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石頭科技“去小米化”,上市一年業績變臉

    2月24日晚,石頭科技(688169.SH)披露的2021年業績快報,營收58.37億元,同比增長28.84%;歸母凈利潤14.02億元,同比增長2.4%,扣非后利潤11.89億元,同比減少1.52%。

    石頭科技這份財報低于預期,不僅整體營收增速放緩,扣非凈利潤更是出現負增長。2019年、2020年石頭科技營收42.05億和45.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7.81%和7.74%;歸母凈利分別為7.83億和13.69億,同比增速為154.52%和74.92%。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石頭科技表示由于疫情等因素導致全球運力緊張,出現較多的集裝箱滯港、船舶跳港、運輸周期不暢等情況,對公司收入增速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2021年上半年,石頭科技境外收入達到12.55億,同比增長124.14%,用疫情導致的全球運力緊張似乎解釋不了盈利增速的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石頭科技同時還拋出了一份減持方案。雷軍掌控的金米投資、石頭科技董監高等8位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過10.752%,對應市值在50億元左右。

    本次參與減持的股東包括天津金米投資、石頭時代、萬云鵬、王璇、孫佳等,其中,金米投資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投資平臺,石頭時代為石頭科技的員工持股平臺,多名核心技術人員通過石頭時代間接持股,萬云鵬、王璇、孫佳為公司的董監高。

    也就是說,小米系、石頭科技公司高管和核心技術人員都在減持之列。

    作為小米供應鏈上的明星公司,石頭科技上市一度在科創板上演“瘋狂的石頭”,2021年6月達到近1500元的歷史高價后持續下行,今年2月單月跌幅達到近30%,9個月內累計跌幅近六成。

    資本市場對石頭科技為何突然變臉,連雷軍也要揮別一手捧紅的石頭科技?

    瘋狂的石頭

    石頭科技實控人是現年40歲的昌敬,其曾在騰訊和百度擔任產品經理,2014年創立石頭科技。2016年之前,石頭科技一直處于虧損中,2016年9月,石頭科技推出首款小米定制“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后發展迅速,于2021年2月登陸科創板。

    上市之前,石頭科技共進行了5輪融資,其中小米集團和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共參與了3輪。石頭科技也因代工小米掃地機器人被視為小米生態鏈公司。

    登陸科創板后,石頭科技曾上演“瘋狂的石頭”。石頭科技發行價格為271.12元,是當時科創板企業的最高發行價,上市當天石頭科技一度漲幅超過98%。

    上市之初,雷軍控制的順為資本和金米投資合計持有24.7%股權,是除了創始人昌珉之外的最大股東。截至去年三季末,順為資本和金米投資累計持股15.75%,金米投資最新計劃減持2%,完成后持股將進一步下降至13.75%。

    值得一提的是,解禁期剛過時,石頭科技的高管和小米等股東已經“踩點”減持一次,彼時10名股東減持11.1%,涉及市值超70億元。

    石頭科技可以說是小米養大的公司。成立之初,石頭科技憑借小米在品牌、渠道、供應鏈的全方位支持,迅速站穩腳跟。2016年到2021年,石頭科技營收分別為1.83億元、11.19億元、30.51億元、42.05億元、45.3億元和58.37億元,不難看出石頭科技自2018年開始業績爆發式增長,其對應的時間節點正是小米上市。

    但是小米的幫扶最終變成了石頭科技業績增長的金箍。小米生態鏈產品的質優價低的要求,決定了小米對生態鏈企業的成本壓縮到極致。對于生態鏈企業來說,做小米的生意,毛利天花板觸手可及。

    “去小米化”的石頭

    目前,小米的掃地機器人代工企業共有5家,除石頭科技外,還包括追覓、云米、銀星智能和杉川科技。其中,追覓2019年才入局吸塵器領域,但第二年銷售額就突破20億。追覓以無線手持吸塵器起家,目前其品類已經覆蓋至智能洗地機、掃拖洗烘一體的掃地機器人。

    而石頭科技則選擇了“去小米化”,先后推出石頭和小瓦等自有品牌的掃地機器人,與小米的米家掃地機器人正面競爭。2020年7月,石頭科技還發布了一份股權激勵方案,其中業績考核的標準就是要提升石頭科技自有品牌的銷量。

    2019年到2021年上半年,石頭科技自有品牌銷售額占比分別為65.73%、70.72%和98.23%。自有品牌占比增加,最明顯的好處是毛利率提升,石頭科技代工的小米機器人毛利率一直在20%以下,隨著自有品牌銷售額增長,石頭科技毛利率已經增加由2016年的19.21%增長至2020年的51.32%。

    在毛利率增加的同時,去小米化也讓石頭科技的銷售成本逐漸增加。2021年前三季度,石頭科技營銷費用達5.13億,在總營收中占比達到13.4%,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9.4%。

    根據奧維云網最新數據,石頭掃地機器人線上市場零售份額已經超過小米,位居行業第三,其前面的既有老對手科沃斯,還有新對手云鯨。

    科沃斯是國內掃地機器人市場的龍頭,2018年在上交所上市,最新市值在800億元左右。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年前11個月,科沃斯在掃地機器人線上市場零售份額高居首位,占比已經達到47.6%,超過二、三名的總和。

    科沃斯1月底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度歸母凈利在20億元左右,同比增速在210%以上;扣非后在18.5億到19億之間,同比增幅在250%左右。

    2021年前三季度,科沃斯營收82.44億同比增99.04%,歸母凈利13.3億,同比增432.05%,扣非后為12.15億,同比增639.04%。以此來看,去年四季度,科沃斯業績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

    去年四季度,掃地機行業整體降溫,行業向量減價增的方向發展。根據奧維云網數據,2021全年掃地機行業線上銷量同比減少10.7%,銷售額同比增加28.3%;2021年四季度行業線上銷量同比減少19.3%,銷售額同比增加31.7%。

    科沃斯目前在售掃地機器人價位在2000元到12000元均有布局,但天貓旗艦店銷售量最高的三款都在4000元以下。

    除了老對手繼續穩坐行業龍頭,石頭科技目前正面臨市占率被后來者超越的增長瓶頸。行業第二的云鯨在2016年10月成立,首款產品在2019年的雙11面世。不同于石頭科技以代工廠起家,云鯨主打的是自有品牌,瞄準掃拖一體的市場。根據奧維云網數據,2021年前11個月云鯨在掃地機器人線上市場零售份額已經達到19.8%,超過石頭科技3.2個百分點。公開信息顯示,云鯨目前已獲六輪融資,紅杉、高瓴、字節均為其重要投資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石頭科技不僅在掃地機器人領域與小米競爭,實控人昌敬還在像雷軍一樣進軍智能汽車市場。

    昌敬創辦的新造車項目洛軻汽車,獨立于石頭科技,在2021年末拿到了來自騰訊、紅杉資本的1億美元融資,估值20億美元。不過,雖然掃地機器人和智能汽車在激光雷達應用等方面存在相通之處,洛軻汽車作為市場新軍的實力幾何仍有待市場驗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大摩財經”(ID:damofinance),作者:大摩財經,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