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東風集團再減持Stellantis股份,已累計套現14.92億歐元,欲剝離業務聚焦電動化轉型?

    東風集團(00489.HK)因再次減持Stellantis集團股份引發熱議。

    日前,東風集團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東風汽車(香港)國際有限公司,出售最多4000萬股Stellantis普通股,總價值為7.32億歐元(約合52.57億元人民幣)。根據約定,本次交易每股股份作價18.30歐元,交收結算計劃于2022年1月26日或前后完成。交易完成后,東風集團持有3.2%的Stellantis股權。

    “東風在Stellantis的投資是正常的財務投資,部分減持是正常的財務行為,股東也是要講究投資收益的。減持不會影響兩個集團保持緊密的戰略聯盟關系,雙方仍將共同致力于神龍公司的發展。”東風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1累計套現超14.95億歐元

    “東風原本在Stellantis的持股比例為5.62%,并不是戰略投資,可以從財務投資角度來理解。減持4000萬股,不算大宗交易,出售股份來增加收益,這是財務投資比較正常的動作。”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東風集團第一次減持Stellantis股份。記者根據東風集團公告統計,通過減持原PSA集團和Stellantis股份,東風集團累計套現超14.95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112.34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東風集團以8億歐元(折合人民幣66.91億元)購入法國PSA集團14.1%的股權,與法國政府、標致家族并列為第一大股東。交銀國際認為,這次增發價格為7.5歐元/股,較股價有40%的折讓,總體上來看,這次收購價格對應估值水平中等偏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資料圖)

    2019年底,PSA和FCA簽署了擬以50:50的股比實現兩家企業全面合并的聯合協議,東風集團承諾將出售所持有的3070萬股PSA股份,減持后東風集團持有PSA的股權由12.23%降至9%。不過,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股票價格偏低,本來計劃在2020年12月31日前出售的3070萬股,只售賣了1000萬股,每股售價16.385歐元,總價約1.6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億元),剩下的2070萬股被延長至2022年12月31日前處理。

    2021年1月,隨著PSA與FCA合并成立Stellantis集團,東風集團所持PSA約1.006億股的股份全部轉換為1.75億股Stellantis股份,持股比例為5.62%。未售出的2070萬股原PSA股份轉換為3606萬股Stellantis股份。

    2021年9月,東風集團以每股16.65歐元,總價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6.77億元)出售3606萬股Stellantis股份,配售完成后,東風集團仍持有4.5%的Stellantis股權。加上此次出售的4000萬股,東風集團累計套現超14.95億歐元。

    2自主事業需大量資金投入

    “從投資角度看,東風入股PSA,股價獲利已經是三倍以上。這部分收益可以助力東風未來事業的發展。減持的錢拿回來發展自主事業,干東風的事。”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曾向記者表示。

    實際上,對于上述多次減持,東風集團在公告中也數次表示:“本次出售的收益擬用于支持本公司主營業務發展。”

    對于東風集團來說,當下的主營業務無疑是自主乘用車板塊,以及打造高端新能源自主品牌。一直以來,東風集團雖然擁有眾多自主乘用車品牌,包括風神、風行、風光以及過去的風度等,但缺乏競爭力,市場表現低迷。

    為改變這一狀況,2021年,東風集團開始在自主乘用車領域加大投入。根據東風集團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東風商用車、自主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均計劃達到100萬輛。其中,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規模要進入行業前三。在研發投入上,東風汽車集團在“十四五”時期要增長到千億元級,其中,自主品牌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6%。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

    提振自主乘用車事業,東風將以嵐圖品牌、M高端電動越野以及東風風神為著力點。按照規劃,到2025年,全新電動車品牌嵐圖汽車產銷目標為20萬輛;東風風神銷量目標40萬輛,并且到2024年,風神品牌全系產品將實現100%電動化轉型;而M高端電動越野項目的工廠也于近期開工建設,全新的MORV電動越野車平臺也在加速研發,首款車型將于2023年正式投產,最終達到具備10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

    對東風集團來說,完成一系列自主乘用車的發展目標將面臨不小挑戰,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例如,嵐圖品牌就面臨不小的資金壓力,此前東風集團計劃回歸A股創業板,計劃擬融資210.33億元,其中70%用于打造嵐圖品牌,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東風集團自愿撤回A股上市申請。而減持Stellantis股份獲得投資收益用于自主事業發展,顯然有助于緩解其資金壓力。

    3剝離低迷業務,聚焦電動化轉型

    有業內人士認為,東風一再減持Stellantis股份,或與目前其旗下品牌在國內市場銷售低迷,及產品導入緩慢有關。

    Stellantis在華兩大合資公司廣汽菲克和神龍汽車銷量一直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神龍汽車2021年新車累計批發量超過10萬輛,同比增長100.07%,但仍存在市場占有率過低、對單一車型過度依賴等問題。由于產能過剩,廣汽菲克已關閉廣州工廠,所有生產任務集中于長沙工廠。

    實際上,Stellantis集團自成立之日起,就將中國市場視為重要的戰略性市場,并積極制定針對其在中國市場發展的全新“戰略規劃”,并表示該戰略規劃會在2021年年底公布。但截至目前,該規劃仍未與大眾見面。

    與此同時,近年來,東風集團也在加速剝離旗下低迷的合資業務,包括東風雷諾解散、東風裕隆現已申請破產清算、退出東風悅達起亞等等,進行了一系列業務收縮調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資料圖)

    “不僅是東風,一汽、長安等傳統車企都在進行業務收縮和調整。汽車產業發展的大方向越來越明確,傳統車企近兩年也開始向電動化、智能化發力,必然要砍掉一些業務,聚焦轉型。”曹鶴認為。

    在曹鶴看來,過去一段時間,與造車新勢力相比,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上有所落后,而這兩年正是它們迎頭趕上的時機,仍然有很大機會占據市場。“隨著合資股比放開,外資也會進入中國市場投身電動車業務,市場競爭格局也將會被重塑,明后兩年,預計傳統車企在電動車市場有望占據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曹鶴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NBD汽車”(ID:NBD-AUTO),作者:孫桐桐,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東風 歐元 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