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在冬奧余溫,感受5G的厚雪長坡

    2002年2月26日,正月十五元宵節,北京晚報的記者把一摞報紙帶到河北,送到了楊揚媽媽的手里。

    數日前,在2002鹽城湖冬奧會上,27歲的楊揚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賽上,為中國拿下了第一塊冬奧會金牌。那一摞報紙上,都有楊揚的相關報道。楊揚媽媽說,這是北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是首都重要媒體對楊揚的報道,要永久珍藏。

    這一年,中國以2枚金牌和2銀4銅,實現了冬奧會的歷史性突破。

    20年后的2022北京冬奧會,中國以9金4銀2銅15枚創造了冬奧會新的里程碑。不過此時,想收藏幾份報紙已經不那么容易了。

    在轟轟烈烈的移動互聯和極速5G時代,隨時隨地的網絡媒介和全景、高清的視頻直播,早已代替了油墨味的紙張,把曾經的等待變成了即享,把柜子里的收藏,也變成了隨時“可取”的云端數據。

    01冬奧,讓5G被更多“看見”

    這一屆冬奧會,點燃了全中國對冰雪運動的熱情,也給了大眾一次重新認識5G的機會。

    在冬奧會進行中,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OBS)已經對中國5G感嘆不已。其首席執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薩科斯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這可能是他經歷過歷屆冬奧會轉播基礎設施質量最高的一次。

    “每一個場地都有非常穩定的5G網絡連接、非常好的設施、非常好的評論員席位,這對我們完成轉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幫我們更好地把賽事轉播呈現給更廣泛的觀眾。”

    這是從數月前開始,運營商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兩地三賽區,87個場館及連接場館的道路,全力部署的全覆蓋5G網絡。

    得益于獨立組網的5G網絡,那些高速競技中難以捕捉的畫面,不僅可以被實時直播,還可以高清、4K甚至8K清晰度,在最短的時間傳遞給全球的觀眾,將賽事直播、轉播的清晰度、效率直接“拉滿”。

    令傳媒業感觸最大的是,截至閉幕式,約1000小時賽事時長、轉播內容總生產量達6000小時的內容,都通過云端走向全球,衛星直播車、現場搭建網絡專線逐漸成為了歷史。

    借助“5G+云計算”,全球媒體在云端即可接收直播信號,方便媒體進行遠程直播、精彩回放、特效視頻和內容集錦制作等。

    對觀眾來說,實時高清直播、360觀賽、VR體驗,是能親身體驗到的5G冬奧最大亮點。

    此前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就嘗試了VR技術對部分賽事拍攝,為觀眾提供360度全景視頻觀看,同時還推出了VR直播和VR點播兩種類型的賽事觀看服務。

    而在2022北京冬奧會,360度全景視角開始普及,VR技術也在娛樂、訓練、觀賽等多個領域給選手、VR觀眾(利用VR設備、央視頻APP以及H5頁面)帶來了更多的驚喜。

    有觀眾用央視頻APP的VR冬奧觀看2月16日那場冰球男子1/4決賽時,自言“就像站在冰球守門員后方一樣”。 基于虛擬的VR大屏,他不僅可以觀看到比賽的細節和回放,還能隨鏡頭轉到運動選手身上,看到他們從起點出發的動作,也會隨著場上賽事的節奏自主切換角度,甚至能 看到擊中冰球入門的手勢動作。

    此前在電影、綜藝節目中出現過的“子彈時間”,也首次出現在了冬奧會賽場——例如在2月6日的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資格賽中,蘇翊鳴那完美一跳,就被360度環拍技術打造成了炫酷的“子彈時間”特效,幾乎沒有延時地,出現在了觀眾視界里。

    據說,這在黑客帝國電影時期,甚至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制作完成一個類似畫面。

    而在精彩的開幕、閉幕式上,無論是鳥巢遠景鏡頭,還是精彩的表演細節,以及清晰的運動員入場,都基于5G直(轉)播技術實現了高清直播,將中國觀眾公認的“最浪漫”開幕、閉幕式得以有了更清晰、更沉浸、更立體的呈現。

    02從傳媒開始的變革

    之前,傳媒業專家趙子忠曾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5G剛剛商用時,經常有學生問他,“趙老師,5G到底會給傳媒帶來什么?”

    這屆冬奧,驗證了他當時的預測。

    一是信息采集能力的飛躍。“在5G的應用中,無人機和機群將能實現全方位高效率的信息采集,這個能力是以前我們沒有的。”

    還有很多移動的、固定的媒體采集設備,將更多地應用到傳媒領域,5G對于傳媒的信息采集能力是一個非常大的影響。

    二是對內容集成的極大改變。5G+VR,5G+AR,5G+等,對于內容集成都是一個大變革。

    “未來不僅會有大量的VR視頻或VR的數據,需要一個能力很強的集成平臺去處理、與云計算緊密結合。未來5G直播還會有更多4K、8K超高清視頻傳回,對視頻處理能力、內容集成能力有更高需求,網絡則要適應更大規模、更復雜的信息的處理需求。”

    三是5G會帶來信息分發的大變化。“手機上的內容數據包變得更大、更多后,手機處理能力會變化。”

    ”此外家庭場景將會變得比以前更加豐富,智慧家電、智慧家居,將會基于高帶寬低時延網絡無縫連接。而且車載的媒體也會發生變化。這也意味著車載廣播會受到非常大的沖擊,車企和互聯網企業正在推進的無人駕駛,也會讓汽車變成一個重要的5G媒體流量入口。

    面向后5G時代,人機共生和原生應用的大爆發,也成為5G在傳媒上的兩大亮點。

    在趙子忠看來,5G的成熟,將推動人機共生局面的來臨。5G的廣聯接能夠把采集和分發設備都帶起來,于是就越來越多的信息采集將通過無人機、攝像頭等機器采集,內容的生產、編輯、檢索、審查、整理也將強烈依賴人工智能。

    “我現在就很想給我的微信里裝一個機器人語音系統,將來你和別人的聊天很可能不知道對方是人還是一臺機器,這就是未來人機共生的一個典型特征。”

    此前,多位業界專家對5G商用的預測,也在這屆冬奧會上得到了證實。

    2021年初,GSMA大中華區戰略合作總經理龐策做客紫金山科技“預見2021”時提及,從全球5G早期在C端的主要應用看,超高清視頻、AR/VR、XR等業務是5G最典型的應用。當時,AR/VR、XR等沉浸式業務還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在消費者層面滲透率還不高,但2021到2022年,5G在賽事體驗上的應用,以及5G云游戲、5G電競將會初步具備商用規模。

    這屆冬奧讓越來越多大眾真切體驗到了5G的亮點,而隨著游戲和電子競技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數據密集性提升,5G的表現也將對超低時延、更接近用戶位置的海量數據處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日,Gartner研究副總裁劉軼也通過媒體表示,5G在這屆冬奧上的應用,不但覆蓋了媒體、軌道交通,車聯網、醫療、大型場館及場地管理等,4K超高清實時轉播的“大視頻”和數字孿生,還將有助于實現“元宇宙”遠景的沉浸體驗。

    而更底層環節,包括人機協同、車聯網技術,盡管在5G商用前期應用落地較少,但通過冬奧會的嘗試和應用,無疑豎起標桿性意義。

    而在龐策看來,非管道類業務包括Pay TV、金融、電子商務、媒體內容、云服務、安全、數據分析,已經成為全球運營商創新的方向。同時,由于5G網絡還能提供網絡切片、企業專網、邊緣計算,越來越多基于5G的應用將會為運營商超越管道提供更多的抓手。

    冬奧閉幕了,但5G的造勢,或許才剛剛開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紫金山科技”(ID:zijinshan2013),作者:顧以東,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厚雪長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