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能源MPV即將“下餃子”,GL8會發抖嗎?
「新能源+MPV,會讓寶座上的GL8發抖嗎?」
乘聯會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135.2萬輛,同比增長128.4%。顯然,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逐步擴大,不少自主品牌也憑借著新能源車型開始贏回“主場”優勢,在技術、銷量上逐漸找回了感覺。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勢頭漸猛,有相關人士指出,業內似乎開始“卷”向了細分賽道——部分國內車企開始搶灘新能源MPV賽道了。5月16日,騰勢發布了品牌煥新后的首款車型D9;就在D9發布前的幾天,嵐圖夢想家也開啟了預售。
有輿論開始發聲:在冠軍寶座上站立很久的GL8要發抖了。
01車企借新能源MPV換道超車?
近可以看到,騰勢D9、嵐圖夢想家均是新能源MPV車型,除了發布、預售節奏一前一后外,兩車的定價也高度重疊,起售價均在 33 萬元以上,而且同樣采用了純電、插混兩種的動力模式可供用戶選擇。
當然,除了騰勢與東風嵐圖之外,有媒體稱長城魏派也計劃于今年四季度推出兩款插混MPV;另外吉利旗下電動品牌極氪的第二款車型,疑似也是一款純電MPV。在此之前,MPV賽道的自主新能源玩家,可以說寥寥無幾。
國內車企“火拼”新能源MPV賽道真的是開始卷了嗎?
實際上MPV市場已經寒風陣陣了。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MPV累計銷量為20.6萬臺,同比降低7.7%。從2021年開始,國內MPV銷量剛止跌回升,達到105.5萬輛。而這一數據,僅占2021年全國汽車銷量的4%。
這么看來,MPV在國內的確是邊緣市場了。既然如此,國內車企能否在小眾的新能源MPV賽道里,挖掘到增量機會?
在廣州一家商業咨詢機構從事汽車市場調研工作的胡育(化名)對此表示,國內部分車企“搶跑”新能源MPV賽道——危、機并存。
“雖然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攀升,但行業內的洗牌也在加速,沒有什么強者恒強了。”他認為,目前國內新能源市場看似繁榮,可背后仍有諸多不穩定因素,例如補貼政策退坡、原材料成本增加、主機廠產能受限等,隨時都有可能影響行業表現。
尤其在A級、A0級新能源車領域——通過低價、低用車成本、高性價比吸引消費者、剛需用戶的底層商業邏輯依舊存在, 部分車企在該級別下的產品表現大多是同質化嚴重、低價競爭,角逐異常激烈。
“一提 15 萬左右品質好一點的緊湊級新能源家轎、SUV,主流產品可以說一抓一大堆。”胡育強調,即便是4萬元左右的小型廉價電動代步車,誰家的產品也不比誰家的強,配置、賣點、價格、服務等方面,幾乎都拉不開明顯差距。
因此,雖然目前國內MPV市場需求較小,卻是主機廠“逃離”擁擠、競爭激烈的A0級、A級賽道的絕佳選擇。或許,這更是“后來者”實現換道超車、后者居上的最佳機會,“而相比B級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MPV日后的需求也更高。”
畢竟隨著三胎政策開放,同質化嚴重的緊湊級家轎、自主品牌偏愛的SUV,都難以滿足部分家庭日常出行需求。同時,寬大、上下車便捷、視野開闊的MPV車型,契合老齡化社會的用車需求。因此,家庭用戶在購車、換車時,很可能會優先選擇MPV。
胡育解釋,目前發布新能源MPV的品牌當中,嵐圖隸屬東風,都是“半拉子”新勢力,夢想家則是嵐圖第二款車,也是首款MPV車型。至于騰勢,盡管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早期玩家”,但D9是騰勢第一款MPV,更是沉寂已久的騰勢在股權比例變更之后,推出的第一款車型。
在不少行業人士眼里,即將推出新能源MPV的長城,新能源進程也顯得步履遲緩。或許,新能源MPV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入場晚、市場影響力“斷檔”的這些品牌,未來實現“破圈”的取巧之選。
除此之外,新能源MPV的定位也有漸走漸高的趨勢,嵐圖夢想家、騰勢D9也都定位于高端市場,售價也在33萬以上。之所以出現這種趨勢,胡育認為與目前低端新能源汽車低利潤甚至賠錢的現象,有很大關系。
“低端新能源車一直靠走量取勝,但經歷了原材料漲價、補貼退坡之后,車企賣一輛甚至會虧一輛。”顯然,售價動輒三、四十萬元的高端新能源MPV,將給主機廠提供了更高的利潤空間,即便不像緊湊家轎般能夠走量,卻能實現增收又增利。
根據乘聯會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銷售的20.6萬輛MPV中,20萬元以上高端車型銷量為10.2萬輛,同比上漲11.1%,在MPV銷量中占比超50%。可見,MPV市場結構正發生變化。
02新能源MPV要動誰的“蛋糕”?
只是,說起MPV,國內不少消費者腦海中首先浮現的通常是別克、豐田、本田等合資品牌,而GL8、賽納、奧德賽等MPV車型,更是長期霸占著國內MPV市場銷量榜前三名的位置。
有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別克GL8、豐田賽納累計銷量分別為37944輛、20380輛,南北本田旗下奧德賽、艾力紳累計銷量相加也突破了20000輛,在合資品牌大行其道的MPV市場,自主新能源MPV勝算幾何 ?
“除去五菱宏光、東風菱智這兩款頂著MPV頭銜,干著拉貨、拉人活兒的車不說,銷量靠前的MPV當中,能與合資打的,只有傳祺M8、M6,都是燃油MPV里的老將了,主打的也是高性價比。”李奇(化名)作為一名汽車行業分析師,對國內MPV市場有著深刻見解。
他告訴懂懂筆記,目前國內 MPV市場里,自主汽車大廠能打的牌有兩張:一張是性價比,一張則是新能源。如果一味地只打性價比,難免會面臨增收不增利、費力不討好的困局。
“但新能源MPV不一樣,坦白講,新能源MPV完完全全就是一條全新的賽道。”李奇認為,與其它級別車型市場類似,新能源化能夠助力自主品牌在MPV領域實現逆襲,甚至推動自主 MPV 產品邁向高端。
尤其在限號限行的一線、新一線城市,消費者要買MPV車型,除非原本就有燃油指標,否則只能選擇能上綠牌的純電、插混 MPV。相比轎車和SUV,目前在售的新能源MPV可選擇性并不多,定位高端的新能源MPV,更是少之又少。
與此同時,合資品牌在熱門的緊湊級車、SUV的新能源化上,幾乎都是“一看二慢三進場”狀態,向新能源轉型的步伐較謹慎。
例如國內汽車市場聲量最高的大眾,前幾年盡管也曾試水插混、純電車型,但在華投放的主力ID系列純電動車,還是去年的動作。至于日系車,也是最近一、兩年時間里,才開始在華“猛投”純電動車,向自主新能源車發起進攻。
反觀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均早早布局新能源,牢牢掌握著市場以及用戶。有數據顯示,今年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高達46%。
“目前,國內主流的合資MPV仍以燃油、弱混為主,即便真的投放新能源的MPV,應該也是一、兩年后的事情了,更何況目前國內MPV仍屬于小眾需求,人家合資品牌不一定重視,不然不至于到現在都沒有動作。”李奇如是說。
由此可見,自主品牌、主機廠推出新能源MPV,一方面是發掘新的家庭用車增量市場,另一方面是利用同價位更高的配置、更省的用車成本,攪動傳統燃油MPV的存量市場,并蠶食合資品牌的一部分市場份額。
03高端新能源MPV兩頭難討好?
既然自國內車企借新能源大旗,在MPV領域換道超車似乎并不是一件難事,那是否意味著,自主高端新能源MPV前途將是一片光明呢?
其實不然,車型定位的“模糊”仍是限制自主新能源MPV“破圈”的障礙,未來的市場格局仍不明朗。
“騰勢D9、嵐圖夢想家的配置可以說完全拉滿了,同價位里算相當有誠意的了。”彭宇是一位資深汽車圈媒體人,同時也是一位新晉奶爸,為了購買一臺能滿足全家三代出行、兼顧舒適與節能的MPV,他一直關注著新能源MPV市場的最新動態。
彭宇告訴懂懂筆記,目前已經上市的國產新能源MPV車型,幾乎都主打高端市場,無論價格還是配置,均符合高端、豪華的定位,整體造型設計也都十分寬大、顯檔次,“但只要仔細想一想,你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還是自主品牌車企固有的那些毛病,魚和熊掌都想要。”
由于高端新能源 MPV 售價高,注定不是走量的產品,且考慮到前期研發投入規模大,國內主機廠在推出相關產品時,往往會尋思著 “一魚多吃” ,就是同時主打家用、商用等多個市場,但放在高端新能源MPV領域,這個想法似乎很難走得通。
為了兼顧商用市場的需求,自主新能源高端MPV都做得很“大”以凸顯威猛霸氣,而且除了舒適、豪華配置之外,科技配置也盡可能拉滿,恨不得內飾全安上觸摸大屏。但是如此一來,車內駕乘空間也因此進一步被壓縮。
“你看主流的日系家用 MPV,一直都不是靠堆配置取勝的,而是契合家庭用車需求的空間靈活性。”彭宇坦言,部分售價二、三十萬的日系MPV,用料、隔音甚至還不如十萬元的自主品牌轎車,但靈活的空間卻實實在在打動了一些剛需家庭用戶。
至于在to B商用、商務接待等領域,自主高端新能源MPV為了同時兼顧家用需求,在移動辦公、商務氣息方面做得都不算極致。MPV更多是要強調功能性,定位上的模糊或導致相關車型在家用、商用兩邊都不討好。
“更何況,現在針對商用需求的MPV都不吃香,不管是更偏向于工具定位的宏光,還是商務的GL8、M8,銷量都下滑明顯,已經足夠說明商用市場的需求萎縮了。”彭宇強調,車企與其推出定位模糊的新能源MPV討好多個市場,不如潛心針對普通家庭出行需求,打造空間靈活、好用、省心的家用新能源MPV。
的確,相比轎車和SUV而言,MPV在國內的確算是小眾需求,部分自主新能源品牌通過推出新能源MPV,試圖以此換道超車沖擊高端市場,挑戰傳統合資品牌,算得上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但與轎車、SUV截然不同的是,MPV由于其功能性定位決定,往往會偏向兩個極端——極致的家用與商用,這或許永遠會是一道要命的選擇題。
結束語
在國內新能源MPV即將進入“下餃子”模式之前,單一特定用車市場究竟有什么樣的需求,確實值得國內汽車企業去認真思考。
新能源MPV的成功,顯然無法再去復制 A0級電動汽車的那些所謂成功經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作者:神樂,編輯:秦言,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