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馬斯克創造歷史,商業太空飛行時代來臨

    馬斯克這人能處,因為他把自己吹過的牛逼都變成現實了,而人類也終將可能會在民營航天公司的推進下成為多星球文明物種。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當首富的快樂就是可以“為所欲為”,他可以一言不合就成為推特最大外部股東,也可以輕輕松松就送幾個“普通人”上空間站。

    當地時間4月8日,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龍”飛船,將4名乘客送往國際空間站。 相比上一次首富們的太空競賽,這一次的“飛天之旅”是全私人且全商業的旅行。4位游客沒有任何一位是現役職業航天員,而且門票的價格高達3.5億元,只為去空間站遨游8天,完全是我等普通老百姓不可仰望的價格和做夢都不能有的體驗。

    此次發射用的獵鷹9號火箭是第5次飛行。起飛9.5分鐘后,第一級火箭在海上無人船“缺乏莊嚴肅穆”號(A Shortfall of Gravitas)上安全著陸。發射21小時后,“龍”飛船在北京時間4月9日20:29與國際空間站自主對接。目前,AX-1乘組已經進入了國際空間站,他們將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一周左右的任務。

    近一年來,SpaceX活動頻繁,由此可見馬斯克對他的這個主營業務是真愛了。即便特斯拉把他送上了世界首富的位置,但馬斯克把大多數精力都傾注在了SpaceX的建設上。

    SpaceX這家公司最牛逼的地方就是他們能把自己吹過的牛皮都變成現實。2022年3月14日,這家成立于“π日”的火箭公司滿20歲。SpaceX成立之初的愿景就是讓人類成為多星球文明物種。直白地講就是為了把人類文明帶到火星之上。

    在當時的科技水平之下,這種想法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發射火箭這種事情在大家印象里只能是科技大國和實力強國的活動,所以嘲笑和質疑一直圍繞著馬斯克,尤其當時SpaceX前三次火箭發射實驗還都失敗了。作為一個剛成立的民營公司,發射火箭和太空旅游這種事情未免太過異想天開了。

    望著火箭殘骸一籌莫展的馬斯克)

    不過,馬斯克是個敢想也敢做的人。這20年間SpaceX把曾經的遙不可及的幻想都一一轉化成了實際行動。2008年9月28獵鷹1首次發射成功之后,SpaceX開掛的旅程就此開啟。

    迄今為止,SpaceX已經完成24次貨運龍飛船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的正式運營,獵鷹9火箭已經發射達143次,連續成功的次數超100次。此外,SpaceX擁有目前世界最大的低軌商用衛星群,將近2千顆衛星已部署在軌,1萬顆衛星準備發射。如此規模浩蕩的星鏈,即使是鷹醬的國家隊也垂涎欲滴。

    這次飛行有兩大里程碑意義,除了上述的首次完成私人化、商業化飛行之外,還為商業空間站的建設鋪好了第一條路。

    這趟飛躍太空的旅行,由SpaceX和Axiom Space共同完成。AxiomSpace這家公司來頭不小,業務范圍包括商業載人航天旅行和太空探索研究等,并且他們的總裁兼CEOMichael T. Suffredini還是國際空間站建設的關鍵人物,曾在NASA工作了近30年。所以此次任務相當于是SpaceX負責輸送幾位商業大亨去太空,Axiom Space則負責為他們搭建商用空間站,給這些“非專業宇航員”提供一個能做25項太空科學實驗的基地。

    (Michael T. Suffredini)

    去年開始,NASA就開始計劃用商業空間站代替國際空間站。以前NASA只為國家工作,但效率并不高,而且也很費錢。現在NASA放手交給民營航天公司去商業化經營后,將會為太空探索迎來更多的機遇,而且以SpaceX為代表的民營航天公司在技術方面的積累已經今非昔比,現在NASA的很多業務都已完全外包給這些民營商用公司來做了。

    馬斯克的SpaceX公司證明了民營公司參加載人航天運輸不再是個噱頭,而是開辟了新領域。我們可以把此次載人航天活動看成是馬斯克偉大“人類火星文明計劃”的最小模型,如果這個模型能夠運轉得非常成功,那么這也就意味著馬斯克的計劃已經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形成了第一個閉環。以后的工作將會變得簡單起來,無非就是載上去的人再多幾個,飛行的距離更遠一些,做的實驗程度更復雜,空間站建設得更大等等。本質上這些活動都是當前這個最小模型的迭代升級,未來只需要在這一核心循環上繼續提升任務難度就行了。

    在疫情時代,人人都在關注地球上的疫情什么時候才能結束,很多人都認為疫情已經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基本運行模式。但其實換個角度想想也許離開地球,沖向火星才是真正能改變人類歷史的大事件。

    人類的旅程終將是浩瀚的星河,而我個人也相信也許突破這一極限的將會是那些民營商業化的航天公司。現在,西方的航天競賽已經打得異常激烈了,而中國在這一方面盡管國家級別的航天活動表現得非常出彩,但民營方面仍未有太大的進展,還希望我們的民營企業能迎頭趕上,說不定哪天載人去火星的就是我們中國的科技公司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陳博每日觀察”(ID:CHENBOviews),作者:陳博,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太空飛行 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