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即使是聰明人也會犯的7個情緒錯誤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人人都有情緒,而且會把情緒分成好的(高興/快樂/積極,等等)和壞的(憤怒/痛苦/焦慮,等等)。但很少有人真的理解情緒的作用機制,也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健康相處。實際上情緒本身不分好壞,它是一種大腦的反應方式,是促使我們找到問題根源的信號。本文來自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Photo by Hamann La from Pexels

    大多數人其實都不了解自己的情緒,無論是情緒的作用機制,還是如何以一種健康的方式與情緒相處。

    結果就是,這些人一遍又一遍地犯同樣的情緒錯誤,陷入情緒低落、焦慮、拖延和關系緊張的循環。幾乎人們犯的每一個情感錯誤都可以歸結于這一個陷阱:

    現在感覺良好的東西往往會讓自己以后感覺糟糕。

    情緒性錯誤是對痛苦感覺的直覺反應,通常能在短期內緩解痛苦,但只會使問題在未來變得更糟。

    作為一名心理學家,我的工作是幫助人們了解情緒是如何真正發揮作用的,這樣他們就能以一種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而不是試圖避免情緒或快速解決情緒問題。

    下面是7個即使是非常聰明的人也會犯的最常見的情緒錯誤。如果你能學會識別并避免這些錯誤,會讓自己更快樂,情緒更穩定。

    1. 相信自己的想法

    能夠思考、推理和解決問題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不小心,則會讓自己陷入麻煩。

    很多人,尤其是聰明人,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過于依賴自己的想法。

    因為聰明人的一些思維方式在生活的某些領域(例如工作)確實是有用的,所以他們假定自己的思維方式總是有用和正確的。這導致人們傾向于無條件地相信自己的想法。

    但問題是:

    不管你有多聰明,你的想法都可能是完全錯誤的,尤其是對自己的想法。但我們的思考方式會直接影響自己的情緒感受:

    如果你告訴自己是個失敗者,那么你會感覺很糟糕。

    如果你想象自己在可能工作中把匯報搞砸,那么你會感到焦慮。

    如果你在心里回憶過去10年婚姻中你的配偶給你的225種委屈,那么你會感到憤怒。

    不幸的是,許多聰明人會陷入痛苦情緒的惡性循環,因為他們相信第一個出現在腦海中的想法,結果是,他們一直這樣想,并產生越來越多的痛苦情緒。

    如果你想避免悲傷、內疚或焦慮等痛苦情緒的螺旋,就對自己的想法培養一種健康的懷疑態度。

    記住,僅僅因為你想到了它并不意味著這就是真的。

    2. 試圖控制自己的情緒

    大多數人認為,只要有足夠的努力或技巧,他們就應該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他們感到焦慮時,會告訴自己平靜下來。

    當他們感到悲傷時,會告訴自己振作起來。

    當他們感到生氣時,會告訴自己冷靜下來。

    但如果你停下來想一想,這么告訴自己真的管用嗎?

    例如,如果讓自己感覺快樂就像打開快樂開關一樣簡單,那么沒有人會像我一樣去看治療師了,也沒有人會像我一樣閱讀自我提升的文章了。

    你不能直接控制情緒,就像你不能直接控制天氣一樣。

    當情緒不好時,你可能會采取以下兩種方法之一:你要么想要逃避痛苦的感覺,要么想要解決情緒問題。問題是,當你試圖避免痛苦的感覺時,你就是在告訴大腦,那些感覺是危險的。

    這意味著,即使你在那一刻“成功地”感覺更好了,大腦在下次同樣情緒出現時也會感到害怕,導致加倍的痛苦情緒。

    所以,下次你感覺不好或難過的時候,不要問“我怎樣才能讓這種感覺消失?”,試試這個:除了感覺到這種情緒,我還能做什么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

    3. 把自己的情緒歸因于他人

    這是一種普遍的誤解,即使是在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當中。因為它確實是那種感覺……

    在吃午飯時,如果一個同事對你冷嘲熱諷,你會覺得是他的話讓你生氣了。

    在結婚紀念日時,如果你的配偶忘記送你禮物了,你會覺得是他們的健忘讓你傷心了。

    在高速上開車時,如果有一輛車突然超車,你會覺得是這輛車的司機讓你焦慮了。

    但這些都不是真的。

    我們從幾十年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中知道,一個被稱為認知中介的過程決定了我們的情緒感受。簡而言之,這意味著是我們對事物含義的解釋產生了情緒,而不是事物本身。

    例如,假設你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一輛車從你身邊疾馳而過,從右邊超車后擋在你前面:

    情況A:你心里想,真是個混蛋,他差點把我撞了。

    情況B:你對自己說,車里也許坐著他準備分娩的妻子,而他想盡快趕到醫院。

    完全相同的情境和事件,但你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情緒反應。

    因為事情本身不會引起情緒,是你對事物的看法產生了情緒。

    當然,這并不是說環境不重要,當一些消極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傾向于給出消極的解釋是有道理的。

    關鍵是要意識到,雖然你無法控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但總是可以控制自己如何看待它。

    4. 擔心你的情緒

    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設你不小心碰到了爐子上的熱鍋,一陣灼痛穿透你的手指和手臂。這種疼痛感危險嗎?

    完全沒有,對不對。痛苦本身并不危險,這種感覺是大腦傳達危險的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危險的是如果你把手指繼續放在熱鍋上,會造成組織損傷。疼痛只是一種手段,是大腦在讓你移開手指,防止真正的危險發生。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于情感上的痛苦:

    例如,當你分手后感到極度悲傷時,這種悲傷和痛苦的感覺并不危險,也不是壞事。當你焦慮時,雖然焦慮的感覺很糟糕,但并不危險。

    這里的關鍵點很簡單:

    感覺糟糕并不意味著它就是糟糕的。

    許多人養成了試圖麻木或逃避痛苦情緒的壞習慣,因為他們認為痛苦是危險的。不幸的是,這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從長遠來看,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舒緩情緒的秘密是提醒自己,無論多么不舒服,情緒都不是危險的,也無需害怕。

    5. 信任你的情緒

    無條件地相信自己所有的想法是危險的,同樣,盲目地相信自己的情緒也是有問題的。

    我們的文化傾向于美化情感。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被“找到你的激情所在”、“讓直覺指引你前進”以及“追隨你的內心”這樣的信息狂轟濫炸。似乎情感在某種程度上比思想或原則更明智、更準確地傳達了真理。盡管每一部迪士尼電影都想讓你相信這一點,但情感往往不能為我們指明正確的方向。

    例如:

    當你和配偶爭吵時,憤怒之下你可能會出口傷人。在這一點上,你真的應該追隨自己的內心嗎?

    鬧鐘響了,你記得自己說過今天早上要鍛煉,但同時你又想多睡15分鐘,所以你翻過身來告訴自己晚上再鍛煉吧。聽從自己的感覺真的是對的嗎?

    不管情緒多么強烈,無論情感看起來多么神秘和睿智,事實是,情緒經常會與你的價值觀和最高愿望發生沖突。如果你養成了盲目相信自己情緒的習慣,就會把自己置于一種長期拖延、缺乏自尊、甚至可能健康狀況不佳的生活中。

    為了真正追隨夢想,過上可以引以為傲的生活,你必須時不時地忽略你的情緒,把目光放在價值觀上。

    6. 判斷你的情緒

    前文我們說過,試圖控制你的情緒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情緒實際上并不在我們的直接控制之下。這個觀點的另一個重要含義是:

    如果你不能直接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么用情緒來判斷自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會因為生氣而被送進監獄。只有你做錯了事才會被送進監獄。

    我們只會根據人們的行為來判斷他人,因為行為是可以控制的。但我們不會根據人們的感受來判斷他人,因為感受不在我們的控制之下。

    然而,還是有很多非常聰明的人(包括我共事過的幾位律師)會因為某種情緒而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或錯的。不幸的是,這有嚴重的副作用:

    當你因為悲傷而消極地評價自己時,你會在悲傷之外再增加一層內疚。

    當你因為焦慮而批評自己時,你會在焦慮之外再加一層悲傷。

    當你因為感到憤怒而責備自己時,你會在憤怒的同時感到羞愧。

    用你的感覺來判斷自己只會加劇痛苦。你可能不喜歡感受焦慮、悲傷、生氣或其他任何不舒服的情緒,但批評自己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下次當你情緒低落時,要像對待好朋友那樣對待自己。

    7. 靠技巧應付你的情緒

    應付是一種短期策略,但往往會導致長期的痛苦。

    如今,似乎每個人都想學習更多的應付技巧。作為一名治療師,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請求:

    我想學一些技巧來應對焦慮/沮喪/生氣/等。

    但這些應付情緒的技巧就像“創可貼”,雖然它們可能會在短期內緩解一些不適,但不能真正解決根本問題。

    而且,這真正的麻煩開始的地方。因為當你能依靠應對技巧來讓自己感覺更好時,往往就會回避解決問題的根源。

    沒有人喜歡大動干戈,但如果你的胸部真的中了一顆子彈,那就需要取出來。同樣,如果你長期焦慮、抑郁,或者你正在與某種情緒做斗爭,靠技巧應付只是在把問題拖到后面去。應對技巧只能解決你痛苦的癥狀,而不是痛苦的起因。

    寫在最后

    現在感覺良好的東西往往會讓我們以后感覺更糟。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情緒健康,請注意以下常見的情緒誤區:

    1. 相信自己的想法

    2. 試圖控制自己的情緒

    3. 把自己的情緒歸因于他人

    4. 擔心自己的情緒

    5. 信任自己的情緒

    6. 判斷自己的情緒

    7. 靠技巧應付自己的情緒

    譯者:Jane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