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級服務請回答2022:十大趨勢,爆發之勢不可擋
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在此前的“復盤2021”系列文章中就說過,過去一年國內新經濟領域哀鴻遍野,如果要從中挑幾條發展得最好、潛力最大的賽道,企業級服務絕對榜上有名。
海比研究院在去年12月底發布的《2022中國企業數智服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中指出,國內企業級服務市場正處在高速增長狀態,截止2021年底總體市場規模達到3.6萬億,今年年底預期突破4萬億,且預計2020-2025年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0%。
由于疫情蔓延打亂企業的線下經營節奏,加上5G商用化和云計算技術的進步奠定數據傳輸、算力基礎,數智化成為大多數企業的共同追求。根據海比研究院統計的數據,截止2021年8月,有超過83.5%的受訪企業已經進入企業級服務市場,和相應的服務提供商建立合作。
(圖片來自海比研究院)
在此背景下,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相信,未來一年國內企業級服務市場會迎來更加繁榮的局面。至于具體的發展狀況,我們為大家總結了十個主要趨勢:
1.“數實融合”加速
2.獨角獸上市集結號吹響
3.產業智能化進入深水區
4.垂直型服務商迎來豐收季
5.企業級服務也要下沉
6.公有云告別一家獨大
7.SaaS服務商向頭部集中
8.應用型PaaS崛起
9.低代碼進一步繁榮
10.企業IM“三國殺”
下面就讓我們逐一了解這些趨勢,在2022年將給企業級服務市場帶來哪些變化。
趨勢一:“數實融合”加速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企業級服務的全面崛起,終極使命還是要回歸到賦能實體經濟上。從這個角度講,“數實結合”,是未來一年最值得期待的趨勢。
一方面,當前國內實體經濟數字化程度相比國外還有一定差距,進步空間很大,但傳統行業往云上走、實行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已經明顯加快。
數據顯示,零售業、制造業和能源采礦業的實體企業數字化滲透率都超過了10%,分別為31.6%、29%和10.3%,在各大行業中名列前茅。此外,交通運輸業、汽車制造業、建筑與房地產業還有餐飲業也都在加速上云。
根據億歐智庫統計的數據,截止2021年上半年,國內注冊的實體企業數量達3000萬家以上,但云端服務滲透率剛剛達到20%水平線。從云端服務的用戶普及率、用戶體量來看,無論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云都是增量用戶多于存量用戶,增長潛力巨大。
(圖片來自億歐網)
另一方面,各大巨頭已經加緊布局,將面向B端實體經濟企業的企業級服務業務視為其發展重點。
其中,騰訊就在去年年底發布全新的集團品牌片,喊出“以數字技術,助力實體經濟”的口號。目前,騰訊已經在交通、制造、零售等行業進行布局,加速實體經濟的數字化進程。比如智慧交通領域,騰訊為廣州地鐵打造的智能軌道交通操作系統是全球首創,幫助廣州地鐵實現了智慧運營,也大大提升了用戶的出行體驗。
拼多多則在去年提出“百億農研專項計劃”,為最傳統、也最基礎的農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根據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統計的數據,在數字化手段的推動下,過去5年拼多多農產品成交額一直保持著100%以上的年均增長率,目前已連接超過1200萬農業生產者。通過云端數據將原本十分分散的農業生產、銷售環節連接在一起,加上農貨中央處理系統等數字化手段的輔助,農業生產已經具備了數智化雛形。
翻看騰訊的業務版圖可以發現,實體經濟的戲份的確是越來越重了。從AI質檢到智慧零售,再到智慧金融和前面提及的智慧交通,騰訊統統都有涉及。在這群科技巨頭身體力行的推動下,“數實融合”這個大趨勢必然會在2022年得到延續,助力中國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趨勢二:獨角獸上市集結號吹響
其次,承接去年的主流趨勢,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企業級服務市場的融資會變得更加火爆,也會有更多獨角獸加速上市進程。
IT桔子統計的數據顯示,2021年12月,企業服務市場總共完成了107起融資事件,在所有新經濟賽道中排名第三,僅次于先進制造和醫療健康行業。而在企業級服務市場的三個細分領域中,SaaS領域涌現的初創企業最多,融資也最為活躍。
根據艾瑞咨詢統計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國內企業級SaaS服務供應商共完成173起融資事件,2018-2020全年分別為304、239和237起。雖然2021年下半年的統計數據尚未出爐,但按照上半年這個火爆程度,超越前幾年的成績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圖片來自IT桔子)
撇開過去的輝煌不談,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外界之所以一致看好企業級服務供應商在2022年的融資前景,有充足的理據。
一方面,互聯網大廠都在加緊跑馬圈地,就算不能親自下場開干也會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劃分勢力版圖。
同樣以當下最熱的SaaS企業級服務市場為例,根據艾瑞咨詢統計的數據,阿里、騰訊、百度自2016年以來就不斷加大對該行業的投資。尤其是騰訊,已經連續多年為零售電商、醫療、物流等垂直領域的企業級SaaS服務商慷慨送錢,投資力度在BAT三巨頭中遙遙領先。
(圖片來自艾瑞咨詢)
另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在政策上,也十分支持資本進入企業級服務市場——這和大部分互聯網細分賽道“抑制資本無序擴張”的基調背道而馳,更凸顯了政策層對數字化、智能化大潮的重視。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就提到,支持符合條件的數字經濟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預計到2025年幫助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穩步提升我國的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
面對一片大好的形勢,上市,相信已經被不少獨角獸提上日程。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下面幾家獨角獸企業尤為值得期待。
電商SaaS服務提供商慧策集團,不久前剛入選胡潤全球獨角獸排行榜,去年已完成由軟銀遠景二號基金、高瓴創投、君聯資本等大鱷參與的3.12億美元D輪融資,從融資進程來說具備IPO上市的基礎。
1月10日已經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人力資源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北森,是另一個值得留意的企服獨角獸。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HCM市場之一,市場規模預計在2026年達到8756億元,北森則是該賽道的資深玩家。根據招股書里提供的數據,截止去年第三季度,《財富》中國500強企業中,近七成都是北森的客戶。這些優質的中大型企業客戶,是北森最重要的護城河,也是其征服資本市場的重要武器。
在大熱的醫藥行業,太美醫療科技也已經將上市提上日程。專注于臨床研究、藥物警戒、醫藥市場營銷SaaS產品研發、銷售的太美醫療,過去7年內完成了已經完成了8輪融資,過去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達到124.75%。長江商報提供的數據,太美醫療目前在國內生命科學研發信息企業級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中市占率排名第一,達到14.5%。
總而言之,隨著互聯網巨頭的集體入場,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企業級服務市場的融資、IPO,相信都會繼續升溫。
(圖片來自UNsplash)
趨勢三:產業智能化進入深水區
企業級服務不是一成不變,相反,每一項技術革新、每一次風口更迭都會第一時間反映在這個行業的發展變化中,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被應用在這個重要市場。
根據國際知名數據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的數據,2020至2025年期間,全球IT支出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為5.4%,人工智能有望成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因素。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到2025年全球企業人工智能相關支出預計將達到7697億,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6.9%。
從各項數據來看,毫無疑問,AI技術將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不久前剛剛成功登陸港交所的“AI第一股”商湯科技,就為我們提供了AI技術賦能企業級服務的觀察藍本。
在商湯科技的四大主營業務中,智慧商業、智慧城市都明顯對準B端市場,是名副其實的企業級服務業務。其中,前者主要為企業客戶提供人工智能模型在具體場景的應用服務,比如以AI代替物業機構的服務人員進行日常巡查、環境檢測;又或者向機場等人流密集、安全檢測標準極高的公眾場所提供智能安檢系統、人臉識別技術服務。后者則聚焦政企數字化改革,為政府交通、環境保護、應急管理等部門提供AI智能化服務。
根據商湯科技的招股書,報告期內,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這兩項B端業務合計為其貢獻近9成營收,是其最主要的現金牛。而商湯科技靠B端業務撐起了如今超2200億港元市值,更是給外界展示了AI技術在企業級服務市場的廣袤增長空間。
(圖片來自UNsplash)
值得一提的是,1月3日,緊隨商湯科技之后,另一AI獨角獸創新奇智也像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立不過短短3年多的創新奇智,專注于為企業提供AI技術驅動型解決方案,目前已經申請了634項相關專利,其中發明專利79項。
隨著AI技術在企業級服務市場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加上整個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在商湯科技、創新奇智之外,2022年我們或許有機會看到更多聚焦B端的AI獨角獸沖刺IPO。
趨勢四:垂直型服務商迎來豐收季
在市場整體高速增長、獨角獸排隊上市的大環境下,企業級服務行業內部的各個細分領域卻呈現了不同的發展態勢。就目前而言,和通用型企業級服務提供商相比,行業垂直型服務商市場規模落后,但2022年后者增長速度預計會加快。
中國信通院統計的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通用型企業級服務產值規模超過60%,涉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協同辦公、客服管理和客戶管理等領域的企業市占率領先。在軟件及服務市場,市場份額最高的通用類SaaS服務供應商為經營管理類,占比達39.3%。
但與之對照的是,在一級融資市場,行業垂直類企業級服務供應商更受資本青睞。同樣以國內最火熱的軟件及服務SaaS廠商為例。根據IT桔子的數據,截止2021年7月相關企業已完成49起融資,涉及金額高達104億;易觀千帆的統計則顯示,當前國內估值排名前十的SaaS廠商中,行業垂直型廠商占據6席,優勢突出。
(圖片來自Pixabay)
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行業垂直型企業級服務供應商之所以能獲得更多增長動能、更快的增長速度,和各個行業對數智化升級迫切程度不一致,有很大關系。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就顯示,過去五年國內企業級服務滲透率提升最快的行業,一直集中在金融、教育、制造、房地產和建筑等領域。其中,制造業的數智化企業級服務滲透率曾在2018-2019連續兩年拔得頭籌,當前滲透率已經高于20%。
艾瑞咨詢統計的數據也指出,截止2021年第一季度,行業垂直型SaaS市場規模約為246.5億,諸如零售電商行業的有贊、微盟,酒旅行業的直客通、泰坦云,教育行業的校管家、布卡、云朵課堂,還有制造業、工業領域的黑湖智造、蘑菇物聯、大方工業云、美云智數等頭部廠商都獲得了不錯增長。
以房地產行業為例,畢馬威在去年第三季度發布的調查報告就顯示,中國58%的房地產企業都在加大數智化轉型力度,尋求和SaaS服務提供商的合作,這一比例遠高于過去幾年的水平。
(圖片來自艾瑞咨詢)
歸根結底,制造業、房地產、工業等傳統行業本身數智化程度不高,且重線下輕線上的經營模式更容易受疫情等不可控力影響,決定了它們必須更堅決、更快速地擁抱數字化轉型,為企業級服務供應商提供生意。
過去一年,Blend、Procore和Toast等行業垂直型企業級SaaS服務供應商紛紛成功IPO,對于其同行和資本市場來說肯定是一種刺激,我們也相信行業垂直型企業級服務供應商會在2022年獲得更大增長空間。
趨勢五:企業級服務也要下沉
最近兩年,國內各個新經濟賽道有一個共同特點:萬物皆可下沉。從電商到新消費,從新造車到智能手機,無一例外都在瞄準下沉市場這個最后的藍海。企業級服務市場,自然也不例外。
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2022年下沉市場之所以有望實現爆發,主要出于兩個方面的考量。
第一,消費者需求正在主導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升級。
根據QuestMobile的報告,在零售消費、餐飲等第三產業,下沉市場用戶對商家數字化程度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以餐飲行業為例,截止2021年上半年,數據顯示,三至五線城市、中小型餐飲商家的數字化覆蓋率同比激增107.9%。艾媒咨詢提供的數據則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下沉市場、中老年用戶都成為餐飲業數字化主要推動力,掃碼點餐、門店自主取餐等服務在眾多低線城市的小型商戶中得到普及。
其次,隨著企業級服務供應商產品、服務供應增加,更多高性價比的產品涌現,這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具備很大的吸引力。
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就認為,對于中小型企業,尤其是第三產業的企業來說,數智化企業級服務一直是剛需。比如零售企業需要應對C端消費者消費品味、習慣的不斷變化,還要面對產品生產、包裝、發貨、物流和營銷等各個環節繁瑣工作,數字化能大大提高它們的運營效率。
在過往,價格、上手難度或許都是阻礙它們投身企業級服務市場的絆腳石。但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和進步之后,這些問題都已經得到明顯改善。
1月9日,被譽為“農村版淘寶”的企業級交易服務平臺匯通達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有望成為SaaS行業2022年開年首筆大型IPO。
將匯通達“抬進”港交所大門的,正式下沉市場數以百萬計的夫妻老婆店。在業務上,匯通達為下沉市場小型便利商戶提供一站式供應鏈服務,目前已經累計鏈接超過16萬家零售門店、1萬家供應商和2萬家渠道合作客戶,84.1%的活躍會員零售店都位于三至五線下沉市場。
有這些成功經驗作為參考,相信未來一年會有更多企業級服務供應商撬開下沉市場這塊掘金寶地,尋找更多增量。
趨勢六:公有云告別一家獨大
正如前文所說,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SaaS都是各路媒體報道企業級服務市場時重點提及的主角,無論融資金額、誕生的明星企業數量似乎都要領先于PaaS和IaaS。
但需要知道的是,IaaS才是企業級服務的基礎,在整個企業級服務市場的地位也是無可取代的。而IaaS賽道的融資之所以沒有SaaS那么活躍,歸根結底還是由行業格局決定的:和百家爭鳴的SaaS行業不同,IaaS行業是典型的寡頭統治模式。
目前,國內公有云市場主要被阿里、騰訊、華為、百度幾大巨頭壟斷,而且哪怕放眼全球,頭部效應也比SaaS市場要明顯得多——Gartner統計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全球TOP 5公有云廠商市占率合計超過80%。雖然2021年的數據尚未公布,但按照各個頭部廠商財報里傳遞的數據,其統治地位相信依然無可撼動。
(圖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競爭格局的差異,是由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比如較高的技術壁壘和研發支出規模。和SaaS不一樣,IaaS服務商作為企業級服務基礎算力、系統的供應方,技術要求更高,需要投入的資源、資金都非前者可比,巨頭壟斷無可避免。阿里巴巴就在財報里指出,阿里云研發投入規模在千億水平。
不過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 IaaS雖不會出現SaaS那種百花爭艷的盛況,但隨著企業級服務市場大盤的不斷增長,依然會有更多玩家選擇進入這個領域。
艾瑞咨詢統計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整體云服務市場規模約為1620億元,同比增長38.3%,公有云增速則高達48.8%,占中國整體云服務市場的76.2%。在大盤不斷擴容的情況下,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頭部云廠商的市場份額其實有被稀釋的可能。
(圖片來自艾瑞咨詢)
看到機會的候場玩家,不可能無動于衷。
其中,字節跳動就在去年宣布正式進軍B端市場,推出包含計算、儲存和網絡在內的云計算IaaS服務。
事實上,早在2020年6月份,字節旗下的火山引擎就推出了針對云計算應用層和中間層的產品和服務,切入SaaS和PaaS市場。由此看來,字節跳動此次高調宣布進軍IaaS市場并不令人意外,反倒可以說是早有預謀。根據當前規劃,字節跳動將云業務的發展重心對準零售、文旅、金融和泛互聯網等賽道,難免要迎來和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的正面競爭。
但競爭不一定是壞事。相反,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在頭部玩家的你追我趕中,2022年的IaaS市場還有一個更值得關注的趨勢: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巨頭們會通過技術升級為企業提供更穩定的服務。
巨頭掌握主導權的優點或許就在于,可以集中力量搞研發,提高技術水平。
Gartnet去年年底發布的報告就顯示,阿里巴巴在其11月進行的全球IaaS服務供應商基礎技術能力評比中首次超過亞馬遜,位列第一。
在Gartnet的測評里,阿里云在云計算、云儲存、網絡、安全四項核心指標中都斬獲了最高分,只有軟件運營和治理落后于亞馬遜和谷歌。尤其在安全性能這方面,阿里云的云端縱深防御架構每天能成功抵擋60億次惡性攻擊,防護了國內超50%的大流量DDoS攻擊。
如今,隨著字節等重磅競爭對手的加入,我們或許能夠看到IaaS服務商們更殘酷的技術內卷。
(圖片來自Pexels)
趨勢七:SaaS服務商向頭部集中
和巨頭占據壟斷地位的IaaS領域不同,這幾年紅紅火火SaaS賽道上,還沒有跑出一家具備王者氣質的企業。根據IDC統計的數據,截止去年6月,國內企業級SaaS市場份額前五廠商分別為金蝶、用友、Salesforce、騰訊和SAP,占比最高的金蝶市占率也才不過5.8%,用友和Salesforce都為5.3%,市場集中度并不高且頭部廠商優勢微弱。
這一現象,和海外市場有顯著差異。IDC統計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在美國企業級SaaS服務供應商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五的微軟、salesforce等企業,營收合計占比超過50%,行業集中度頗高。放眼全球,SAP、Oracle和微軟在ERP市場的占有率分別達到22%、15%和10%,三者合計占據近半壁江山。
之所以出現這種差異,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內企業級服務市場起步慢,無論通用型還是行業垂直型SaaS市場,都還處于起量階段。換句話說,國內大多數企業級SaaS服務商都是在最近幾年才崛起或轉型的,缺乏深厚的技術、客戶資源積累,短時間內自然難以形成壟斷優勢。
其次,和IaaS、PaaS相比,企業級SaaS行業技術壁壘不高、進入門檻也較低,直接導致近年來各個垂直領域都涌現了一大批初創企業,彼此蠶食對方市場份額。在這個階段,玩家持續增加、巨頭依次入局投資加上市場風向不斷調整,都會導致行業格局不斷洗牌。
(圖片來自Pexels)
但正如前文所說,在資本的加持下不少垂直領域的頭部企業級SaaS服務供應商都開始沖刺IPO,逐漸拉開和其他競爭者之間的差距。
艾瑞咨詢統計的數據就顯示,2015年至今企業級SaaS服務商出現種子輪融資的比例明顯下降,取而代之的是B輪及以上融資比例的逐年增加。這個變化意味著,資本對初創企業的態度已經沒有從前那么友好,行業準入門檻在提升,高質量企業能獲得更多資源。
(圖片來自艾瑞咨詢)
在此背景下,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未來一年某些垂直領域的頭部效應有望得到提升,且有機會跑出具備一定統治力行業獨角獸。前文提及的醫藥SaaS第一股太美醫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零售電商行業的有贊、微盟、慧策,社交營銷領域的塵鋒也都在各自領域掌握了一定話語權。隨著行業垂直型企業級SaaS服務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更多深耕垂直領域的獨角獸都有望脫穎而出。
趨勢八:應用型PaaS崛起
PaaS市場的情況,和IaaS有一些相似之處——技術升級,是未來一年的主旋律。
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聚焦技術賦能的AI PaaS、大數據PaaS、通信PaaS服務提供商,以及深耕應用開發平臺研發推廣的工業互聯網PaaS、BPM服務商,應用開發效率和技術水平也都有一定改善——尤其是應用型PaaS市場。
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當前國內發展得最好的技術賦能性PaaS市場,主要賣點在于將基礎的數智化技術鏈接到前端應用和業務上,本質上在于降低SaaS等前端服務供應商的技術開發門檻。而應用開發型PaaS是在技術賦能性PaaS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其最終目的是提升應用開發效率。
(圖片來自UNsplash)
在企業級服務市場度過初創期、來到成熟期,底層技術基本完成普及、推廣,前端開放商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基礎之后,提高開發效率就會成為它們的新追求,這也是應用型PaaS崛起的關鍵。
事實上,在金蝶、騰訊、百度先后入局后無論低代碼/無代碼底層技術,還是數據中臺的標準化程度都得到明顯提升。
技術升級帶來的最直接效果,就是PaaS市場規模和市占率的提升。海比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8月,應用開發型PaaS市占率從一年前的24.8%提升至26%,預計到2025年會進一步增長至29.9%。整體規模上,預計中國PaaS市場規模會在2025年突破7000億,占全球市場的比重達到28.6%。
市場整體向好,自然會有更多獨角獸嶄露頭角。以華為軟件供應商的身份走紅,聚焦小屏幕IoT產品PaaS開發平臺研發和推廣的泰輯科技就在日前收獲了由朗峰資本、七牛云領投的B/B+輪近億元融資。作為泰輯科技老股東的七牛云也明確表示,未來會和前者在IoT PaaS平臺的研發上進行深度合作,為IoT企業提供更靈活、易上手的PaaS操作服務。
(圖片來自海比研究院)
如今,國外的谷歌、亞馬遜、微軟、IBM、salesforce等巨頭都已紛紛布局PaaS市場,表明這個市場的潛力正在進一步釋放。在國內,截止去年上半年阿里云PaaS業務營收38.2億,領先騰訊云的12.9億和華為云的10.5億,但這差距和IaaS公有云市場相比要小得多。
可以預見,未來一年云計算巨頭們必然會圍繞PaaS市場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
趨勢九:低代碼進一步繁榮
說到IaaS和PaaS的技術升級,相信有人會問了:在技術不斷進步,越來越開放的情況下,作為基礎的底層代碼是不是也會得到同等程度的發展?
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這個推論其實很有道理,低代碼對上層服務商的作用本就不容忽視。
尤其是對于很多在疫情爆發之后,才爭先恐后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中小型企業來說,高性價比、高靈活度的企業服務,是它們的共同追求。低代碼的繁榮,則可以降低企業級服務供應商的開發門檻,降低時間、人力、資金成本,適應市場發展需求。
Gartnet在其研報中預測,到2024年將有65%的應用程序開放活動在低代碼平臺完成,75%以上的大型企業將至少同時使用四種低代碼開發工具,以滿足產品更新迭代的需求。海比研究院的報告則預計,2020-2025年中國低代碼/無代碼市場規模將保持5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全球低代碼/無代碼市場規模預計最遲在2023年突破200億美元。
(圖片來自Pixabay)
事實上,一個優質的低代碼平臺對于上層技術、軟件服務開發商來說是如虎添翼——為后者提供穩定、容易上手的軟件開發框架,降低開發技術難度和技術部門與客戶之間的溝通難度。
在國外,微軟等企服巨頭很清楚低代碼的戰略意義,且一早進行了針對性布局。其中,投入大量資源開發面向所有企業員工提供的低代碼/無代碼工具Power Platform,就被CEO納德拉稱為“微軟2019年以后最大的賭注之一”。
在國內,低代碼還處于發展初期,但騰訊、阿里等巨頭已經意識到這項技術的重要性。
前些天的企業微信2022新品發布會上,低代碼服務商伙伴云被前者授予年度十大優秀合作伙伴獎項,體現了企業微信這一類上層服務商對其低代碼服務的肯定。在和企業微信合作的過程中,伙伴云為前者提供的低代碼數據協作平臺,可以幫助企業搭建管理系統,滿足客戶的基礎連接需求。
阿里則以垂直領域作為切入口,先后推出了vPaaS低代碼音視頻工廠等產品。阿里云的vPaaS低代碼音視頻工廠,最大賣點就是方便:3步集成、10行代碼、小時級接入,使用這項服務的企業最快能在15分鐘內搭建好自己的音視頻業務平臺。
和PaaS、IaaS等領域一樣,在巨頭的帶動下,相信國內低代碼市場也會迎來嶄新的一頁。
(圖片來自UNsplash)
趨勢十:企業IM“三國殺”
作為企業級服務市場的大熱賽道,移動辦公正在告別一家獨大,進入“三國廝殺”時代。
從用戶規模看,阿里旗下的釘釘仍處于領先位置,市占率的優勢卻已較巔峰時期大幅縮小。
在釘釘占有率最夸張的2018年,根據CBNData提供的數據,其市場份額、活躍用戶數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而且無論是超大型企業、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還是微型企業客戶數量,都保持強勁增長。QuestMobile的數據則顯示,截止2021年6月份,釘釘月活為1.93億,排在身后的企業微信和飛書分別為8364萬和431萬,差距巨大。
但現在,情況大不相同了,企業微信和字節跳動旗下的飛書都在崛起。
企業微信這邊,在1月11日舉行的新品發布會上公布了一系列足以震懾釘釘的數據:躍用戶數達到1.8億,連接微信活躍用戶超過5億,企業微信上活躍的真實企業和組織數量也超過1000萬。和一年前相比,企業微信的活躍用戶數增長近1億,在企業微信上開通私域運營的企業數量增長超過450萬家,數據上的進步肉眼可見。
飛書這邊,或許是因為和字節跳動的氣質太過契合,其客戶群體也顯得更加垂直——和字節一樣成立時間不長但增長極快,且深耕互聯網、科技行業的巨頭、獨角獸。從雷軍帶頭向小米系企業推銷飛書,到新能源車三巨頭“蔚小理”紛紛來投,過去半年飛書也絕對是人氣急升。
雖然市場上還有如流、WeLink等玩家,但它們和頭部平臺的差距已非常明顯。釘釘處于領跑位置,占據先發優勢、也擁有最龐大的用戶群,企業微信、飛書則在全力追趕:前者高舉融合+開放兩大戰略,通過產業互聯、智能客服等功能加強企業、員工、客戶之間的連接,吸引更多用戶;后者則在積極補強短板,擺脫功能過于依賴外部開發商、產品庫不及釘釘、企業微信豐富的弊端。
可以肯定的是,釘釘一家獨大的時期已經過去,“三國鼎立”格局隱隱可現。
寫在最后
在最后,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還是想提醒大家一句:在看到市場的繁榮、增長之余,我們也要正視當前面臨的問題——和國外相比,國內企服市場還有很大差距。
艾瑞咨詢的報告顯示,截止2021年底中國企業級服務市場滲透率、整體規模和美國5年前的水平相當。以當前發展得最好的SaaS行業為例,美國滲透率超60%,中國尚在10%左右徘徊;從市場規模來看,美國SaaS市場到2022年預計將突破萬億人民幣,是中國同期水平的十倍。至于亞馬遜、谷歌等國際巨頭占據統治地位IaaS市場,差距就更不用說了。
好在,國內企業級服務廠商一直在努力補課,彌補自己的不足。隨著數字化大潮席卷全球,加上內循環戰略推動國內企服市場的更新、升級,在各種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我們相信國內企業級服務市場絕對未來可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作者:Hernanderz,36氪經授權發布。