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不到親的年輕人,開始在Tinder找工作了
在閱讀本文之前,大家可以做一個小測試:
今年,你到頻繁被催婚的年紀了嗎?
正在公司內網摸魚的我發現了一個明顯變化,相親帖呈幾何指數增長,年齡段橫跨00——80,以90后最為突出。
無論是從薪資還是工作層面來看,回老家的我們都有絕對的飯桌話語權,唯獨“有對象了么?”這個問題,能打破原本和諧的氛圍,讓我們無力反擊。
回家探親總是會演變成回家相親,流水席從串親戚變成了見網友,介紹人吹得天花亂墜,一見面雙雙打回原形。
找對象不擅長,但是我們擅長找工作啊。互相沒看上不要緊,內推碼留一個,做不成夫妻,可以做同事嘛。
在搞錢這件事上,這幫年輕人從未輸過。
有人在Tinder上結婚,有人在Tinder上找工作
26歲,一個不尷不尬的年紀,身邊有人結婚生子,有人則一直母單,Shirley顯然是后者。
看著自己的禮錢光出不進,Shirley有些焦慮了,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她將白白灑出好幾萬元。
作為一個乖乖女,Shirley母單的主要矛盾并不是顏值,而是社交圈。
兩點一線的大廠工作讓她無暇去參加社交活動,而部門內部又全是姑娘。讓人不禁想起那句經典名言:上學不早戀,工作徒傷悲。
在已婚閨蜜的攛掇下,Shirley人生中第一次下載了Tinder,畢竟閨蜜和她老公就是在Tinder上認識并結婚的。
本來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卻意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當Shirley抱著手機給我看她和一個match的小哥哥聊天記錄時,我突然就明白了她單身的原因:
她給人家發的第一句話是:“INTP是什么意思啊?”然后就再沒等到過回音。
看到這里,我順手扔給她一個MBTI性格測試鏈接。
畢竟現在MBTI 測試結果就是虛擬世界的戶口本+學歷證明+心理醫生診斷書,你在自我介紹上寫上四個字母,遠比介紹自己是什么星座來得更靠譜。
不僅談戀愛要看,找工作更要看,《MBTI職場性格類型大數據報告》就給出了這樣一些數據:
人力資源崗位從業者的典型性格為INFP (哲學家) 、ISFP (藝術家) 、ENTJ (統帥型) ,表現為能夠積極關注他人的情緒體驗、重視感情、理解別人、處世變通。
銷售的主要工作方式為不斷與客戶建立聯系,通過“實干”來讓自己能成更多的單,從而幫公司賣出更多的產品。 ENFP公關型的人群更加善于與人打交道,他們能夠敏銳地察覺和把握住客戶的需求。
NF型人格會比SJ型人格更善于完成與人溝通的工作;而NT型人格比NF型人格更適合做統籌、具有創造性的工作;E型人格的人比I型人格更加開朗外向。
大概一周后,Shirley跟我們說,她要跳槽,工作是在Tinder上找的。
一個HR like了她,說他們現在想招一個ISTJ的人才,看了下Shirley的介紹覺得很不錯,有沒有興趣來參加個面試。
面試很順利,待遇也比之前有了顯著提升,Shirley毅然決然的跳槽了。她說“談戀愛固然重要,搞錢更重要。”
我酸了么?我酸了。
我從老年相親節目GET了面試經驗
當我這個大齡90后還在糾結用哪款交友軟件,才能實現快速右滑“匹配”,從而實現喜歡自由的時候,我老家單身多年的大姨都不屑這么落伍的操作了。
她告訴我,她追看老年相親節目比追劇上頭。
和現在很多年輕的綜藝不同,來參加節目的老年人身上沒有那么多的title和標簽。
姓名、年齡、婚姻情況簡單一句話,有眼緣就坐下聊兩句,沒眼緣抬屁股就走,一分鐘都不耽誤。
眼緣合、有保障、身體好,簡簡單單的條件,直截了當的表白,誰看完誰不說一句,老年人才是真真正正的通透。
沒有所謂的推拉戰術,你來我往,PUA,“我相中你了”就承諾了白頭偕老的陪伴。
其實相親和面試差不多:
1.相親得去對方家里參觀——工作環境很重要,工位距離,是否整潔安靜;
2.能給我多少錢,有沒有保障——工資給多少,五險一金是不是正常交;
3.身體是不是健康,有沒有疾病——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如何,是否有升職空間......
雖然時間橫跨了50年,但是這些硬性條件仍然是必須要納入考核標準的關鍵。
現在很多人說95后飄了,95后難管等等,甚至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新招的95后員工又又又又離職了?”
領英之前發布了一份關于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的文章,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知道: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后則是3年半,而90后驟減到19個月,95后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95后的就業價值取向發生了哪些變化?
80后追求穩定,重視職業能力提升,能夠將國家和社會需求融入個人的價值取向中;
90后積極務實、注重個人經濟利益、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的特點;
95后注重自我的展現,更加重視自身職業發展與自我價值的匹配程度。
《福布斯》報道稱,一項研究發現,如果能獲得更高的薪水,58%的95后員工愿意在晚上和周末加班;
67%的95后求職者表示,他們愿意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而搬家。 54%的95后求職者承認,薪水是他們選擇第一份工作時的首要考慮。
對于Z世代而言,工作并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一份獲得高品質生活的工具,是成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
寫在最后
有網友笑稱,年輕人內推到tinder找,中年人找高級雇員都是靠爸媽相親人脈,什么資歷要求都能找到。
無論是MBTI人格測試還是頻繁跳槽,都是年輕人追尋自我,表達自我的方式,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找到互相匹配和合適的工作。
就像嘴上喊著躺平的90后,背地里比誰都努力。
沒趕上改革開放的浪潮,沒生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當下,作為獨生子女一代的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賺取第一桶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旺仔,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