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熱搜”救得了微博嗎?

    作者丨馮曉亭 閆俊文

    編輯丨饒霞飛

    北京時間3月3日晚,微博(WB.US)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這份回歸港股后披露的首份財報,讓微博很滿意。用微博CEO王高飛的話來說是,“四季度,我們以穩健的業績表現為2021年畫上圓滿的句號。”

    事實也的確如此,微博這次的成績單的確很亮眼。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微博總營收達到6.16億美元,同比增長20%,其中廣告營收達到5.5億美元,同比增長21%;2021年第四季度微博調整后營業利潤達到2.198億美元,2021年調整后營業利潤達8.292億美元,同比增長43%,調整后全年營業利潤率達到37%。

    數據來源/微博財報 制圖/燃財經

    在這份財報中,微博將“北京冬奧會”放置業務亮點的首位。冬奧期間微博相關話題總閱讀量超過4500億,全網討論量近3億,互動量為11.1億,各國運動員共發布超過2500條博文,漲粉量近4500萬。如財報所說,“微博成為運動員社交互動的第一平臺,整體流量超東京奧運會。”

    微博在冬奧會上獲得的流量,足以讓為冬奧會斥巨資的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艷羨不已,畢竟從微博的投入和收獲來看,微博似乎“躺贏”。像冬奧會大紅人“青蛙公主”谷愛凌,雖然是小紅書的代言人,她在小紅書上發筆記、開直播,但谷愛凌的相關熱搜常添掛在熱搜榜上,谷愛凌也在其個人微博賬號上分享商務和日常生活內容。

    冬奧盛宴之后的微博,原以為用戶會參與度減少,以致于微博會沉寂一段時間,不曾想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爆發,微博再次成為輿論的主要承載平臺。

    有熱度自然就有流量,流量對于微博這樣的內容平臺來說就是收入。

    這對于微博而言,并不全是好消息。畢竟哪里有蛋糕,哪里就是戰場。且不說百度、知乎等前者,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崛起,也對微博形成了圍攻之勢。

    更何況,監管始終是懸在微博頭上的一把利劍,微博能否靠著用戶心目中“輿論場”的地位繼續“躺贏”,以應對逐漸走弱的盈利能力和市場低看,煥發新春,還有待時間進行檢驗。

    01 在“熱點”中躺贏

    “再探再報,速速探來。”

    2月25日凌晨兩點,環球網發了一條“今天顧不上晚安,晚安”的微博。在前一天的2月24日,它創紀錄地發布了187條有關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最新進展的內容,幾乎實現了分鐘速報,網友幾乎每時刻都會打出“再探再報”的評論。眼尖的網友發現,隔壁財聯社仍然在更新,它還@環球網,并說,“太卷了”。

    事實上,近期以來,俄烏戰事在各社交平臺呈現出角力的意味。這而其中,微博在繼冬奧會之后,又一次成為網友熱議的核心集中地。

    2月22日,“烏克蘭在微博發聲明”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名,不僅如此,英國、法國、俄羅斯、美國等也紛紛在微博上用中文發聲,顯示出微博“圍觀廣場”的公共屬性。

    又比如,2月24日,@烏克蘭信使在微博上發出了募款的信息,支持英鎊、美元、歐元,卻不支持人民幣,引來微博網友的嘲諷,在2月28日,他們新增了人民幣賬戶。

    而與此相對照的是,俄羅斯在3月開始在微博授權“俄羅斯(Russia)國家館”賣貨,一經推出,就賣斷貨,預約的人數超20萬。

    燃財經通過清博大數據查詢發現,近一個月內,以“俄羅斯、烏克蘭”為關鍵詞,微博的流量涌入與社區討論在互聯網平臺之中一騎絕塵,微博的輿情信息占比為69.38%,其它分布在微信、頭條以及各類App里。

    其中,微博的流量在2月26日達到波峰,然后到了3月1日,逐漸回歸正常水準。值得注意的是,這也與俄烏戰爭進入最關鍵的博弈階段相關,尤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激烈介入引發了極大的關注。

    圖/各大平臺有關“俄烏沖突”的輿情流量分析 來源/清博大數據

    而自冬奧會以來,被“熱搜”吸引而回歸微博的用戶不在少數。自詡為“數據女工”的追星女孩陌陌便是其中之一,她現在登錄微博的頻次比之前在微博打投時更多了。

    陌陌曾經是一位微博忠實用戶,不過,彼時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愛豆“打投”。“作為粉絲每天登錄微博都是任務的,超話簽到、控評、發帖等操作樣樣不落。”

    但微博整頓飯圈后,陌陌很少登陸微博,即便登陸,也只是為了去看看愛豆更新動態的平臺。

    而冬奧會開始后,陌陌又開始頻繁“刷微博”,“甚至比以前還積極。”

    陌陌告訴燃財經,微博成了她獲取資訊的重要場所,從東京奧運會開始,跟著微博大V追熱點成了她每日的“新工作”,“微博熱搜榜很有意思,進去就能進行話題討論,而且是一茬接著一茬,從春晚到冬奧會,再到現在俄烏沖突,反正每天都會上去了解事態新進展。”

    02 “熱搜”是微博的核心

    對于微博來說,像陌陌這樣關心熱點的用戶自然是越多越好。畢竟用戶流量對于靠廣告為生的微博來說,至關重要。

    2009年,新浪微博正式誕生。僅一年,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戶數已達5000萬,新浪微博用戶平均每天發布超過2500萬條微博內容。當年8月到10月,平均每月增長了1000萬新用戶。2011年12月底,中國有5.131億網民,其中2.499億微博用戶,新浪微博的用戶更是占據半壁江山。

    從微博的活躍用戶數據來看,2021年,微博用戶增量可觀,在總量上也創下歷年新高。微博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12月的月活躍用戶數(MAU)為5.73億,較上年同期凈增約5200萬,同比增長10%。月活躍用戶數中約95%為移動端用戶。2021年12月的日均活躍用戶數(DAU)為2.49億,較上年同期凈增約2500萬。

    用戶和流量的增長,給微博帶來了可觀的廣告和營銷收益。

    數據顯示,近三年,廣告和營銷的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均高于80%。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微博全年營收為22.6億美元,其中廣告和營銷收入為19.8億美元,占比高達87.6%。

    《2021中國互聯網廣告數據報告》顯示,在2021年中國互聯網廣告收入TOP10企業排名及規模榜單中,微博領先拼多多一個身位位列第九,而奇虎360則掉出前十榜單。

    來源/《2021中國互聯網廣告數據報告》

    熱搜榜是微博的核心存在。

    熱搜代表著關注度以及流量,在某種程度,也代表著收入。通過熱搜榜,用戶能快速得知熱點,更容易讓全網流量匯集到一處。當然,熱搜榜也是廣告和營銷的好去處。

    一位微博商務告訴燃財經,現在微博熱搜報價是熱榜第三,報價140萬元,熱榜第6,報價120萬元,“但開年做活動,享受6折優惠。”

    另外一位做熱搜生意的人士告訴燃財經,他們的熱搜價格報價從3.8-12萬元不等,通過內容運營以及其它方式,可以做上熱搜,上榜率85%。

    實際上,微博的“熱搜”生意,很多互聯網大廠都在做。知乎、抖音、今日頭條等平臺都試圖搶占新聞這個互聯網最大的流量池,但相較于微博,聲量幾乎被掩蓋。

    2月24日,燃財經在手機彈窗上發現,抖音當天推送了俄烏戰爭進展的資訊,但數量僅有五六條,但同一天,微博彈窗數量就超過30條,幾乎從上午9點一直持續到晚間10點,借助官方機構的發聲,微博幾乎占據了手機彈窗的大部分面積。

    知乎也是此次新聞資訊推送的熱門APP,雖限于社區調性與用戶體量,并沒有像微博一樣引發各個國家層面入場討論,但因為各路知識大V跟進解讀,也收獲了不菲的導流流量。

    從大眾認可度而言,微博熱搜具備了風向標意義。“相較于抖音的視頻,知乎的長篇分析,微博140字的短消息可以迅速編輯推出,而視頻和長篇分析則需要一定時間周期編輯、發布。”一位產品經理說。

    上述做熱搜生意的人士就明確表示不會碰“抖音熱搜”,他以前做過抖音熱搜榜,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想要通過運營方式登上熱搜太難了,就算買“Dou+”,也很難保證能上熱搜,最主要看賬號內容的傳播度。

    盡管抖音已經有超6億日活,但在功能定位上還是娛樂消遣平臺,在公共事件的影響與話題度制造方面,仍然比不上微博。

    一方面,是內容載體的不同,新聞事件傳播最快的載體仍是文字,視頻內容相對較慢;另一方面,這源于微博的生態,更偏向廣場式的圍觀,抖音更像是一個視頻版的KTV,更吸引眼球,也更快被消耗。

    這就意味著,盡管都想搶熱搜這塊蛋糕,但并不容易,畢竟經歷這些年的沉淀,微博在這一領域,已經形成了優勢。

    正如王高飛所說,“2021年,我們充分發揮微博在社交媒體領域的獨特競爭力,實現了用戶規模和用戶活躍的穩步提升。商業化方面,2021年的營收突破20億美元,經營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充分體現了我們業務在疫情后恢復的強勁勢頭和韌性。”

    03 微博難言“第二春”

    毫無疑問,微博現在吸引流量最大的集散地是“熱搜”,不過,微博也需要正視,這并不是一塊不能被撼動的蛋糕。

    在前者上,百度熱搜功能能提供數據圖表支持,擁有堅實的用戶基礎,而微信、QQ、今日頭條、騰訊新聞......都覆蓋了熱搜功能。后來者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均先后上線熱搜功能,這些已對微博形成圍攻之勢。

    以微博過去的重心文娛相關為例,其它互聯網大廠正在搶奪過去微博的重要流量來源KOL以及明星名人,這也是微博2010年興起時最大的助推力量。

    2012年,新浪微博推出《微博》紀錄片,謝娜、姚晨、李冰冰、李開復等一眾名人為微博站臺。期間,微博也造出了張大奕、雪梨這樣的超級大V,通過微博導流,淘寶賣貨,他們一度帶貨能力曾創下互聯網記錄,影響力堪比時尚品牌。

    來源/視覺中國

    到了現在,一些名人因為微博社區的管理以及粉絲的對立攻擊,不得不退出微博,轉戰其他平臺。比如2018年,崔永元退出微博轉戰頭條。

    近兩年,也有一些明星受困了微博微博割裂的粉絲文化而退出。比如黃子韜曾一度退出微博,他現在主要直播陣地在快手;其他諸如賈乃亮、李湘、劉濤、朱梓驍等則轉戰抖音,跳入直播帶貨的浪潮;戚薇簽約了直播帶貨機構謙尋,成為了抖音一名專職主播。

    流量明星流失的同時,微博還必須正視監管帶來的影響。

    微博幾乎是監管部門約談的重點互聯網公司。在此之前,微博多次被責令停更。

    這一情況在2021年更為明顯。據科創板日報報道,網信中國公眾號信息顯示,2021年1-11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新浪微博實施44次處置處罰,多次予以頂格50萬元罰款,共累計罰款1430萬元。而在去年12月份的一次約談中,就對新浪微博罰款300萬元。

    盡管在微博電話會議上,王高飛指出,“雖然直播和游戲等部分行業受到了監管的影響,但目前來看,仍然保持著良性的投放態勢。”

    不過,王高飛顯然有些樂觀。

    此前,高盛便曾下調微博目標價由347港元/股至305港元/股,并預計微博2021年第四季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5%,理由是雖然北京冬奧會可能會維持微博強大的用戶參與度,但預計2021年第一季經濟疲軟會對收入造成影響。

    實際上,高盛下調目標價情有可原,過去幾年時間里,微博并不被市場所看好。

    在美股市場,微博現市值已不足百億美元。股價相較于2018年創下的最高股價142.12美元/股,跌幅也近80%。回港上市的微博也沒等來個好價格,上市首日便遭遇破發,當下211.4港元/股的股價相較272.8港元/股的發行價也縮水近20%。

    2016年,馬化騰在一次公開會議論述騰訊的三次危機,一是早期創業時,融資難,沒錢買服務器;二是與MSN的競爭;三是微博的出現,“微博的出現對于騰訊來說有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當時有3個團隊報名,做一個能夠解決PC到移動端的產品,最后一個團隊作出了微信。”

    時過境遷,如今,12年過去,微博已經算得上是互聯網的夕陽產品,截至北京時間3月5日美股收盤,微博在美股股價為25.78美元,總市值為60.48億美元,已較2018年約300億美元的高位跌去8成。

    可以說,屬于微博的時代過去了,而微博要想迎來“第二春”,并非易事。

    參考資料

    《微博2021財報:全民“熱搜”后營收突破20億美元》,來源:《科創板日報》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文中陌陌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燃財經工作室,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