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終盤點:在線音樂“一超一強”格局穩固,版權反壟斷重塑市場,平臺守擂難
2021年,在線音樂行業可謂是備受矚目,三件熱點事件貫穿了一整年。2月,蝦米音樂宣布關停;7月,國家反壟斷重錘砸向騰訊音樂,要求其解除網絡音樂獨家版權;12月,網易云音樂赴港上市。
2021年,在線音樂行業可謂是備受矚目,三件熱點事件貫穿了一整年。2月,蝦米音樂宣布關停;7月,國家反壟斷重錘砸向騰訊音樂,要求其解除網絡音樂獨家版權;12月,網易云音樂赴港上市。
自此,在線音樂行業以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為首的“一超一強”格局愈發穩固。市場人士認為,無論是其他互聯網巨頭的入局,還是蝦米音樂“復活”,也都只是在現有市場格局下,為行業帶來更為激烈的競爭。
“隨著音樂行業內容端的最大掣肘消失,各平臺在內容差異化或將越來越小的情況下,業務端的拓展無疑將成為必然方向。未來,各平臺是將會迎來快速發展、或是更多的去探索新的業務線,將成為最大看點?!鄙鲜鍪袌鋈耸空f道。
音樂版權反壟斷重塑在線音樂市場
國內反壟斷浪潮愈演愈烈,反壟斷重錘也砸向了在線音樂行業。 2021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責令騰訊解除網絡音樂獨家版權,并對其作出50萬元罰款的處罰。
據了解,騰訊音樂包含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四款產品,因其背靠互聯網巨頭騰訊,一直以來都采用斥巨資購買音樂版權的方式搶占用戶。
上市前,騰訊音樂的版權曲庫占到了中國總曲庫的90%,同時集齊了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YG娛樂、杰威爾音樂等優質音樂版權資源的獨家代理權。
憑借產品矩陣、獨家音樂版權等優勢,騰訊音樂迅速成為行業龍頭并成功上市。數據顯示,騰訊音樂的市場占有率最高一度超過80%。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為,這使得騰訊可能有能力促使上游版權方與其達成更多獨家版權協議,或要求給予其優于競爭對手的交易條件,也可能有能力通過支付高額預付金等版權付費模式提高市場進入壁壘,對相關市場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
根據《反壟斷法》、《經營者集中審查暫行規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騰訊及關聯公司采取三十日內解除獨家音樂版權、停止高額預付金等版權費用支付方式、無正當理由不得要求上游版權方給予其優于競爭對手的條件等恢復市場競爭狀態的措施。
市場監管總局的反壟斷處罰落地,意味著騰訊音樂獨家版權時代的終結。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事過后,在線音樂行業競爭將加劇。騰訊音樂原本靠版權優勢形成的牢固流量盤,需要重新花費大量精力來維持。網易云音樂、抖音、快手的虎視眈眈,使得騰訊音樂未來需要多增加一筆“買量”的營銷支出。
“騰訊音樂獨家版權時代的結束,對于行業來說是好事,平臺與行業的雙減負,讓國內音樂行業跨過發展瓶頸,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币晃徊辉妇呙姆治鋈耸恐赋?。
蝦米音樂關停,網易云音樂上市,“一超一強”格局愈發穩固
隨著蝦米音樂在2021年2月正式關停,國內頭部在線音樂平臺僅余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兩家。 面對已經上市的“勁敵”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也把上市計劃提上了日程。
2021年5月,網易發布公告稱,擬分拆Cloud Village(網易云主體公司)于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8月,網易云的上市進程因國家反壟斷等市場環境因素按下了暫停鍵,直到12月,其以205港元/股的發售價正式登陸港交所。
自此,在線音樂行業“一超一強”格局愈發穩固。但無論是業績表現還是用戶規模,網易云音樂與騰訊音樂相比都相差甚遠。
根據網易云公布的招股書,2018年至2020年,其營收分別為11億元、23億元和49億元;凈虧損分別為20億元、20億元和30億元。三年內,網易云營收83億元,虧損70億元。
對比騰訊音樂來看,同一時期內,騰訊音樂的營收分別為190億元、254.3億元、291.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8.3億、39.8億、41.55億。三年內,騰訊音樂營收超735億元,凈利潤近100億元。
在用戶數量方面,截至2021年三季度,騰訊音樂移動MAU(月度活躍用戶數)為6.36億人,而網易云音樂的MAU僅為1.84億,不足前者三分之一。
不過,盡管網易云音樂在業績表現、用戶規模方面處于劣勢,但其在原創音樂與社區運營方面更占優勢。
截至2021年上半年,網易云音樂入駐獨立音樂人數量超30萬,位居行業第一;日活聽歌用戶日均聽歌時長76.9分鐘,高于同期騰訊音樂的70分鐘日活使用時長。
市場人士認為,隨著網易云音樂成功上市,也將使得在線音樂行業“一超一強”的市場格局極有可能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得以延續。無論是其他互聯網巨頭的入局,還是蝦米音樂“復活”,也都只是在現有市場格局下,為行業帶來更為激烈的競爭。
后版權時代:音樂平臺打擂容易守擂難
“對于在線音樂行業來說,獨家版權的取消,并不意味著以往圍繞在音樂版權方面的諸多障礙能夠瞬間得以解決,并且各平臺之間的版權差距,仍需一定時間來撫平。 ”上述人士表示。
這其中的原因,是此前各平臺在增加版權內容時,除受限于版權方的意愿外,自身在采購版權的策略上往往也會有相應的側重,以確保符合平臺的特性和內容端的差異化。而平臺有錢也買不到音樂版權的情形,也并不鮮見。
音樂版權專家曾對記者表示,未來在線音樂平臺之間的較量,除產品本身設計差異對用戶造成不同的使用體驗外,外部內容對用戶來說已沒有差別,只有深入上游,打造自制內容才能脫穎而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簽約獨立音樂人+自建廠牌公司。
而這一方面,恰好是網易云音樂的布局重點,包括網易CEO丁磊在內的多位公司高管曾多次強調其重要性。近年來,網易云通過培養原創音樂人、簽約獨家音樂人、與眾多獨立廠牌合作的方式持續加碼原創內容。
在此前財報中,騰訊音樂也重點提及了對自制、共創及引入音樂內容的擴充,包括加強與音樂人、音樂行業核心合作伙伴以及音樂廠牌的合作,深耕垂直音樂領域,引入多元、優質音樂內容等。
除行業內各平臺間的競爭外,外部的沖擊也不容忽視。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虎視眈眈試水音樂播放器,喜馬拉雅、荔枝等音頻平臺也加入用戶爭奪戰,這使得整個在線音樂行業面臨著諸多挑戰。
同時,在線音樂行業人口紅利見頂,不再處于用戶大規模增長階段,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各平臺需用新的增長點來刺激用戶付費與留存。
“隨著音樂行業內容端的最大掣肘消失,各平臺在內容差異化或將越來越小的情況下,業務端的拓展無疑將成為必然方向。未來,各平臺是將會迎來快速發展、或是更多的去探索新的業務線,將成為最大看點?!鼻笆鍪袌鋈耸空f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藍鯨TMT”(ID:ilanjingtmt),作者:費騰,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