(但部分尺寸上存在代際差異),因此實際顯示效果反倒更受軟件優化影響,包括默認對比度和文字濃度的選擇、刷新率和清晰度之間的權衡等。這也是國產閱讀器和 Kindle 差距較大之處。因此,不妨多檢索一些近距離拍攝、尤其是和 Kindle 并排對比的實拍圖,觀察屏幕底色、文字邊緣的銳度等是否在接受范圍內。
至于尺寸,根據經驗,7—8 英寸是比較舒適的,能夠在兼顧便攜的。考慮到國產電子書本身有一定價格優勢,并且近期適逢年中促銷、部分地區還發放了消費券,在預算允許的前提下建議優先考慮。
其次,處理器、運行內存對體驗有一定影響,但切莫以選購手機時的挑剔程度看待電子書的這些參數。就電子書的核心應用場景——看書而言,受硬件性能的影響很小,至少遠小于軟件優化的作用。須知 Kindle 直到 2017 年第一次用上雙核處理器、直到 2021 年才第一次用上 1GB 內存;這并不完全是「摳門」使然。
此外,盡管很多產品以開放 Android 系統為賣點,但也不要因此忽視考察內置電子書平臺和內置閱讀器的功能。因為大多數為手機屏幕設計的應用,在墨水屏上總會有些水土不服,效果往往不如自帶功能。因此,選擇一個內置平臺和功能契合自己需求的產品,能省去不少日后反復折騰的功夫。
相關鏈接
[1]MobileRead 上的原文:
https://www.mobileread.com/forums/showthread.php?t=283371
[2] GitHub Gist 上的列舉:
https://gist.github.com/marccarre/645fe68da31678f9191cd3aafecfea1b
[3] 插件文檔:
https://github.com/noDRM/DeDRM_tools/blob/master/DeDRM_plugin/DeDRM_EInk%20Kindle%20Serial%20Number_Help.htm
[4]MobileRead 上的原帖:
https://www.mobileread.com/forums/showthread.php?t=346037
原文鏈接
https://sspai.com/prime/story/kindle-migration-guide?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少數派”(ID:sspaime),作者:PlatyHsu,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