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冬奧賽場外的冠軍爭奪戰

    “教你一段東北話,波棱蓋蹭馬路牙子卡吐露皮了。”

    “……卡吐露皮了。”

    配合著評論區一片“哈哈哈”的笑聲,短短一小時的直播,2月10日,這場“東北話教學”在小紅書上引起了超過6萬名網友的圍觀。

    而這場直播的兩個主人公,一方是因傷錯過北京冬奧會的短道速滑世界冠軍韓天宇,另一方則是剛剛入籍中國的前韓國短道速滑冠軍林孝埈,兩個身份背景頗有看點的冠軍之間的連麥直播自然是引起了關注。

    在小紅書上,因為沒有官方重播,這場直播的相關筆記達到了2600+篇。其中熱度最高的一條,點贊量達到了2.7萬。同樣,在B站上,這場直播的相關視頻僅僅33秒就收獲了64.8萬的播放量。在微博上,此次連麥直播的相關詞條也收獲了8906.6萬次閱讀。

    但可惜,或許是因為這樣一場頗具看點又正逢流量爆發之際的直播安排得太過突然,小紅書在直播前基本零宣傳,只有在直播開始前3分鐘才發布的一條預告。這也讓不少錯過直播的網友在這條預告下方排隊喊著:“下次直播什么時候!”

    顯然,這場并未事先張揚的直播,實實在在地贏得了用戶們的注意力。

    當然,參與這場“注意力經濟”大戰的不只是小紅書。

    當冬奧有關的一切正在成為絕對的流量密碼,抖音、快手、小紅書們或是競相邀請奧運冠軍入駐,邀請他們開設直播,或是為他們專門制作綜藝節目,又或者試圖將自己與他們“焊在一起”,將他們的一舉一動隨著信息流推送到萬千網友面前。

    這是一場互聯網群雄之于冬奧賽場外的冠軍爭奪戰。

    一場關于奧運冠軍的“賭注”

    這場戰役還未完結,自然,所有兵家都希望能夠借助冬奧冠軍,來個先發制人。

    比如,小紅書。

    除了上文提到的韓天宇和林孝埈,自冬奧以來,小紅書還邀請了中國第四金獲得者高亭宇在奪金之后的轉天進行直播。或許同樣是因為時間緊任務重,這次依舊沒能有良好的宣發,只是提前3小時發布了圖文預告。

    直播之外,在冬奧預熱期的2021年12月至今年2月內,一批參與冬奧的運動員們相繼開設小紅書賬號。其中,不僅包括本次奪得金牌的奧運冠軍谷愛凌、任子威等,還包括擁有不輸參賽運動員熱度的短道速滑隊教練安賢洙,以及話題度頗高的林孝埈等。

    而當他們被公眾關注之后,自然也就反哺平臺成了流量密碼。

    很難不將這視為小紅書的一次“賭注”。

    類似的“賭注”還發生在B站。

    只是,B站的聰明之處在于,當中外各路冠軍進駐B站之后,當冠軍們成功獲得獎牌甚至金牌之后,B站就可以大方地宣傳道:“我們的up主獲得了冠軍!”、“奪冠的隊伍里混進了UP主!”

    蹭歸蹭,但卻的確達到了宣傳效果。

    另一邊,抖音也依靠著邀請冠軍們進行直播加入到了這場流量爭奪戰中。

    為此,抖音開設了“冠軍駕到”板塊,邀請了包括此次獲得金牌的高亭宇、曲春雨,以及憑借著“嘮嗑式解說”爆火的奧運冠軍王濛,讓他們與其他各路知名運動員、解說開啟連麥直播。截止目前,抖音賬號@冠軍駕到 自2月6日開播至今,總共11期直播,已獲得了2957.5萬次播放。

    而更有話題性的王濛也有自己的“特權”,除了參與抖音官方直播,她還在自己的抖音賬號制作了直播節目《濛主來了》,邀請冬奧、夏奧的冠軍們一同出演。

    有趣的是,原本這些知識幾檔吸引流量的直播欄目,現在卻如同綜藝一般獲得了包括安踏、飛鶴奶粉等品牌商的冠名,足以見得其流量變現的效果之快,作用之強。

    同時,冬奧期間,衍生節目從不缺席。

    像是騰訊視頻。拿到了冬奧賽事直播權的騰訊視頻此次制作了《贏戰冰雪》的直播節目,演播室內同樣請到了往屆的冬奧夏奧冠軍、《谷愛凌:我,18歲》獨家紀錄片以及《了不起的冠軍》等衍生節目。

    當然,提到之于冠軍的爭奪,無法避開的還是微博。

    掌握了輿論場的微博此次將冬奧的盛世營造得近乎于鋪天蓋地。據不完全統計,谷愛凌拿到第一金的2月8日,她幾乎包攬了當天90%的熱搜,同一時段最高有近35條熱搜屬于谷愛凌。這之后,谷愛凌說的每一句話,發的每一條動態,甚至是她周遭的每一個變動,吃的每一口韭菜盒子,都成為了微博熱搜的爆款問題。

    但不難猜測,這些熱搜當中,有多少是網友自發,表達對選手的關切,又有多少是微博助推,為了在注意力爭奪戰中贏取更多的關注。

    另一方面,金善臺、安賢洙等一批有話題度的冠軍教練也相繼開通微博,像是短道速滑教練安賢洙在開通微博半個月后,就收獲了141.1萬粉絲,其在2月1日發布的第一條微博視頻目前已有1083萬次觀看。

    毫不夸張地說,這些被競相追逐的冠軍們,已然成為了互聯網平臺們站臺的形象大使,承載著為后者“招標引流”的重任。

    體育賽事:存量之戰

    當然,此屆冬奧會當然不是互聯網的第一次之于體育賽事的競爭。

    把時間倒回半年前,東京奧運期間,互聯網混戰就已經初露苗頭。

    版權方面的燒錢大戰從當時就已經打響。和此次一樣,除了電視臺和央視頻,咪咕、騰訊、快手均拿到了直播轉播權以及視頻點播與短視頻的權限。

    像小紅書、抖音、B站等還沒有像此次冬奧一樣全面進攻體育板塊,沒有拿到版權的他們幾乎是依托著固有的社區氛圍,在視頻和圖文二創方面主要是以賽場之外的花絮以及運動員過往的比賽資料為基礎進行二創混剪,盡可能地發掘流量。

    而微博也沒有把東京奧運期間的全部注意力放在比賽中,也沒有任何一個運動員有今天谷愛凌的熱度。

    再往前倒,不論是2021年的歐洲杯,還是2018年冬奧會,這些大型體育賽事也都沒能收獲互聯網的競相追逐。

    這固然與此屆冬奧會是由北京舉辦,家門口的奧運更受關注這一點不無關聯,但其實,也并非全然如此。

    在剛剛奪得亞洲杯冠軍的中國女足在感謝名單中,小紅書成為了唯二的贊助商之一;去年12月,B站獲得了英格蘭足總杯三年的大陸獨播版權;再加上牢牢掌握體育賽事播出版權的咪咕、快手……

    顯然,與其說互聯網正在爭奪冠軍,不如說這是一場基于體育賽事的存量戰爭。

    每逢大賽之時,當全網的年輕人甚至各個年齡層的用戶都在關注著同一場賽事,當其他的綜藝、劇集都很難吸走用戶注意力時,誰掌握了體育明星的一手信息,誰將體育明星們招致麾下,誰自然就將流量穩穩拿捏。

    如此看來,或許此次冬奧所展現出“冠軍爭奪戰”,還只是互聯網大戰又一個新的出發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AI藍媒匯”(ID:lanmeih001),作者:閆燁,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冠軍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